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拜訪
  回到家裏,眾人在飯桌上落座。林汝賢向林凡道:“凡兒,吏部的文書上都寫了什麽?拿來讓為父和你陸伯伯看看。”

  林凡聞言將書信遞給林汝賢,林汝賢將文書打開,攤在桌麵上,和陸文昭一起細細讀來。

  林凡雖然也好奇信上到底寫了什麽,不過林汝賢沒有發話,他也不敢伸頭去看,隻能端坐在椅子上,等著林汝賢他們看完。

  信上的公文不長,林汝賢和陸文昭很快就讀完了裏麵的內容。林汝賢略微沉思一番,突然臉色嚴肅的問道:“凡兒,你認為江南如何?”

  林凡愣了一下,不知父親為何會有此問,但他還是下意識回答道:“江南美景如畫,姹紫嫣紅,自然是極好的。對讀書人來說,江南更是令人神往之地,無數才子佳人的故事發生在這裏,就連青樓楚館裏的淸倌兒,都精通琴棋書畫;可以說天下的士子風流,盡在江南。對朝廷來說,東南一帶匯聚天下財富,朝廷賦稅大半出自江南,江南在朝廷中的地位不可謂不重。”

  林汝賢再問:“那江北又如何?”

  林凡想了一下,回道:“如今亂世漸至,有關中原道等地戰事的消息就連孩兒也略有耳聞。窺一斑可知全豹,從王虎大哥他們的遭遇來看,眼下的江北各地恐早已是烽煙漸起。”

  “戰事一起,生靈受難,中原往日的平靜不再,昔日繁盛皆付於與斷壁頹垣。但要說最苦的,還是中原的百姓。因天災人禍而導致家破人亡者,恐怕比比皆是。”

  “既然江北生民受苦,百姓受難。那你可願離開這繁花似錦、才子風流的江南,去那亂事紛擾的江北為官?”林汝賢又問。

  林凡想了一下,堅定道:“孩兒願往!”

  父子兩人相視一眼,林汝賢感知到了兒子的想法,知他是真心實意的願意去江北。

  明白了林凡的心意,林汝賢這才向林凡說明緣由:“文書上說,你要去淮南道安州永陽縣做武關巡檢司的巡檢使。”

  “巡檢司雖然品級不高,不過正九品,但是掌一地之巡捕,治安,剿匪等事宜。算是位低權重,這樣一來,考核升官也比較容易。”

  “而且巡檢雖然聽命於縣令,但是不在縣衙辦公,另有駐地。所以做起事來也沒有那麽多掣肘,更為自由一些。想必是吏部看在你先生的麵子上,才會給你這份差事。”

  陸文昭也笑道:“嗯,這是好事啊!凡兒,好好幹,以你的本事,定然能做出來一番成就。以後又有先生和你父親在朝中照應,隻要你能做出來結果,立下功勞,我還就不信有人還能攔住你升官。你雖然沒有去參加會試,誰說以後不會像先生一樣被陛下賜一個同進士出身的功名呢!”

  “大哥,不要再說了。”林汝賢的臉色有些黯然了下來。

  陸文昭聞言愣了一下,看著林凡略顯失落的神色,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

  隨即他就反應了過來,林凡隻是以區區舉人的出身出仕,這在以後恐怕都將是林凡在仕途上難以越過的一道門檻。最起碼想要入閣拜相,沒有二甲以上的功名,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

  科甲正途出身的林汝賢最明白這裏麵的道理,所以他對此事的遺憾,恐怕還要超過林凡自己。

  陸文昭歉然道:“凡兒,不要怪伯父,伯父一不不小心又說錯話了。”

  “大哥你不要自責,你說的沒有錯,我也不是怪你。時勢如此,實在容不得凡兒等到明年再去參加春闈。這些大勢都是你我難以左右的,若是現在不能把握住時機,及時應對,誰又能知道以後又會發生什麽事呢?”

  “凡兒,你也不要憂心,舉人出身又怎麽了,未必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本朝太祖出身如何?不過是一介武夫,不還是照樣成就宏圖霸業。”林汝賢安慰林凡道。

  “請父親、陸伯伯放心,孩兒都明白的!”林凡打起精神,重新煥發鬥誌。

  “好了,好了!不要說這些了,凡兒,這些事你明白就好,大哥你也不必介懷。”

  “還有,凡兒,馬上就過年了。等過了年,你虛歲也就滿二十了。”

  他有些感慨道:“唉,不知不覺的你就長大了,也要出去做官了。看著你一天天長大,我很欣慰,我準備按照習俗年後二月份給你行冠禮,之後再去赴任。”

  和林凡說完這些,他又朝陸文昭說道:“大哥以為此事如何?”

