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大明暗衛零零柒
  “你到底是什麽人?”<r />

  <r />

  張老茂一臉的警惕,兩眼炯炯有神的盯著對方,揪著對方的脖領不放。孰料一瞬間,張老茂的手就馮三反剪到了背後,馮三的動作快的驚人,他湊到張老茂的耳邊輕輕說了一句,隻見張老茂渾身一抖,兩個人又若無其事的站了起來。<r />

  <r />

  秀姑和其他兩個夥計吃驚的看著兩人,一時間不知所措。張老茂神情有些尷尬。馮三卻若無其事的拿過那張婚書笑著對張老茂說道:“掌櫃的,你真是發財了!你知道嗎?今天幫裏寫婚書的是咱們的齊王殿下……”<r />

  <r />

  “啥?你說的是真的!”<r />

  <r />

  張老茂驚喜地問道,一臉的不敢置信。馮三咧嘴笑了笑,指著上麵的楷書繼續說:“你狗日的真是好運!這書法是齊王體,全大明能寫的這麽好的除了齊王沒有別人,另外啊!幫你具結婚書的薛平陽薛侃大人正是現任西京留守兼長安知府,還是前兩年去世的新建伯王陽明的弟子,隻有王陽明的門生才有資格叫齊王為師叔。所以,我敢斷定今天來的那位肯定就是齊王殿下。你這份婚書價值連城啊!這要是拿到北京城,我敢保證,別人至少會出十萬銀元收購你這份婚書。你狗日的真是發財了!“<r />

  <r />

  “不可能吧!“秀姑突然插嘴,將信將疑的問道,”齊王不是快五十了嗎?”<r />

  <r />

  “這我就不清楚了!也許是齊王保養的好吧。像他這樣的神仙人物,顯得年輕也不奇怪。”馮三聳聳肩,他也搞不明白。<r />

  <r />

  聽到他這番話,張老茂和其他人都已經傻了。張老茂癡癡呆呆的從馮三手裏接過那份婚書,忽然他一個激靈,小心翼翼的把它裝進錦盒子裏,然後把錦盒塞在秀姑的手裏,叮囑道:“秀姑,這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就是餓死了也不能賣,齊王殿下的這份恩情,我們張家世世代代要銘記在心!”<r />

  <r />

  “嗯,放心啦!我會好好保管他的。”秀姑把錦盒抱在懷裏,鄭重的點了點頭,然後她轉過頭來,對著眾人說道,“聽著,姑奶奶現在是你們的老板娘,你們都把嘴給我閉緊一點,我家有傳家寶的事情不能夠外泄出去。還有你,馮三,我不管你是什麽人。你給老娘聽著,下次再敢對我家老張動手,休怪老娘跟你翻臉!就是拚了這條命,姑奶奶也要抓破你的臉。”馮三一滯,臉上露出苦笑,也鄭重的點點頭。<r />

  <r />

  一夜無話,第二天淩晨,張老茂的商隊重新上路,秀姑送了很遠,兩個人纏纏綿綿的,說不完的話。小兩口約好了這趟回來以後,兩個人就把婚事辦了。到了渭河大橋,兩個人才依依不舍的分開,商隊重新上了路。<r />

  <r />

  張老茂像來時一樣,依舊坐在打頭的車上,手裏拿著他那根從不離身的旱煙袋。不過今天和他坐在一起的換成了馮三,兩個人行一路,都沒有說話。走了三裏地,張老茂遲疑了半響,還是忍不住開口:“馮……大人,你……”<r />

  <r />

  “不要叫我馮大人,“馮三打斷他的話,說,”我也不姓馮,你隻要記住,我現在就是你手下的夥計馮三。老張,你也是名軍人,應該知道紀律。“隨後他又戲謔道:”平日裏該咋樣就咋樣,對了,你也不必給我漲工錢,我也有軍餉的。”張老茂頓時臉臊得通紅,嘴巴蠕動了幾下,最終沒好意思開口,氣氛一時有些尷尬。<r />

  <r />

  馮三瞥了他一眼,見張老茂局促的樣子,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想了想,還是安慰道:“老張,跟你開個玩笑。你不用胡思亂想,我們並沒有惡意。告訴你也無妨,你是這個老行伍,應該猜出來了。我是軍情司的特工。“<r />

