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五十三) 探望
  大海或許因為波瀾壯闊而精彩,但是命運多舛卻讓人很無奈。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正如小河小學校長羅長兵所擔心的結果,小河小學體育課上學生受傷這個事情果真很快在銅家灣鄉裏傳開了。

  這個令人意外的教學事故的確對張文學的打擊很大。

  首先就是來自於學校校長以及老師們的指責。

  他們覺得張文學的體育課上出了這麽大的事情,其負麵效應肯定會在全鄉散播開來,其不良影響足以持續整個學年。學校要想評個先進啥的榮譽就沒門了。他們認為張文學就是“逞能”,這麽多年沒有體育老師,學生體育課就上數學課,不也平安無事嗎?何況張文學不是體育專業的,沒有這個義務,也沒有這個能力當體育老師,甚至有人認為張文學幾乎就是不知量力,狂妄自大。

  然後就是來自學生對於體育課的惶恐。

  學生們覺得上體育課做運動項目的時候,有可能受傷,做不如不做,甚至有的同學本身就不喜歡體育,總以為在操場上上體育課就是鬧著玩,基本上是耽誤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有些學生就不願意再上體育課了。這樣,對於體育教學的影響和衝擊不小。沒有了體育運動參與的數量,就不利於體育尖子生的形成。這樣容易造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和學習。

  至於其它方麵的影響,張文學還要一步一步細細體會。

  常言道:“解鈴還須係鈴人”。

  有人說:“從哪兒跌倒就從哪站起來”。

  張文學倒是不像一般人那樣沮喪,他明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的道理;他知道“不見風雨就難以見彩虹”的哲理;他期待“撥開雲霧見日出”的理想結果。

  從這個方麵講,張文學是個教育戰線上的一個人才。

  勝不驕容易,敗不餒很難。

  看眼前容易,看未來很難。

  說白了,敗不餒是文化積澱的成果;

  看透了,看未來是心胸寬闊的體現。

  文明潤澤心靈,文化提高素養。

  這就是文化給人的魅力。文化的初級階段是實用價值,用以生活,用於實踐,用於交流,用於交際,這一些也很偉大,處處展現的是方便、便捷和高效。但是,文化的高級階段那就是讓人心胸開闊,讓人大腦運轉,讓人運用哲學思想去辯證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讓人高屋建瓴站在當下卻看到未來,讓人透過表麵去分析思考,總結出實實在在的深層次的內容。學習文化,人的素養得以提高,人的心靈得以潤澤,讓人在苦難中還想著明天的快樂,在沮喪中還想著未來的勝利與美好。

  比島嶼大的是大陸,比大陸大的是大海,比大海大的是人心。

  常言道:“哀莫大於心死”。

  人心其實不大,其大小正如一個人的一隻拳頭,但是正是這個形如拳頭的心髒卻容得下大海、高山和陸地。

  這顆心,它不是一個普通的心。它是一顆包容的心,能夠包容人世間不斷更新的萬象,能夠包容世間一切不斷變化的物品,能夠包容人間的各種醜陋、邪惡和苟且;它是一顆鼓勵的心,能夠鼓勵世間萬事萬物求同存異、和諧共處和百花成園,能夠鼓勵人們潔身自好、向善向新、共同進步並且和諧發展。

  深厚文化積澱加上豁達開闊的心靈讓年輕的張文學成就了遇事不慌、榮辱不驚的老練心態。

  接下來,張文學該上課的時候好好上課。

  聲音還是震耳欲聾的響亮,講解一如既往地細致,師生配合自始至終默契,效果還是和平常一樣突出。

  下了課,張文學該做什麽事情就做什麽事。

  遇到前輩還是帶著微笑熱情打招呼,請教問題還是一臉的虔誠和低調,開會還是有條有理地娓娓道來自己的觀點。

  不過,事情忙完了,大家放鬆的時候,張文學就開始自己的偉大計劃了。

  星期六一早,張文學就帶好了錢,穿上西裝,就推上自行車去鄉駐地去購物了。

  張文學這兩天雖然眼神中沒有表現出來,但是無時無刻不掛牽受傷的張浩同學,擔心他的傷口發炎,擔心縫合效果不理想,更是擔心孩子將來在嘴上留下疤痕。

  張文學的善意很明顯。

  快樂可以傳遞,傳遞的快樂成倍增長,然後一人一份,這樣大家都很快樂;

  憂傷不可傳遞,傳遞的憂傷大大膨脹,後來多人受傷,結果大家都很憂傷。

  張文學偉大!

  因為他的悲傷自己扛,他的苦楚自己嚐,他的苦水自己咽,但是他不給別人帶憂傷,隻給別人送陽光!