  “是啊,轉眼間少甫和凡兒都長大了,直到現在我還記得他們幾

  個小時候穿開襠褲的樣子。沒想到就這麽一眨眼的功夫,他們就都長這麽大了。汝賢呐,,咱們都老嘍,老嘍!哈哈。”雖是拿林凡來打趣,但是從陸文昭的語氣中也能聽出來他的心情是十分的愉悅。

  “陸伯伯,沒事兒您提這些幹什麽!”林凡低頭不好意思道。

  這更是惹得林汝賢和陸文昭不顧長輩儀態哈哈大笑,就連顧氏也是忍俊不禁。

  這一日之後,林汝賢被聖上欽點為禦史台左僉都禦史的消息迅速的傳播開來,著實是震動了整個江南道官場。

  雖然以前林汝賢因為蜀州楠木案一事,在朝在野都頗有名望,得到朝野上下的敬重。

  但他這麽多年以來畢竟一直賦閑在家,沒有官職在身。各級官員雖然因為林汝賢的名聲和江州林氏的聲望偶有人情往來,卻也並無太過熱絡,非要來結交林家不可。

  可是自從這條消息傳出去之後,當天晚上現任楚城縣令徐子健就連夜趕到了林家,以下屬之禮前來拜見。

  用這位本地父母官自己的話說,他以前沒有盡到職責,怠慢上官,多有失禮,今天特地前來請罪。

  自從徐子健上任以來,也曾數次來到林府,每次來的態度也算恭敬。可表現的這般誠惶誠恐、卑躬屈膝,這還是第一次。

  林汝賢接見了他,幾番好言撫慰,又連敲帶打的告誡一番,這才打消了這位徐縣令的疑慮。

  好不容易打發走了這位本地縣令,林汝賢也還是沒能清閑下來。

  第二日,江州知州衛韜前來拜訪,林汝賢隻能親至府們前迎接,將其引入府中。

  本朝知州一般為從四品,不過江州乃是重鎮,知州乃是正四品的高官。衛韜為江州知州,執掌一州之地,勉強可以說是封疆大吏了。

  如果單單從品級上來說,林汝賢的禦史台左僉都禦史與這位知府大人品級相同,都為正四品。

  當然,禦史台負責監察百官,有聞風奏事之權。而左僉都禦史是禦史台裏重臣之一,又是京官,從地位上來說比外放任職的知州要重要許多。

  林凡恭敬的在兩人後麵跟隨,不時的用餘光打量著這位江州父母官。

  衛韜看起來年齡大致與林汝賢相仿,四十五六歲上下。其人臉型瘦長,一縷長須飄然而下,頗有些仙風道骨。他的身上又有著為官多年積攢的官威,看起來頗為不凡。

  衛韜與林汝賢兩人在前麵攀談,兩人之間談笑風生,看上去相談甚歡。

  但是不知道為什麽,林凡總覺得這位衛大人眉間好像總有一股難以化解的鬱氣。

  林汝賢兩人分主客在客廳坐定,林凡在林汝賢身後站定侍立。

  衛韜說道:“下官一直敬重林大人的為人,然而這些年來卻少有拜訪。今日想來,實在是失禮至極,還望林大人海涵。”

  “當年林大人能夠不顧個人安危為民請命,實乃我輩楷模,沒想到在下還能有與林大人同朝為官的一天。”

  林汝賢謙讓道:“衛大人實在是過譽了,要說敬重,該是我敬重大人才是。自大人主政江州以來,清正廉明、治理有方,百姓無不交口稱讚。”

  “如今江北各道亂象已現,江州卻穩如泰山。僅此一點,大人就功不可沒!有大人主政江州,實乃江州百姓之福,亦是朝廷之福。”

  衛韜苦笑:“林大人就不要挖苦我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下也不過苦苦維持罷了。”

  “不瞞大人說,江州如今看似風平浪靜,波瀾不興。實則早已是暗流湧動,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掀起滔天巨浪,將整個江州都吞噬掉。恐怕等到那個時候,下官這個江州知州首當其衝啊!”

  “衛大人何出此言啊?”林汝賢順著他的話問道。

  “林大人可能有所不知,現在江北天災人禍不斷,烽煙已起,百姓背井離鄉逃難而來。以我所知,單單林大人所在的江源鎮,就有數百難民聚集,全靠林大人府上接濟才得以存活。林大人扶危濟困,下官在這裏代表江州府衙謝謝大人了。”

  林汝賢搖頭道:“這些事都是犬子他們那些孩子們做的,在下不敢居功。而且此事乃是我林氏份內之事,當不得大人之謝!”

  衛韜道:“大人高義,卻又不願居功,實在是讓下官欽佩萬分!”