  <r />

  說到這裏,他猶豫了一下,還是講了下去:”有傳言說,前些年川中叛亂的白蓮教一些頭目跑到草原隱藏了起來,混進了一些部落。白蓮教這個組織很可怕,幾百年了,這些野心家孜孜不倦的就想著造反,而且特別善於蠱惑人心。我的任務就是把隱藏在黑暗裏的野心家找出來,保衛來之不易的盛世,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r />

  <r />

  “老馮,我明白!”張老茂也是個心胸開闊的人,想通了,也就把這事放下了。他點點頭說道:“你放心吧,我老張會全力配合你的。隻要用得著咱的地方你就開口言語一聲。俺雖然是退伍軍人,但保家衛國也責無旁貸,穿了一天軍裝,一輩子都是軍人。以前俺張老茂有啥得罪的地方,兄弟,你就別放在心上。把他當做屁放了吧!”<r />

  <r />

  “哈哈哈……”<r />

  <r />

  馮三爽朗地笑了,他拍拍張老茂的手,兩個人相視一笑。打開了心結,張老茂心情暢快,胸中豪氣頓生。仿佛又要踏上新的戰場,他意氣風發的吆喝了一聲。手一甩,一個漂亮的鞭花,鞭梢發出一聲脆響,健壯的馱馬加快了步伐,小小的商隊在“叮叮當當”的馬鈴聲中迎著朝霞,向西越走越遠,走向那新的征程。<r />

  <r />

  ……<r />

  <r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讓我們把視線回到朱厚煒這裏。闊別五年後,齊王再次回到他在長安的臨時住所,位於華清池的環園。如今長安物是人非,已經很難看見當年地震的痕跡了。<r />

  <r />

  當初崢嶸歲月裏,他親自領導著關中的老百姓,在滿目蒼夷的廢墟中重建關中,如今每每想起還唏噓不已。正德二十九年關中大地震後,他來到長安曾經在這裏一間小臥室裏整整住了一年,嘔心瀝血抗震救災,應對一個又一個棘手的麻煩,整整一年沒有踏實睡過一晚。當時,他隻要閉上眼睛,就會想起廢墟中屍積如山的場麵。那段時間是他這輩子最痛苦的歲月,這場災難衝擊到了他的靈魂深處。<r />

  <r />

  為了麻痹自己,他真的可以稱作“宵衣旰食”忘我的工作,在這華園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這次大地震讓關中地區官場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換血。包括山西,河南,陝西以及青海等地官場基本上從上至下換了一個遍。廉政公署是齊王手中控製官場的一把利劍,骨幹成員都是原登萊行政學院出來的。這些人對貪汙的手段手法實在太了解了,所有被揪出來的貪官汙吏個個證據確鑿,通通的辦成了鐵案。<r />

  <r />

  頂替這些空缺的官員清一色都是齊王係統培養出來的文官,都在山東、東北、奴爾幹或者呂宋這些地方工作過,實際工作經驗豐富,大局觀很強。如果說大明現在哪個地方的政府最清廉、效率最高,如今無疑就是關中地區。齊王麾下的人才儲備之豐富,人才之全麵,讓人瞠目結舌。<r />

  <r />

  朱厚煒這次來長安第一是為長安即將投入生產的長安汽車製造廠剪彩,這座新廠未來主要以生產載重卡車為主。投入生產以後,可以大大緩解國內運輸業對汽車日益增長的需求,完善整個國家的物流體係,讓那些火車無法抵達的地方也能夠用上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加大西部開發的力度,擴大內需。把新的長安打造成中亞地區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絲綢之路的新起點。<r />

  <r />

  華清宮,是唐代封建帝王遊幸的別宮。後也稱“華清池”,位於如今長安的臨潼區。華清宮背山麵渭,倚驪峰山勢而築,規模宏大,建築壯麗,樓台館殿,遍布驪山上下。初名“湯泉宮”,後改名溫泉宮。唐玄宗更名為華清宮,因在驪山,又叫驪山宮,亦稱驪宮、繡嶺宮。<r />

  <r />

  華清宮始建於唐初,鼎盛於唐玄宗執政以後。唐玄宗悉心經營建起如此宏大的離宮,他幾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遊幸。歲盡始還長安。安史之亂後,政局突變,華清宮的遊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後各代皇帝已很少出遊華清宮。後曆代皇家有維修,五一大地震後,宮殿更加蕭疏。正德三十二年,大明朝廷派出專業的工程隊對華清池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擴建,如今已是煥然一新,規模比曆史上更大。<r />

