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流民
  魏僉事點頭表示同意:“王爺,那下官就先下去安排了。”

  對於現在的北平來說,單純把流民安置起來並不會出現什麽問題,畢竟北直隸地區還有大片的荒地等著人去耕種呢。

  再加上此時官吏水平都相當不錯,處理流民安置問題這種事已經很熟練了。

  不到一刻鍾,關城內就做好了開城門的準備。

  魏僉事沿著關內通向密雲縣城的那條官道,在兩側布滿了士兵。用意有二,一方麵這些士兵可以起到維持秩序的作用。另一方麵也起到監督的作用,不讓任何人在半路上偷偷溜掉,防止北元的暗探潛入。

  密雲縣隻是一座小城,城中居民隻有千餘戶,總計還不到萬人。因此城中沒有足夠多的地方安置這些流民,這些人還是得露宿荒野,不過此時倒是不用擔心隨時有可能出現的北元騎兵了。

  朱棣站在城頭上運足了中氣,大聲地對著城外的方向喊道:“我乃燕王朱棣,聽聞有大量百姓流離失所聚集在這裏。本王代表明朝上下歡迎你們的到來。”

  盡管朱棣已經盡力去喊了,聲音卻沒有傳的太遠,也就離城門比較近的那幾百人能聽到。

  “本王在這裏向你們承諾,以後你們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受到北元的劫掠了。每個人都會有田地種,朝廷會幫助你們在這裏安家立業,日子隻會過的比之前更好!”

  所有能聽到他說話的流民此時都議論開了,他們此時唯一的要求就是活下去。至於耕種的土地什麽的由於過於美好,則讓人有些將信將疑。

  “等一會城門就要打開了,還請各位千萬不要擁擠,要配合士兵們的工作,每個人最後都能進來。”

  朱棣盡可能簡明扼要地把事情說了一遍,城牆底下的人聽到城門要開了,頓時爆發出了一陣歡呼。

  “還請大家盡量地往後退一點,稍微遠離一點城門,把前麵的位置留出來。”#愛奇文學iqiwxm&&免費閱讀

  然而這句話大部分人就像沒聽到一樣,反而離城門更近了。之前負責施粥的士兵此時正在勉力維持秩序,然而他們畢竟勢單力薄,場麵變得有些難以控製。

  好巧不巧,此時城門被緩緩打開,一隊明軍魚貫而出。關城外的百姓看到城門打開瞬間就沸騰了,開始往城門方向擠。

  率先從城門裏出來的士兵立刻就圍繞城門建立起一道人牆,把百姓擋了下來。他們就像矗立在洪水裏的礁石,任浪潮如何拍打都巋然不動。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一個人的力量就能頂十個,而是因為士兵們手裏拿的明晃晃的鋼刀。

  這些百姓對明軍的了解也不深,但之前和元軍接觸的多了之後,會自然而然地就認為當兵的都一個樣。這些人毫不懷疑,若是自己再繼續向前衝的話,士兵手裏的刀就會揮下來。

  “不要擠,把隊排好。”朱棣繼續在城牆上喊道。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講道理永遠不如拿著家夥什來的管用。就算朱棣喊破了嗓子,收效也是甚微。

  還好一些之前被安排負責向後傳遞命令的士兵,此時行動了起來。每往前走三十步,就停下來說一遍“不要擁擠,排好隊,每個人都能進去”這種話。

  朱棣發現這些士兵數量太少,根本不夠維持秩序的。因此趕緊讓人通知魏僉事,讓他加派出城的士兵。

  又送出了整整五百人,城牆底下才變得井然有序了起來。五分鍾以後第一批百姓終於可以邁進城門了,在場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不過在每個人進城之前,還需要經過一道搜身檢查,因此前進的速度就變得無比緩慢。

  朱棣擦了把額頭上的汗,身體放鬆了下來。雖然他在城牆上喊了半天也沒啥用,但露臉出風頭這件事還是達成了的。

  眼看事情逐漸進入了正軌,接下來隻需要充當一個吉祥物,衝著下麵的人揮揮手就好了。

  底下在排隊等待的百姓隻需要稍稍抬頭,就可以看到一個身穿將軍甲胃的青年在衝他們傻笑。

  就在朱棣正享受這個過程的時候,突然就被張武給打斷了。

  “王爺,李大人和陳大人到了。”

  朱棣吃了一驚,陳亨過來是應該的,不過怎麽連李彧都來了?

  “他們不上來?”