  早晨九點,張文學購物歸來。

  張文學這次為了表示誠意,還真是奢侈了一回。一次購買了好多高級的食物。

  兩大袋奶粉,兩大包餅幹,兩盒麥乳精,一袋子蘋果還有一包塊糖。這些東西,張文學自己甚至都沒有吃全過,但是為了學生,自己花一百多元錢感覺還是很值得的。

  張文學用自行車載著這些東西就去了張浩家。

  要說張文學對於張浩一家人也比較熟悉,張浩的家長張誌賢是張文學一大家子的哥哥,雖然血緣關係不是很近,因為張文學一直上學的原因和他打的交道不多,但是從小也比較熟悉的。而且,張浩的家距離張文學的家也不遠,就隔兩個胡同的距離,如果不是因為拿的東西多的原因,根本就不用騎車子去,走著就很容易來來回回的。

  張文學放好了東西,理了理衣服,就推車前往了。

  因為很熟悉嘛,所以張文學就徑直走進張誌賢家的大門,把車子停在院子裏。然後,就大聲喊:

  “誌賢哥在家嗎?我是文學,來看看張浩來了。”

  “在呀,在的。”

  張誌賢一邊答應著,一邊走出了屋子,接著很客氣地說:

  “張老師呀,你怎麽親自來了呀?這麽忙的.”

  “大哥,你怎麽還喊我老師了,太見外了吧。喊我兄弟或者文學就行。我們是一大家子人來。不能把我向外推。”

  張文學一聽張誌賢這麽見外,趕緊進行了糾正。

  “是呀,是呀。確實我不該,”張誌賢自己也覺得別扭,但是對於張浩的班主任喊名字也不是很恰當,於是就喊張文學為弟弟。

  “弟弟呀,來就來了,看看張浩,我們歡迎。不過,東西就擱到車子上,來看看孩子,我們全家就高興,但是你們當老師的也不容易,不能拿東西。”張誌賢一看車子上的禮品就價格不菲,於是靈機一動,爽快拒絕禮品。

  “那不行,大哥,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也是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心意,我要是帶回去,會挨批評的。”張文學故意捎帶上學校和同學們的心意,以便讓張誌賢心安理得地把禮品收下。

  張文學掃視了一眼張誌賢,他聽了張文學的話,果然感覺到了一點輕鬆和釋然,張文學的一席話讓張誌賢感覺是學校出錢讓張文學代表來的。這樣張誌賢的內心就感覺“不收白不收”的想法。

  張文學一看自己的言辭奏效了,接著說:

  “再說了,我們這也是讓張浩補身體的,小娃娃雖然長得快,但是留了血,還是需要補充營養的。”

  張文學一邊說,一邊拿了幾樣東西給了張誌賢,自己回頭提上其它剩下的幾樣東西,就走進了張誌賢的堂屋裏。

  進入屋子,張文學就看見了張誌賢的愛人和在屋裏麵坐著的張浩。張文學先給張浩的媽媽打了招呼,然後就走到張浩身邊詢問起來。

  張文學仔細看了張浩的嘴角,發現已經不流血了,而且縫合的地方已經逐漸愈合。從外觀看。一定能愈合好,也不會留下疤痕,退一步講,在嘴角這個地方,嘴角皮膚本身就有褶皺,即使有微笑的疤痕,也是不明顯的,一般人看不出來的。

  張文學覺得,隻要孩子的傷口能恢複好,其他事情,那就是天上掉下五個字:

  “那都不是事”。

  接下來,張文學就坦然入座。張誌賢這次力主讓張文學坐在八仙桌子的右邊椅子上,張文學知道那是“上首”位置,他堅決不服從。張文學理由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長者為大,長兄為大,不能因為在張誌賢的家裏,張文學這個當弟弟的就坐上首的座位。

  最後,張誌賢不得不讓張文學坐在八仙桌子的左邊,也就是“下首”的位置。張誌賢就很不情願地坐在一把手的座位上。

  接下來,張誌賢的愛人燒水、沏茶又倒茶。大家互敬互讓地喝茶聊天。

  期間,當然談到了張浩受傷的來龍去脈。張浩也說受傷和老師沒有任何關係。家長很感激張老師處置得當,救治及時,張誌賢全家對於張文學老師的熱心及時救助表示了感謝,並且讓張文學老師算算費用,以便籌錢如數奉還。

  張文學當然承若張浩治療傷的費用是學校出的,根本不用操心還錢。同時詢問家長還有什麽要求。

  張誌賢說道:

  “還有啥要求啊?什麽要求都沒有。小孩子嘛,磕磕碰碰很正常,更何況是他自己磕破的。除了感謝就是感謝,沒有別的要求。老弟,你就放心吧。該怎麽幹就怎麽幹,不要有心裏包袱!”

  張文學在從張浩家走出來的路上,非常輕鬆,推著自行車回家的腳步也格外輕快起來。

  人,不能因為跌倒過便不爬起來;

  人,更應該因為道路坎坷,爬起來再走路的時候仔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