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蓄勢待發(3)
  他們一方麵為六人集團大肆造假,另一方麵卻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力爭上遊的欲望,引領他們一步步的背離現在的主子。為了討好“改革派”,他們積極主動的與趙盾的人接觸。拉近與他們的關係,甚至暗中支持。可是,在匯總實情的竹簡上,卻沒有他們的署名。

  歸來的前夜,他們三人聯名修書一封,給到郤缺。信是否已達,他們不知。對他們而言,這一個多月,度日如年。左右逢源讓他們身心備受折磨。最後關頭,他們倒向了“改革派”。他們擔心,是否投靠得太晚。過了保鮮期,他們已被棄如敝履。如果六人集團清算,他們就是兩頭不到岸,青黃不接。

  從踏上征途的那天起,到今天觥籌交錯的宴席現場,他們都如坐針氈。他們是宴席上的異類,更像被判了極刑的死囚,等待不知何時降落的刀子。

  宴席結束之時,“五君子”與趙盾為首的‘改革派’的戰事,正式吹響號角。

  接下來的一月,趙盾、先克兩人為主,臾駢和郤缺為輔,孫副將偶爾也參與其中。他們將兩路人馬羅列事的項一一匯總,分門別類,條分縷析。揀選大批小吏,負責謄寫。

  臾駢將二十二人的初稿及來往書信一並拿出,將上麵反映問題,單獨匯列一旁。郤缺也將三十人反映的問題,單列成冊。之後,兩人將小吏抄錄的連同書信內容,歸在一起,審查一遍。接著,兩人又將手上資料交換審核,互通有無。把其中共同點、相異處,歸納整理。最後,統一匯總。簽上兩人姓名,呈遞給趙盾。

  呈遞給趙盾的竹簡,厚厚幾遝。擺在案頭,頗為壯觀。這其中,凝集的不僅是五十二人的辛勤汗水,更有負責後續整理、抄錄、歸納的工作人員的付出。他們花費近月,日以繼夜,不辭勞苦,終於完成。

  “兩位將軍,辛苦了。”趙盾在“絲綸閣”門口迎接臾駢和郤缺的到來。

  “為國效力,屬下份內之責,不敢言苦。”郤缺說道。這段時間累得體力難支。看到案頭的一撂成果,便覺一切辛苦都值了。

  “從大將軍提出要收集各地律令、稅賦、刑獄實情那天起,到現在,終於將實情收集完畢,耗時將近半年。這半年,是我生平所遇,最複雜多變的半年。”臾駢感慨不已。一路多重阻攔,最後終於突出重圍。此間種種曲折,實在讓人應接不暇。

  “是啊。”郤缺也頗多感慨:“想當初,隻是例行要地方呈上實情,誰想竟是一再拖延。最後,不得不使出奇招。以購置軍械為名,意欲派人明察暗訪。誰想,對方是見招拆招。企圖占據道德高地,以為國出力的大義,行阻止我方調查之實。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還是讓我們探聽到了實情。不枉如此多人如此曲折的付出啊。”

  “原來他們隻想著堵截,逼我知難而退。之後草草了事,革新之事便不了了之。”對方的居心,趙盾了然於心。“豈知,這些事情,在我還未忝居高位之時,已是籌謀許久。隻等機會來臨,便要大展拳腳。不可能因為小小阻滯,便偃旗息鼓。他們低估了我的決心。”

  郤缺點頭,應道:“正是。”

  臾駢也附和道:“怪隻怪,他們自視甚高。”臾駢認識的趙盾,從翟國回來到現在,一步步的,脫胎換骨。他見證了趙盾的成長,也慢慢見識了他行事的果斷堅決。

  “他們太自以為是,根本不把其它人放在眼裏。”荀林父等人,郤缺早就看不順眼,“仗著父輩的榮耀,四處作威作福。與地方縣府,沆瀣一氣,共同魚肉百姓。已經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對著經手整理的民生實情,他就義憤難平。這些地方縣府,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全是因為背後有這些人的支持。

