第264章 (二六三)? 還債
  喜得獎金心高興,獎金用場心裏明;

  全部獎金都還債,無債全身都輕鬆。

  “人逢喜事精神爽。”

  生活的美好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有時候充滿著不定性,充滿著靈動性,充滿著意外的驚喜。這構成了生活美好的元素,構成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

  其實,讓張文學最最興奮的倒不是獲得這個“優秀校長”這個榮譽,而是縣裏獎給張文學的這些獎金。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

  張文學雖然從來沒有告訴別人他自己的財政壓力,但是他自己心知肚明,負債的日子也是不好過的。畢竟,欠人家錢不是一件讓人輕鬆的事情,當然也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所以,張文學心想隻要有了錢,立馬還賬。哪怕自己的核桃園掙了錢,也要立刻還賬,但是,張文學的欠賬總共有十一萬元,無論如何補足這十一萬元都是很困難的。

  所以啊,張文學在夢裏或者自己冥思苦想的時候,總是想著自己最好碰到“天上掉餡餅”的機會,總是絞盡腦汁想著搞到一筆錢,用以還掉這些縈繞心頭的債務。

  要說對欠債,恐怕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不同見解。

  很多人不願意欠債,感覺“無債一身輕”,覺得隻有沒有了債務的生活才讓人安生,讓人平靜,讓人吃麽麽香,讓人幹麽麽行。但是,這一部分人也就是適合過平平淡淡的生活,既不會“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也不會“利用別人的腿搓自己的麻線”,

  這是不會善於借東風的人,同時也是心小的人,也是對未來不能夠把握的人,也是幹不成太大事的人。

  相反,人家願意幹大事的人,能夠幹大事的人,以及會幹大事的人,是善於應用“四兩撥千斤”的方法的,人家會用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人家能夠借助別人的力量來成就自己,能夠把別人的閑散資金集聚起來,用以幹成大事,能夠用“三寸不爛之舌”說動別人把錢借給自己,然後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辦法,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然後和銀行搞好關係,利用銀行的貸款再去做別人不想幹、不會幹和幹不了的事情,然後,當事者就用別人的錢圓了自己的夢,利用別人的疏忽心理成就了自己的大事業。

  然後就形成了這樣的結局:騎自行車的人忙著到銀行存錢,富人開著“寶馬”汽車去償還貸款。窮人的錢存在銀行裏,然後銀行就把窮人存下的錢借給了富人,幫助富人用窮人的錢去掙更多的錢,在掙來的大把錢中抽取一部分到銀行換上本金和利息。

  這樣,窮人的錢就幫助了銀行,銀行給存錢的人的利息很少,而富人從銀行裏的貸款利息很高,這樣銀行也就賺得盆滿缽滿,而富人利用銀行貸給的款項去投資,會收獲數倍的匯報,然後,隻需要拿出賺得的一點點錢就可以分期償還借銀行的本金和利息。

  所以,社會的繁榮和發展要感恩那些雖然口袋裏沒有多少錢卻還把僅有的一點錢存到銀行的那些生活得不太富裕的人們。同樣,那些高高在上、衣食無憂的人們也要感恩那些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去存錢供富人應用。那些明智的社會人士也要感激那些為了這個社會繁榮而自覺自願勒緊褲腰帶經常到銀行存錢的人們。

  由此可見,窮人的意識和富人的金錢觀念就是不一樣。當然二者的消費觀念也大有不同,生活方式和心理意識也是不一樣的。孰好孰壞其實也分不清楚,也可能是適合的也就是最好的,每個人已經選擇的思路和活法就是最好的選擇。

  張文學屬於什麽樣的人呢?

