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八十五)? 上報紙
  大漢搶孩現危難,飛腳猛踹彪悍男;

  機智奪孩很勇敢,酷似飛俠在人間。

  張文學雖然經曆了一場“飛腳救孩子”這一幕驚險和刺激並且也具有戲劇性的一幕。但是,當時的情況也不是很複雜。所謂“搶孩子”的村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犯罪分子,更不是窮凶極惡的歹徒,而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民,隻不過因為兩個小孩鬧矛盾引起了一個小孩的受傷,在醫療費的賠付方麵沒有達成協議,受傷孩子的家長希望以扣留對方的孩子為手段,從而達到要回醫療費的目的。從事後了解的情況看,當事人並無意傷害孩子,當然也不會有意傷害張文學老師。

  但是,在當時情況下,沒人了解當事人的想法和意圖,雖然張文學和當事人有過短暫的交流,讓他先把孩子放下,其它事情會幫助他解決的。但是,搶孩子的這位大哥不相信張文學能夠做到這個事情。所以,他也沒有放下孩子,就有了後來張文學不顧自己安危機智地救出孩子的故事。

  在這個事件中,張文學的仁慈、機智和勇敢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

  張文學的仁慈體現了人民教師“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育人之道。

  遇到突發情況,張文學不著急,有辦法,先安排好其他學生遠離現場,然後,試圖說服抱孩子的大哥,勸他不要做違法的事情,而且承諾他隻要放下孩子就幫他解決問題。雖然,事情的發展未能如願,但是,事情解決以後,又和孩子的父親商量著不要報警,因為都是一個村子裏鄰居的原因,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原諒了他的不理智、不聰明的行動,同時又告訴他這起事件的嚴肅性,也可能因為他的無知和法盲的愚蠢原因而被繩之以法。

  當然,張文學仁慈的心態換回的是雙方的感恩和小村裏人們之間的和諧和平安。

  張文學的機智體現了人民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為人之道。

  麵對突發場麵,張文學不著急,不膽怯,而是積極為成功想辦法。首先安頓好學生,然後先禮後兵,先說服搶孩子的大哥不要亂來,以免違反了法律有牢獄之災,而且答應幫他解決問題。等到這位大哥一意孤行的時候,張文學采用了智取孩子的手段,先讓大哥回頭,以便順利從他懷裏搶過孩子來,張文學明白他不會善甘罷休,於是在搶過孩子來以後,照著他的大腿猛踢一下,讓他迅速倒下,但是也不傷害他,隻是讓他給自己留出把孩子送走的時間,稍後安頓好孩子,還要回來扶他起來的。從這個過程看來,張文學處理的事情是多麽機智和周全。這都是和張文學自己的一副菩薩般的火熱心腸和他滿腦子裏的知識學問是息息相關的。

  因此,張文學機智的做法贏得的是人民教師的威信和人們對人民教師知識能力的崇拜。

  張文學的勇敢體現了人民教師“仁者之勇,雷霆不移”的決絕之誌。

  教師是園丁,是培育花朵的育花人。在對待自己教書育人的偉大工作方麵,要有春天般的溫暖,在對待自己工作對象學生的時候要有夏天般的火熱,但是,在對待破壞孩子身體健康方麵,頓時就具有冬天般的寒冷,瞬間爆發形成的“正義之劍”就會立即刺向任何可能對祖國的花朵帶來傷害的一切邪惡之身。不懼強大,不畏風險,不顧自己安危,不去思考後果;不假思索,立即執行!

  這種大相徑庭的雙麵特點,既是教師自身職業道德使然,也是教師思想道德修煉的必然,更是教師精神境界高人一籌的精彩體現。

  所以,張文學的勇敢就引得社會各界人士的刮目相看和全社會尊師重教的真心相擁。

  好事也出門,傳播幾萬裏。

  張文學“飛腳救孩子”這個事情,也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口口相傳,經過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傳播到銀河日報社駐銅鑼縣分社了。

  銀河日報的記者李佳佳覺得這是一個好素材,於是決定前來采訪當事人,並將盡快把這個事情見諸報端。

  於是,在接下來的星期一,李佳佳乘坐一輛麵包車,自己親自帶著照相機一路打聽著路線,風塵仆仆地直接來到了小河小學。

  李佳來到校長辦公室的時候,張文學正在給學生上課,正好羅校長在場,於是,李記者就和羅校長聊起來了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正好,羅校長也基本見證了整個事件的大體過程,而且後來還親自協助村幹部解決了兩個人的矛盾,也算是最為知情的人了。

  李記者一邊問情況,一邊在自己的記錄本上不斷記錄事情發生的過程。

  李記者了解的情況差不多的時候,李記者又問了有關張文學老師平時一些情況。

  於是,羅校長就把張文學教學成績好,家長送錦旗和自身素質高,參加比賽屢屢獲獎的事情都一一道來,李記者也都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後來,李記者問校長:

  “張老師一定是一員高大魁梧的彪形大漢,對嗎?”