  <r />

  正德三十五年八月十五,恰逢中秋節。來自關中各地的官員在華清池主殿濟濟一堂,一時間人頭湧湧,高朋滿座。朱厚煒放眼看過去,發現關中地區官員基本上年齡集中在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個區間,大部分是大明行政學院畢業的畢業生,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政隊伍,懂科學,又有幹勁。<r />

  <r />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關中地區的高層基本上都是王陽明的親傳弟子。比如擔任陝西巡撫兼長安知府的薛侃、陝西布政使陳九川,山西巡撫梁焯,還有顧應祥、陳鼎、萬潮、蕭鳴鳳、梁穀、穆孔暉、魏廷霖、林達、季本(徐渭老師)、應良、王艮、聶豹等人,分別擔任受災地區的布政使、知府或知縣。整個關中地區基本上成了王陽明嫡傳弟子的天下。<r />

  <r />

  陝西政務大廳基本上是在湯泉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勤政殿是湯泉宮的正殿,在主殿的東南和西南方向分別有翔鸞閣和棲鳳閣,各以曲尺形廊廡與主殿相連,整組建築呈“凹”字形。<r />

  <r />

  會議開始之前,薛侃邀請齊王殿下來到一個被紅布遮蓋的巨大的方桌前,他讓工作人員把紅布掀開,對朱厚煒道:“殿下請看,這就是我們長安府衙將要改造的長安城!”在一陣驚歎聲中,呈現在一眾官員眼前的是一座巨大的城市景觀微縮模型。<r />

  <r />

  長安知府薛侃今日特意為齊王擔任解說:“殿下,這是在唐長安大明宮的基礎上進行的複原和重新設計,這裏是原太極宮,這裏將會改建成為皇帝陛下在長安的行宮。左為文浩軒右為神武台。您在看這裏,在這前麵將建一個巨大的長安大廣場,中心有水池、花園、雕塑。在往前就是承天門,在承天門前麵我們打算建一條東西走向的新長安街,這裏將是關中乃至全國最大的商業步行街。臣等希望五年新長安竣工後,皇帝陛下登基四十年的國慶紀念日能夠來長安舉辦,這條街完全可以承擔國慶閱兵和盛大遊行活動……“<r />

  <r />

  薛侃沿著展示台往前走了幾步,繼續介紹:”再往前,這是無名戰士紀念碑,然後沿著大明宮到紀念碑的這條中軸線,將依次建成長安圖書館,長安大劇院和長安科技館。這裏分別是長安大運動場和長安中央公園。皇上行宮的左右兩側分別是長安衛戍司令部和陝西布政使府衙,過了東西長安街這一片地區將用來建設長安各大學,這裏將成為長安的大學區。“<r />

  <r />

  薛侃繞到另一麵繼續往下介紹:”過了中央公園,這是長安火車站,目前基本上已經竣工正在進行收尾工作。新的火車站下個月就可以投入使用。在東城區和西城區兩塊地方則是東、西兩個為新商貿區和一些高檔住宅區。這就是長安內城的情況。內城全部以中國傳統風格建築為主,最大限度地使長安城建築布局形式風格統一起來。體現我華夏民族建築特色和城市規化的美感與曆史。”<r />

  <r />

  ”這是外城正在新建的工業園區,這裏以前是一片鹽堿地,因此我們把工業園區就放在了這裏。”沙盤靠外展現的是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工業區。薛侃介紹說,“在外城我們將放鬆這一限製,這裏將是工業區,這就是即將投產的長安汽車製造廠,這是長安動力研究中心,這是預留給未來飛機製造廠位置,目前正在這裏製造飛艇,嗯,這裏是關中最大的火電廠。“<r />

  <r />

  ”殿下您看渭河,我們已經把它清理清淤疏浚了,現在河麵上可以行駛機帆船,而且這個碼頭這裏緊挨著鐵路,我們打算將這裏改造成物流區,修建大量的倉庫。這裏將是工業區工廠職工的住宅用地,進行了統一的規劃。這裏將是商貿區,這裏將是一個休閑區,這裏將是中小學的學府區。“<r />

  <r />

  ”還有靠近龍首山這裏是駐軍區,這此區域將圍繞著內城建設成長安的外城。外層的結構,我們將以鋼筋水泥架構的建築為主,融入了不少新元素,我們將展現給人們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現代化新城市,按照目前的進度,我們能夠在正德三十九年全部竣工。”<r />

