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六十六) 成熟
  千人千麵孔,但是或許一麵討人喜歡;

  活法千萬種,然而可能一種情有獨鍾。

  是的,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大千世界,景象不同,這才是大千世界的真正內容,也構成了大千世界的美妙風景。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世界因精彩而可愛。

  每個人都有一張不同的臉龐,構成人麵的五花八樣。正因如此,這個世界也才變得十分可愛。有人麵如桃花很可愛,有人麵如大海很包容,有人麵如月亮很溫柔,有人麵如羅盤很開放,有人麵如大佛很慈祥,有人麵如蛇蠍很可憎。

  臉龐因不同而個性,世人因個性而成功。

  張文學具有怎樣的個性呢?

  張文學的確是很有個性個人。他的個性就是他的天真,也就是他的認真,也就是他的“一是一,二是二”的實實在在的品質,那種不虛偽、不做作、不粉飾、不趨炎附勢、不附庸風雅的幹幹淨淨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清秀本色。

  張文學骨子裏就是一個很“正”的一個人。他認為,做人就要一本正經,光明磊落。一個正直的的人,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竭盡全力為他自己的信仰而奮鬥衝鋒,心無二意,一意孤行,千方百計,努力多出成果,努力做出成績。任何歪門邪道,旁門斜出,魑魅魍魎,心懷鬼胎,都是被這些人鄙夷和不屑一顧的。

  雖然,人心豪邁似大海,但是,心髒的大小不過就是一個拳頭的尺寸。

  小小的心那麽小,還要容得下世界,怎麽舍得用世俗的汙垢去玷汙它那小小的身軀呢?

  聖潔的心那麽純,還要為全身提供新鮮血液,又怎麽能夠用社會的市儈汙染它的清純呢?

  因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所以:己所不欲偏要施與人就會於心不安,於心不忍。

  因此,張文學聽到自己的恩師張老師用心良苦並且好心好意的提醒,雖然內心十分感激老師的真心話語,但是張文學還是大吃一驚,內心感到很無奈、很鬧心、很悲催的感覺。

  夜深人靜的時候,張文學也在冥思苦想。

  張文學想到了各色各種的人。

  毫無疑問,“出汙泥而不染,濁清蓮而不妖”的具有君子特點的人,是張文學最欣賞和崇拜的人,這樣的人是社會和國家的中流砥柱和棟梁之才。

  “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類似屈原這樣的愛國文人無疑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締造者和奠基人,是一直被紀念、崇拜和敬仰的偉大人物。

  但是,現實就是現實,在現實中,一切脫離現實、好高騖遠的活法和做法都不是非常適合現實需要的,並且結果和效果都是不理想的。

  而且,社會就是社會,在社會中,就會有約定俗成的東西,任何一出道就想改變社會的人都注定要成為失敗者,最後,都會被社會所改變。

  所以:聰明者應該首先適應社會。

  而且:今天你多適應社會,明天就就多能改變社會!

  最後:張文學要在社會這個大學裏好好學習,用心適應社會,然後將來努力改變社會。

  每一次怦然心動都是洗心革麵的向前行動,

  每一次血雨腥風都是蕩滌心靈的果敢衝鋒!

  當然,這樣有思考才見證自己的聰明靈魂;

  並且,如此有見地才不枉自己的滿腹經綸!

  想著,想著,就明白了;

  想著,想著,就高興了。

  如此說來,張文學即便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也是比較努力學習的,也是出類拔萃的,也是老師心中的優等生,家長心目中的好孩子。

  張文學也不是沒有送過禮物。那次他當上教練員的時候,因為實在不懂有關鼓號操的學問,張文學頭腦一熱,立馬就背上自己家的地瓜粉、玉米麵的一小袋花生米去了縣上吳老師的家裏,去請教了吳老師有關鼓號操的學問。想想那一次張文學做得多麽自然得體啊。如此說來,張文學也不是不諳世事,也不是不通事理的人。

  看來,情感未到,無以回報;情感一到,無限回報!

  如此看來,對於恩師的提醒,自己還要醞釀一下感情才能保質保量把事情做好呢。

  羅校長好與不好呢?

  客觀上,羅校長是一個好校長。

  羅校長十分重視張文學的成長。

  張文學剛畢業時候,羅校長非常善解人意地把張文學安排到相對基礎比較好一點四年級進行數學教學,可謂用心良苦。既沒有低年級教育的困難又沒有高年級畢業班的風險。這個安排非常適合剛畢業的師範生的崗位。這麽說來,羅校長還是比較體貼和關心青年教師的。

  張文學雖然十分努力和敬業,但是,工作也有差強人意的時候。羅校長總是從保護青年人的意誌出發,從沒有惡狠狠地批評過,相反總是以鼓勵的語氣經常給予年輕教師鼓勵和勉勵,在情感上總是拉近距離,而不是拒人千裏之外。

  尤其,張文學的體育課上學生受傷事件發生以後,羅校長總是盡力協調各方麵工作,最後結果良好,並沒有堅持給張文學處分,而是出於保護青年人的想法,給張文學一個工作方麵的提醒和注意。

  客觀講,張文學的事業上的點滴進步和思想上的一步步成熟和校長的提攜當然是分不開的。

  有人說,把一個人一生的缺點和錯誤收集起來,槍斃他都不為過,那麽,把一個人的優點和做過的好事都集中起來,那麽,你多麽喜歡他、擁戴他都不過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事情還是那個事情,人還是那個人,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其結果就迥然不同。

  這麽說,能換個角度看待事情的人,就是哲人,

  所以說,能換個角度看事情的始末,就是成熟!

  因此,張文學這時已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