  “如果沒有當初的堅持,我們隻是呆在大殿閣樓裏。怕是全被晉國稱霸一方,國富兵強的表麵繁華所迷惑。以為百姓理當過上的是與霸主相應的和樂太平日子,誰想到……”趙盾搖頭感歎。

  兩人呈上的文件,趙盾還來不及細看。但是,這些人一直與兩人保持書信往來。他們三人又不時碰麵。查訪得出的信息內容,他心中大略是清楚的。想到這一路的波折和最後的目的達成,趙盾心存慶幸。

  “除了獲知這些信息之外,我們還收獲了不少人心。”臾駢說道:“開始說要整飭地方,修訂法令時,還有許多人將信將疑。後來的三十人名單,有人推薦自己,有人主動推薦良才。到現在為止,應該沒有人再懷疑革新事業的勢在必行了。”

  與“反對派”的交手,頗費周折。然而,正因為反複拉鋸,日複一日,才讓更多的人看清趨勢,轉而投向他們的陣營。

  “說到收獲人心,我這倒有個故事要說與兩位聽。”趙盾和臾駢都望了過來,郤缺故意賣個關子,“這個故事嘛,說來話有點長……但是……”臾駢一會瞪眼,一會皺眉思索。郤缺笑了笑,決定還是不為難他了。“我還是長話短說吧。在三十人名單中,有三人向我們推薦了三人,你們還記得嗎?”

  趙盾一臉迷惑。臾駢想起來了,他點點頭。郤缺繼續道:“推薦者,我們是賞賜了的。如今,肯定是我們的人無疑。可是那莫名其妙的天降好運被推薦的三人,情況則複雜得多。”

  說到這,郤缺拿出一封書信,遞給趙盾。待他看完之後,又傳遞給臾駢。臾駢讀的過程,一會點頭,一會摸摸鼻子,一會帶著笑意。最後,又把信還給了郤缺。

  “兩位剛剛看的,就是他們三人聯名給寫給我的信。發信之日,正是他們返程前夜。”郤缺接過臾駢遞還的信件,說道:“他們處境尷尬,可從字裏行間見到一二。一開始,不敢相信自己被“五君子”重用。後來,我們的人找到他們,才知是我們要求修改的名單。後來,進入當地,他們忙著為當地縣府掩飾不足,為挽回民心做補救工作。”

  “此時的他們,行動上還是跟“五君子”保持一致。可是,他們又不想錯過個人升遷的機會。所以,暗中又給我們的人提供便利,拆自家的台。最後,幾經掙紮,決定投向我們。於是,將他們此行的真正目的,他們一批人的所作所為,全部列出,毫無隱瞞。”

  “他們的心路曆程,可說是一波三折。”臾駢看的時候表情變化豐富,其實也是因為看出這些人的掙紮,感觸很深。“他們投身六人麾下多年。說好不好,說壞不壞。隻是苦於一直沒有再進一步的機會,無可奈何。”

  “後來,被我們選中,點燃了希望。可是,又難以判斷到底我們的承諾是否能實現。同時,又礙於身份約束,繼續為他們做事。到最後,看到站在我們這邊的人越來越多,返程在即,必須做個抉擇。才會在最後時刻,揮毫而定。”

  “這三人的際遇,應該是許多不得重用的中下級官吏的現狀。”收到這封信時,郤缺想起了當年埋頭農事的自己。“許多人不缺乏才幹,差的隻是一個機會。他們能力中上,卻缺乏對趨勢的洞察。待到雲開霧散,他們明白過來之時,機會已經擦身而過。隻有少部分人,能夠知風起於青蘋之末。他們一早作好準備,抓住機會便乘風而上。”

  “那三個自我推薦的人,便是後者。”臾駢深以為然。他是屬於自己度量和才華過人,命運眷顧,被趙衰相中,才走到今天這一步。“大將軍大張旗鼓選拔人才之事,他們可能也心存懷疑。但是,還是選擇放手一搏。他們本有才幹,又把握了機會,由此脫穎而出。三人的匯總寫得詳細精當。不僅羅列完整,而且條理分明。用心可見一斑。

  “三人在最後一刻做出抉擇,略強於騎牆派。”郤缺對三人跟蹤已久,卻不料,他們在最後關頭才給出答案。他略微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