  <r />

  朱厚煒看著那沙盤上的一幢幢模型,皺著眉頭道:“平陽,你們的想法手筆都是好的,隻是關中行署有這個財力完成這個輝煌的城市規劃嗎?別忘了,你們現在修路的投入已經很是太高了!朝廷財政不可能另外再撥更多的資金給你們,這不是一筆小數目啊!皇帝的行宮倒是好辦,內帑有錢,皇上不會吝嗇的,肯定會足額撥付。其他的隻能你們自己想辦法了。你也知道,這六年來,是全國各州府財政在支援關中的建設,所以你們才發展的這麽快!現在五六年過去了,別的地方也需要發展,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大的力度支援你們。今後的資金你們是怎麽解決的?”<r />

  <r />

  齊王的話說完。長安的官員卻笑了,一個個臉上都很自信。朱厚煒不解,用詢問的眼光看向薛侃,薛侃笑著拍拍旁邊的一位四品的官員,笑著說道:“殿下,您的學生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目前我們已經籌集了第一筆啟動資金。”<r />

  <r />

  朱厚煒轉頭看向這名五十出頭的官員,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是戶部侍郎陳鼎,曾經擔任過軍機處行走,主要負責財政與稅收工作。既是他的學生,也是王陽明的親傳弟子,目前在長安擔任藩台,用後世的話說就是財政局長。陳鼎,字大器,一字文相,山東都指揮使司登州衛(今山東省蓬萊市)人,其高祖陳廸曾任禮部尚書,靖難時不屈而亡,子孫遣戍登州衛,遂改籍。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試乙醜科三甲第一百一十名進士,授禮科給事中。<r />

  <r />

  陳鼎為人正直,弘治二十三年(1509),鎮守河南宦官廖堂為福建人,其弟廖鵬之子廖鎧冒籍,考中河南鄉試舉人,時議沸騰,但都畏懼廖堂而不敢舉報。隻有陳鼎獨自上書揭發此事,廖鎧除名,引起廖堂、廖鵬嫉恨。恰逢白蓮流寇四起,陳鼎上書陳述抗盜計策。廖堂派人摘其詞組以激怒剛剛登基的正德皇帝,廖堂又汙蔑稱其囤積物資、疑有侵盜,陳鼎下了詔獄。<r />

  <r />

  當時是劉瑾亂政,齊王和正德皇帝關係最差的時候。齊王得知情況後,與正德皇帝交涉出手救之,陳鼎被釋為民,跟隨朱厚煒回到登萊,在齊王身邊學習。正德三年出任金州縣令。曆任廟街、哈爾濱知縣,遼東巡撫,東三省按察使,戶部侍郎,軍機大臣等職務。正德二十九年隨齊王赴長安救災,後出任陝西布政使,掌管藩台負責關中地區的財政稅收工作。此人特別會理財,頭腦靈活。有時候朱厚煒都自愧不如。見到是他,朱厚煒笑了笑問:“大器,原來是你在負責籌資,這就難怪啦!看來這事靠譜。說說看,你是怎麽辦到的?”<r />

  <r />

  陳鼎恭恭敬敬的說道:“殿下,學生跟齊王府葉良輔總管商量了。我們用關中地區十年的稅收做抵押,通過登萊興業銀行發行五年期和十年期的長安建設公債在登萊、呂宋、爪哇、東北和外東北以及江南地區公開發售。這些地方富得流油啊!基本上人人手裏都有閑錢,銀行眼下的利息又不高。因此購買債券的人非常踴躍。嗬嗬,昨天收到葉總管的電報,第一期五億銀元的公債已經售罄。”<r />

  <r />

  “嗬嗬!不錯。“朱厚煒倒是不感到意外,這都是後世用爛了的手法,不過這家夥把算盤打到了自己頭上,因為自己的信譽好啊!肯定使得購買公債的人踴躍。便指著他笑道:”真是家賊難防,你這家夥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本王身上。“又假作生氣說,”這葉良輔,太不像話啦!胳膊肘往外拐,竟然連我都瞞著,哪一天我家被掏空了,我這個齊王還蒙在鼓裏。”<r />

  <r />

  眾人一聽,哈哈大笑。最後,朱厚煒叮囑道:“辦法不錯!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經過一年的試發行,紙幣已經被大部分人接受。朝廷很快就要發行新紙幣了,如果順利的話,我們可以超發一部分用在西部的建設上。”此言一出,薛侃、陳鼎等一眾長安官員大喜過望,可以想象這麽大筆的資金注入,整個關中地區包括西部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五年之後,長安必將再現輝煌。<r />

