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刎頸之交
  麴義深知戰場上信息及時的重要性,所以不管是前方開路的張郃,還是後麵斷後的牽招,麴義都告訴他們要時刻派出斥候打探周邊情況。

  而匆忙跑來的這名斥候正是張郃派來的。

  “報將軍,前方發現一哨人馬正向這邊趕來,張校尉未敢專斷,特請將軍定奪!”

  “哦……?”麴義聽完眉頭微皺,不知道趕來的是敵是友,問道:“對方有多少人馬,可有旗號?”

  “約兩千餘人皆為步卒,旗上書劉字!”

  麴義聽完看向旁邊的崔林,問道:“德儒有何見解?”

  崔林略一思考,回道:“袁紹與公孫瓚在此皆有勢力,犬牙交錯,來人恐非友也!”

  麴義點頭:“德儒之言與吾不謀而合!”說完對剛才的斥候說道:“速去後軍,命牽招領兵來援!”

  “諾!”斥候不敢耽擱,快步向後軍跑去。

  麴義摘下馬背上的大刀,向前一指,吩咐道:“隨吾迎敵!”說完打馬向前趕去。

  未跑多遠便見到張郃領兵排成陣勢,再往前看約一箭地左右的距離,果如斥候所說,約有兩千人馬攔住去路。

  麴義領兵來到陣中,張郃急忙抱拳行禮,說道:“將軍,不知何方人馬攔住去路!”

  麴義抬眼望去,隻見對麵清一色步卒,手握長矛排成方陣,陣前將旗下立著十幾騎,當先三員大將,居中者年約三十,目測身長七尺往上,雙臂修長,左手牽韁繩,右手扶劍柄,生得唇紅齒白,耳大招風,儀表堂堂!

  左側之人身長約有九尺,極其雄壯,麵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身披鸚綠色戰袍,左手輕拂胸前二尺長髯,右手持一柄大刀,當真威風凜凜!

  再看右側之人,身長八尺有餘,虎背熊腰,滿臉劄髯橫生,眼若銅鈴,豹頭虎麵,端坐馬上手握一條長矛,怒目而視!

  麴義看到對麵三人的樣貌,又看了看對方將旗上鬥大的劉字,心裏咯噔一下,趕忙向張郃問道:“此地喚作何名?”

  張郃做為先鋒當然對地形了如指掌,開口回道:“向前約二十裏便是平原!”

  麴義聽了一拍大腿,懊惱道:“是也,吾如何將這三人忘記!”

  這時後麵斷後的牽招也快馬領兵趕了過來,正好聽到麴義說話,疑問道:“將軍認得對麵之人?”

  麴義點點頭,麵露凝重道:“若吾所料不差,中間那人便是公孫瓚任命的平原令劉備!”

  牽招聽完一愣,脫口道:“玄德?”說完急忙向對麵看去。

  見到牽招的表情,麴義忽然反應過來,書中記載牽招與劉備乃是刎頸之交。

  麴義眉頭微皺,試問道:“子經識得劉玄德?”

  這時牽招也看清了對麵的人,果然是劉備。

  牽招看後臉色一喜,急忙對麴義說道:“將軍勿慌,對麵之人確是劉備劉玄德,將軍不知,招與玄德相交莫逆,雖久未謀麵,然其若知招在此,定不會為難吾等!”

  “果然!”麴義聽到對方真是劉備,不知為何心裏莫名湧出一股興奮之情!

  這可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蜀漢開國皇帝,漢昭烈皇帝劉備劉玄德,漢末曆史上真正的大人物啊!

  那另外的二人就不用猜了,長髯持大刀者必是關羽,拿長矛的肯定是張飛,劉關張三兄弟齊了。

  張郃聽後疑問道:“可是隨公孫瓚討董卓的劉玄德乎?”

  麴義回道:“正是!”

  張郃聽完點點頭不再言語。

  此時麴義已經恢複神情,對牽招說道:“既如此,子經可出陣答對,問清劉備為何攔路,是敵是友?”

  牽招神情興奮,多年未見的好友不想今日卻在這裏遇見,回道:“將軍放心,即便為敵玄德見吾亦化友也,一切包在招之身上!”說完打馬出陣。

  麴義看著一臉興奮的牽招,悄悄對張郃說道:“儁乂命弓弩準備!”

  張郃聽了一愣,看了看出陣的牽招,心中一驚趕忙說道:“將軍多疑矣,子經絕非三心二意之人也!”

  麴義知道張郃誤會了,輕聲解釋道:“吾非不信子經,實不信劉備爾!”

  張郃聽完恍然大悟,麵露慚愧,急忙傳令弓弩手準備。

  此時的劉備還沒有皇叔的名號,名聲也算不得響亮,若不是與公孫瓚有同窗之誼,這平原令也輪不到他來做。

  劉備同樣打量著對麵,麵露猶豫道:“那麴義甚勇,手下先登營更是天下精銳,二位兄弟切忌不可大意!”

  關羽聽完眼睛微眯,神情倨傲,輕撫長髯不發一言。

  另一旁的張飛卻環眼一瞪,咧開大嘴,厲聲說道:“甚的精銳,俺今天就要宰了這廝為公孫瓚報仇!”

  三兄弟正說著話,牽招已經跑出陣來,在馬上高呼道:“玄德,玄德!”

  劉備看到對麵陣中跑出一將,口中高呼自己的名字,心中生疑,仔細看去卻是牽招,麵色一喜對關羽張飛說道:“是吾友牽招也!”說完馬鞭一揮打馬上前,口中高呼道:“可是子經乎?”

  牽招與劉備騎馬來到近前,相距不足兩米,各自跳下戰馬神情激動,相互抱拳施禮。

  牽招當先說道:“數年未見,不想與君在此相遇,玄德別來無恙乎?”

  劉備聽完雙眼含淚,以袖拭之,聲音哽咽道:“闊別數年未見一麵,備常憶之,唯恐子經蹉跎,潸然淚下,後聞子經為袁紹帳下從事,吾心方安,隻不知子經何以在此耶?”

  聽到劉備如此掛念自己,又想到二人同榻而眠的往事,牽招同樣鼻子一酸,回道:“玄德不知,那袁紹徒有虛名,心胸狹隘,幾次加害麴將軍,招忿之不過暗中報信,並隨麴將軍出走,不想在此與玄德相見,真乃天意!隻不知玄德這是……?”說完用手指了指劉備身後的人馬。

  劉備聽了神情自責,哽咽道:“子經不知,備命運多舛,顛沛流離,幸得公孫瓚與備有同門之誼,舉為平原令。

  日前公孫瓚派人傳信,言麴義與袁紹反目,蓋因之前界橋餘恨,所以特命備在此領兵劫殺,以報昔日之仇,孰料子經卻在陣中,備之過也!”

  牽招聽完麵露不忍,歎息道:“不想吾二人生死之交,經年過後,今日相逢卻各為其主,敵對之勢,唉……造化弄人也!”說完以袖抹眼,卻於暗處偷偷打量劉備。

  劉備聽完更加悲痛,一時間竟淚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