  張文學自己感覺良好,在學校最困難的時候能夠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在應該花錢的地方從沒有吝嗇過花大把的錢,在緊急用錢的時候敢於賒賬去幹事業,在起初幹事業的時候,明明沒有錢還得不斷上大項目,碰巧令人感到幸運的是,每當張文學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總有貴人傾囊相助,總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美好境界。

  總之,該大把用錢的時候借到了錢,雖然沒錢該幹事的時候幹成了大事,自己沒沒有辜負自己,自己沒有貽誤良機,自己站位夠高,目光夠遠,而且現在已經品嚐到了通過別人的幫助成就自己並且富了學校的目的,甚至學生、老師和家長以及村民都得到了實惠,他張文學這個校長也有了麵子。可以說是一石多鳥、一箭多雕和多方共贏的美好結果。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吃水不忘挖井人”,張文學想想當初如果不是銅家灣建築公司墊資,自己無論如何也完不成小河小學建設這一係列工程,雖然人家建築公司從來沒有上門要過賬,還不是因為張文學對於他們的工人兄弟有過救命之恩嗎?其實,銅家灣鄉建築隊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的,人家隻是因為麵子問題沒有上門討債的,作為受益方,張文學也心知肚明,所以,張文學這次決定先把向建築公司的欠賬還上,其次剩餘的錢則還上姐夫幫忙借來的貸款。

  其實,關於這筆錢的應用,張文學也已經找老師們商量過,老師們對張文學還賬的安排當然沒有異議,但是老師們覺得上級獎給張文學個人的一萬元應該完全歸張文學個人所有,完全有張文學自己支配,根本不用和縣裏獎給小河小學的那用於還賬的十萬元攪和在一起,應該算清楚、說清楚的,這兩樣錢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錢,所以,獎給張文學的這一萬元不能用來還學校的債務,大家都建議把這個錢交給張文學的愛人張文學,既讓她了解張文學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取得的貢獻個獎勵,也讓她快樂高興一陣子,作為張文學的妻子,也應該讓人家自豪一回,讓人家驕傲一次。

  張文學可不這樣認為,張文學認為,這個一萬元雖然上級領導說是獎給張文學個人的,但是,沒有小河小學的優良設施,沒有小河小學全體師生的努力,怎麽會有這個“天上的餡餅”呢?所以,這個錢張文學不能夠獨吞,張文學要把這個錢用到小河小學,用到還賬上,將來如果再有類似的錢來到的話,張文學就要把來到的錢用到小河小學全體老師們身上,將來再有的話,就把那個將來來到的錢用到全體學生身上,反正隻要不是張文學自己掙得錢,張文學是一分不會要的。因為大家夥得來的錢,就要用到大家夥身上,這才發揮錢的作用,這才是錢的良好歸宿。

  張文學這樣一說好像聽起來也是天衣無縫的,好像也蠻有道理的,更何況,這麽多年來,都是張文學都是把錢從自己家裏拿到學校裏來用,哪一次勸張文學幹公家的事不要花自己家裏的錢也總沒有成功過,無論哪一次張文學用自己的家裏的錢財幹公家的事的時候,沒有一次動搖過張文學的決心過,這一次,同樣張文學下定的決心不容改變,大家也總會乖乖地被張文學說服。

  於是,張文學把所得到的獎金全部還賬。其中,六萬元還清了銅家灣鄉建築隊的欠賬,另外五萬元正好也還清了張文學的姐夫胡俊山為張文學擔保的欠下的信用社的欠款。

  “無債一身輕”,張文學還完賬以後,身體上感覺特別輕鬆,心理上感覺特別愉快,大腦裏覺得十分舒服,感覺比把這十一萬元存到自己賬戶上都愜意,都歡喜。

  張文學想,對朋友就要一心一意,對幫助過自己的恩人要知恩圖報,對於在自己困難時候慷慨解囊相助的恩人要掏心掏肺,湧泉相報。

  張文學微微一笑,心想,不過張文學能力有點小,以後有機會當然要傾情回報,隻是現在隻能先還上賬再說。

  突然,張文學大聲一吼:

  “親愛的朋友們,您等著,我張文學一定會極力報答那些慷慨解囊,極力幫助我的親人們,您等著,等著!”

  張文學帶有磁性的男中音在山穀回蕩:

  “等著,等著,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