  <r />

  實際上,大明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曆史發生了一些改變,從1520年開始,圍繞著地中海,阿拉伯世界和歐洲各國為了領土、宗教信仰和貿易控製而爆發了激烈地衝突,受大明的影響,歐洲各國包括阿拉伯人的武器比曆史上更加的先進,戰爭的規模以及參與的國家特別多,簡直是一場世界大戰。<r />

  <r />

  這場衝突的參與者包括拜占庭帝國(信仰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繼承者)、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們複興了“聖戰”的精神),以及西班牙的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皇朝。多次爆發大戰。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歐洲人包括阿拉伯人的購買力下降的很厲害。這就導致了大明對外貿易出現了很大緊縮。大明帝國對這些國家的爛事沒有興趣,隻關注自身的發展。根據經驗,朱厚煒知道要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大內需。<r />

  <r />

  因此他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在西北馬上搞工業顯然不合時宜,不但會出現投資時間長,成本回收慢等情況,還會影響其它優勢地點的投資。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沒有基礎設施建設,談什麽工業都是扯蛋。再加上這些年,關中地區的災後重建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拉動了內需,大明的經濟開始複蘇。<r />

  <r />

  朝廷中很多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這點,他們突然驚喜的發現經濟還有這樣的玩法。這也是近幾年全國各地大修公路的根本原因,朱厚煒穿越到這個時空也四十多年了,隨著蒸汽動力的普及,大明工業化過程平穩的發展了近三十年,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積累了大筆的財富,正急需更多的投資項目釋放這些資金。<r />

  <r />

  相反的是,由於西北地區人均收入低,土地貧瘠,有大量農業剩餘勞動力。而基礎設施建設正是最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時候,通過把這些勞動力轉化成建築生產力,即滿足了城市建設的需求,也能對這一地區的老百姓進行生活保障,等這些工人,對城市有了依賴,徹底脫離了農業生產,再把他們轉變成產業工人那就容易得多了。同時,也可以退耕還林,養護土地。盡量恢複西北的自然環境。<r />

  <r />

  等西北發展起來了,這些農民工就轉入城市居民,工人們解決了溫飽手中又有餘錢以後,在城市生活必然就會轉向商品消費,從而拉動商品在社會上的流通,整個經濟鏈條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所以說,朱厚煒現在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從那弄錢,而是怎麽把社會消費拉動起來,讓富裕地方的錢活起來動起來。長安的經濟發展起來了,西北的經濟就有了動力。長安相當於整個西北地區的火車頭,拉動整個西北地區這列火車開動起來。這就如同過去揚州這個長江龍頭發展起來了,長江這條經濟帶也就都活了起來一個道理。<r />

  <r />

  大明帝國一麵環海,一麵背靠大陸,隨著海運的發展,東部南部地區的經濟其實不用朝廷操太多的心,隻要好好的引導,水到渠成就會發展起來。但西部就不行了,主要還是這裏太封閉了,路上的絲綢之路中斷了很久。但西部在國防上又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些年來朱厚煒把發展西部地區做一項基本國策,這也是他不遺餘力支援西北的原因。<r />

  <r />

  ……<r />

  <r />

  正德三十五年臘月二十,朔風怒號,大雪彌漫。街上人們行色匆匆,肩挑手提的都是年貨。巷陌縱橫的杭州清河坊摩肩擦踵,人聲鼎沸,好一派熱鬧的景象。商氣人氣把飛雪作踐得一塌糊塗。長長的水泥街麵上隻有黑濕通連,綿延迤逶。密密匝匝的屋宇,在迷蒙混沌之中獨持一份本原,獨存一種靈秀,以其厚實、平明、普通,向不可一世的飛雪挑戰。<r />

  <r />

  街邊的小巷深處,“砰!……嘭!……”爆竹衝天而起,孩子們仰頭拍手,雀躍歡呼。弄堂的井邊,各家的主婦們喜氣洋洋洗刷著鍋盆碗盤、雞鴨魚肉,一個個談笑風生,俚語嘟噥。炒貨店門口,大炒鍋在“沙啦啦”地翻炒著花生、瓜子、山核桃一類幹果,叫賣聲在鼎沸的人聲中顯得特別悅耳,充滿獨特的杭州韻味:“快來呃……炒花生、瓜子、山核桃喲……”<r />