  當李記者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羅校長就情不自禁地笑了,就連外麵大辦公室偶然聽到這個問話的老師們也笑了起來。

  “張老師不是您想的那樣子的。他是一個很靦腆、很內向的斯斯文文的英俊小夥子,簡直就是一個奶油小生的樣子,一般個子,也不胖的。你要看他的樣子,連一隻雞都殺不了。”羅校長詳細地解釋著。

  “那真是不簡單。關鍵時刻無所畏懼。你認為他是什麽原因敢於奮不顧身飛腳救人的呢?”

  “責任。為人師表的責任使得他不顧自己安危,機智勇敢地救孩子的。我們學校附近的人都誇獎張老師愛憎分明,對孩子一往情深,無微不至,對危害孩子健康的行為堅決製止,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地同一切邪惡勢力戰鬥到底。”

  隨後,李記者就跟著羅校長到張文學正在上課的一年級一班去照了幾張張文學上課的照片。

  等到李記者看到張文學上課的情景的時候,李記者這才一睹張文學的芳容,張老師果然是一個英俊瀟灑但是還有點靦腆、內向的小夥子。李記者從左右前後幾個方向和幾個角度對張文學老師照了幾個照片。

  張文學老師講課的時候,嘴角始終飛揚,眉毛總是飛舞,眼睛幾乎眯成一條細線,總是投射著對學生信任的目光。張老師講解時聲音慷慨激昂,提問學生是語調如綿綿的細雨,啟發學生思考時語氣就像三月裏的和煦春風。李佳佳雖然隻聽了張老師一會的課,就有如沐春風的美好感覺,恨不得就坐下來聽下去,恨不得幹脆留下來當張老師的學生。

  張老師講完課以後,就領著被救的小孩子和李記者一塊來了辦公室。

  李記者看著張小貝這個小朋友很可愛的,於是問:

  “小朋友,你張老師對你們好不好啊?”

  “張老師對我們可好了,就像我們的爸爸。我們不上課的時候,就喊張老師為張爸爸呢。”

  張小貝的回答引起了大家的一致認可,而且大家都笑起來了。

  李記者繼續問小孩子:

  “那個大人抱你的時候,你怕不怕啊?”

  “怕呀,他打過我。我把他的孩子推倒的時候,他說早晚要弄死我。我很怕他的。”

  “那後來呢?你張老師把你搶過來的時候,弄疼你了嗎?”

  “沒有啊,我不知道怎麽一下子就飛到老師懷裏了。接著就不怕了,後來,老師有把我交給了爸爸。到了家裏,就害怕了,哭了起來。後來爸爸說沒事了,我就不哭了。”

  孩子說著話,眼裏還是閃著淚滴。

  李記者還是不放心,問著:

  “那現在好了嗎?那個大人還嚇唬你嗎?”

  “一點也不了,我爸給了他錢就沒事了。昨天,我見了他,喊他大爺,他還答應了呢。”

  李記者問完了話,就高興地讓人把孩子送回了教室。

  這時候,李記者才開始采訪張文學。

  李記者首先問張文學:

  “張老師,你這麽文弱,而那個人很魁梧高大,你當時怕不怕?”

  “說實在話,當時根本沒想害怕不害怕的事情,光想著救孩子的事情。”

  “那你當時為什麽奪過孩子來還要再猛踢他一腳啊?”李記者不解地問。

  “主要防備他跟上來把孩子搶回去,也怕傷了孩子。而且一旦在院子裏搶奪孩子,也怕傷及無辜。”

  “那你現在後怕嗎?”

  “現在也不怕。即使再弱的正義也一定戰勝貌似強大的邪惡。”

  接著,李記者又問了張文學一些細節的東西,然後就回報社準備稿件了。

  張文學覺得自己隻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平常得每一個遇到這樣事情的老師都會不假思索、義不容辭地去做的。

  想到這裏,張文學還覺得自己很幸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