  這時他話風一變:“可恕下官直言,這樣下去,林大人府上的存糧縱然不少,可也支持不了多久了吧?照這樣

  的消耗,恐怕用不了太長時間,林府就要向外收購糧食了吧?”

  林汝賢輕輕點頭,算是默認了衛韜的這個說法。

  衛韜得到了他想要的回應,就接著向下說道:“而這才不過是區區數百人,他們每天消耗的口糧就讓林氏這樣的世家大族尚且難以維持。”

  “大人可知道現在江州各縣難民之數加起來有多少?”

  不等林汝賢回答,衛韜就自顧自的給出了答案:“如今江州境內的難民人數早已不下萬人,這些人都沒有生計,隻能依靠官府賑災和各地富紳自願救濟。”

  “如此一時還好,以江州的財力,短時間內還可以勉力維持。然而江州雖富庶,這樣下去又豈是長久之計,萬一到時候生起暴亂,江州危矣!”

  “江州被稱為天下通衢,江州一亂,整個天下都會受到影響。到那時,天下各道、世間各地,相互之間東西難以相顧,南北將無法相連。牽一發而動全身,江州若亂,影響之大實在難以預料。”

  “所以,下官本次前來除了恭喜林大人之外,就是想讓大人入京之後能夠向陛下和朝臣陳明其中利害。請求朝廷速速撥調糧食,賑濟災民啊!”

  衛韜說的情真意切,林汝賢答應道:“衛大人放心,我林家世居江州,正是有了江州父老的抬愛才有了我林氏一門的今日,我又怎能忍心讓我江州百姓受此戰亂饑荒之苦!我此去京城,必定向陛下進言,請求陛下憐我江州子民,調撥錢糧,以安民心。”

  衛韜大喜道:“如此下官就代替江州百姓先行謝過大人了。大人此舉,不知救了多少百姓的性命啊!”

  林汝賢答應了衛韜的請求,卻依然愁眉不展,他為難道:“我可以答應大人,隻是此法未必可行啊!”

  為了不讓衛韜誤解是他要故意推脫,林汝賢解釋道:“非是我有意推諉,一則我位卑言輕,又是初入廟堂,根基太淺,陛下未必會聽我的。二則現在國庫空虛,連前線將士們的糧餉都難以維持,更不要說其它的了。還有江北數道之地,災荒連年,戰事不止。如此種種,天下各處各地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國庫裏的錢糧就那麽多,不可能事事都顧得過來。既然不能麵麵到位,那在朝廷看來,事就要分輕重緩急。”

  “與其他更重要之事相比,江州之事為緩,恐怕朝廷暫時無暇顧及。所以我可以答應大人,隻是還請衛大人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這裏麵的道理衛韜又何嚐不知,他歎息一聲:“林大人之言我非不知,隻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畢竟事關江州百萬百姓的生死,我作為一方父母官,又豈能坐視不理。若是不成,我隻能另求它法,此事不論成敗與否,我都對大人感激不盡。”

  林汝賢輕笑道:“衛大人不要說什麽感謝不感謝,為百姓謀福,亦是我之所願。不過,我入京之後,這一家老小還要多靠大人多多照應。”

  他向身後的林凡示意:“凡兒,快過來見過衛大人!”

  “林凡見過知州大人。”林凡從林汝賢身後走出,向著衛韜躬身行禮。

  衛韜向林凡說了一聲免禮,而後朝林汝賢笑著開口:“這位就是賢侄吧,果然是一表人才。聽說賢侄中了今年的秋闈,小小年紀就中了舉,前途不可限量,以後定當為朝廷棟梁。林兄後繼有人,著實是領人羨慕!”

  “至於你林氏一門,請林兄盡管放心。我為一地主官,維護境內百姓乃是應有之義。林家世代行善,善名遠近皆知,現在又在不遺餘力的賑濟災民,實為我輩楷模。”

  “但一家之財力畢竟有限,官府又豈能單單讓好人吃虧,以後這江源鎮的災民所需的一應的糧食物資,都由官府來調撥,林家隻需要派人進行管理,維持秩序就行了。”

  林汝賢朗聲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就多謝衛兄了,家裏已經備好了酒宴,請衛兄入席吧!”

  “林兄太客氣了,我就不叨擾府上了。小弟還有公務要忙,這就告辭了,林兄珍重!”衛韜說完,站起身來拱手施禮道。

  “既然衛兄還有事要忙,公務為重,我這邊也就不好強留了。”

  “不過衛兄公務繁忙,更是要保重身體,江州百姓可離不開你。凡兒,你替我送送你衛伯父。”林凡躬身稱是。

  向著衛韜說道:“伯父,這邊請。”

  林凡在前領路而行,衛韜笑著與林汝賢拱手告別,隨後跟在林凡身後離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