  “剛才剛到後麵的城寨,估計還得一會才能過來。”

  “讓他們直接來城頭上找本王吧。”

  又過了約莫一刻鍾,陳亨和李彧才站到了朱棣身邊。陳亨穿上甲胃之後比平時更多了幾分英武之氣,不過李彧身上穿的那套顯然是臨時套上的,鬆鬆垮垮,很不貼身。

  “下官見過王爺。”兩人齊齊說道。

  “李大人、陳大人,不知你們最後討論出了一套什麽方案?剛才探子傳回消息,三十裏內沒有敵軍蹤跡。機會稍縱即逝,因此本王就下令立馬開城門放百姓進來了。

  陳亨說:“多謝王爺坐鎮指揮,下官認為此舉沒有任何問題。”

  朱棣笑了笑,然後轉向李彧問道:“李大人,流民的安置方案最後是什麽樣的?”

  “回王爺,經過我們討論之後決定,房山縣、良鄉縣、三河縣、香河縣各領一份,之後再有多出來的,就近安排到懷柔縣和順義縣。”

  “嗯,安排的沒什麽問題。不過這些地方有足夠的土地、糧食、種子和農具嗎?”

  李彧被朱棣問得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回應說:“土地和糧食都沒問題,種子和農具的話得從府城裏調過去了。”

  “本王聽說之前從山西那邊過來的移民,當時朝廷給承諾的東西一樣都沒給,李大人可知道這是怎麽一回事?”

  “這是上一任布政使在任的時候做的事了,據說是他私自把承諾出去的土地偷梁換柱,全都貪墨了下來。最後因為和按察使鬧了矛盾,這事就捅到了陛下那裏。也正是因為此事,北平幾乎所有的官員都換了一茬。”

  “原來是這樣,那本王可希望李大人千萬不要走上一任布政使的老路。”

  李彧心裏確實有過這樣一點想法,隻要做的不那麽明目張膽,克扣一些種子和農具這種事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但他不知道朱棣為何如此針對自己,此時就連流民還沒進來多少呢,就開始給自己敲警鍾了。

  “還請王爺放心,下官一定將此事時刻銘記於心。”

  “哦,對了。”朱棣裝作突然想起來一件很重要的事的樣子:“李大人,本王怎麽聽說你一直沒有把修繕長城的款項給批下來啊?”

  “全北平都百廢待興,常年入不敷出,這事王爺你也是知道的。此外還要供養那麽多軍隊,全靠京師每年額外的撥款才能勉力維持下去,為此下官也是費勁了苦心。”

  朱棣一聽,笑了。

  “那李大人你從哪來的修運河的錢呢?”

  “這...”

  朱棣的話就像在李彧臉上扇了一巴掌一樣,李彧的臉現在火辣辣地疼。修運河能帶來效益,所以“有錢”,修長城則一點經濟效益都沒有,自然就“沒錢”。

  陳亨此時適時地添了把火:“李大人,在下之前也多次跟你說了此事。你看看那邊的長城都破成什麽樣子了?依我說,那玩意和普通的土牆也沒什麽區別。”

  鞏固城防是陳亨的工作,這回好不容易逮著機會,自然不能輕易放過。

  “陳大人所說的我都明白,這筆款項我一定爭取盡早籌措到。”李彧不得已隻能主動往後退了一步。

  朱棣也不想此時就和李彧撕破臉來,所以他也就沒繼續逼問下去:“哈哈,沒想到本王投進去的錢竟然如此關鍵。以後李大人若是想修長城的話,也可以來問問本王。”

  李彧臉色有些僵硬,十分勉強地跟著朱棣幹笑了兩聲:“這個自然。”

  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才把關城外的這五千餘人全部都放了進來。朱棣也因此在城頭站了一天,把他累得不輕。

  當天下午,之前派出去的第二批探子也回來報告了消息。北元的大軍此時還在鬆州(赤峰),南下的僅是一小股負責劫掠的騎兵而已。

  每到秋天就迎來了遊牧民族發動戰爭的時候,此時他們養了大半年的馬,膘肥體壯,馬力強盛。天氣又逐漸涼爽下來,幹涼的天氣正適合他們行動。

  這些騎兵從熱河(承德)一路搶到了灤平縣,搬空了不知道多少座糧倉,幾乎都沒遇到什麽抵抗。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那些掠奪者都懂的不能殺雞取卵的道理,在劫掠的同時會給那些百姓留下一點生活所必須的物品,防止未來出現無人可搶的情況。

  故土難離,百姓隻要還能活下去的話,就隻有一小部分人會選擇遷移。

  但總會有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欲望,破壞了兩者之間的潛規則,這次就是這樣的情況。此時逃到北平的這些流民也隻是所有人中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流離失所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選擇南下尋求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