  <r />

  “來賣嘍!火熱滾燙的粽子!正德萬歲爺下江南嚐過的甜粽、肉粽、紅棗粽……”<r />

  <r />

  “瞧一瞧,看一看喲,走過路過機會不要錯過!餛飩喲,燕皮餛飩能看見啥餡的喲……”<r />

  <r />

  川流不息的人叢中,一位身材格外高大的英俊青年格外的打眼,他有張典型的北方長方臉,現在被人稱作國字臉。眉清目朗,白淨麵皮被朔風吹得紅潤。他腋下夾著一個非常名貴的鯨魚牌公文包,雙手籠在棉衣袖子裏,腳下生風地踮著碎步。即使行人擁塞,在等空子鑽過去時,他也這麽倒換兩腳,作碎步狀踮著。<r />

  <r />

  “砰!”又是一聲爆竹,他不由得抬起頭駐足觀望,帥氣的臉上露出幾分孩子氣。<r />

  <r />

  “曹先生!儂好啊!”街邊粽子攤老板叫住他,帶著幾分討好的笑臉問道:“這麽早就急匆匆,今個還要去商行哪?”<r />

  <r />

  “嗯呐,商行年關事多,不到年三十沒有休息呀!”這位年輕人開口就帶著濃重的北方口音,顯然他不是杭州本地人。說完,他瞅個人縫欲走。<r />

  <r />

  “曹先生啊!儂要不吃個熱粽子暖和暖和?”老板不想放過任何一筆可能的生意。<r />

  <r />

  “多謝了!我趕時間。我今個還不餓……”這年輕人嘴裏說著,已利索地跑開了。<r />

  <r />

  青年名叫曹孟陽,字平之,祖籍山西太穀人,正德八年時,山西大旱,他父親曹大牛不滿現狀,帶著全家闖關東到了東北熱河的三座塔村(今遼寧遼陽縣),以種菜、養豬、磨豆腐為生,開始時生活十分艱辛。隨著齊王府正德九年接手東三省的民政,對東北開發的力度越來越大,移民也越來越多,交通也越來越方便。曹大牛把握了這個機遇。他勤勞踏實,以誠待人,生意越做越好,略有積蓄後,開始利用當地盛產的高梁釀酒,釀酒業就成為曹家發展的第一個行業。<r />

  <r />

  曹大牛有了錢以後,不是過一種很奢華的生活,而是把它投入到其它行業的發展中,用我們後世話說就是擴大再生產。所以他的商業很快又發展到雜貨業、運輸業、紡織業等等各行各業。隨著東北各地的繁榮,曹家所在的三座塔村人口日益增多,齊王府在這裏建立朝陽縣製。至今朝陽縣當地還流傳有這麽一句話:先有曹家店,後有朝陽縣。曹家生意不斷擴大,由朝陽逐步向沈陽、四平、錦州、江南等地擴展,如今他曹家在東北也是數得上號的大商賈。<r />

  <r />

  曹夢陽是曹大牛的第三個兒子,目前是杭州城有名的“泰穀商行”的少掌櫃。由於歐洲和奧斯曼帝國爆發了戰爭,購買力萎縮。瓷器和絲綢市場不太景氣,尤其是江南的絲綢行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很多作坊瀕臨倒閉。江南也比以前蕭條了不少。<r />

  <r />

  受大環境的影響,曹家在杭州的商行也受到了衝擊,這些年,曹夢陽忙的焦頭爛額,每天的活計就是跑市麵,打探消息,發現、招攬客戶,催討欠款,同時還要考慮經營的轉向問題。臨近年關,他和其他商鋪的老板一樣,把精力放在了的討債上麵。今個一大早出門,就是為了趕往一個老客戶家中去催討一筆欠了很久的貨款。<r />

  <r />

  他要去的地方是杭州城的上羊市街,杭州城的舊城改造喊了很多年了,至今還沒有落實下來。走進上羊市街,滿眼都是一副破敗的樣子。曹夢陽暗暗吐槽,杭州官府的效率比東三省的衙門低多了,光打雷不下雨,隻會放嘴炮。上羊市街最冷清處,坐落著一幢老屋。這裏人戶漸稀,說是街道,卻有街無市。當然,街也不過是當中嵌有一溜石板的土街,路麵坑凹毀損,不利通行。老屋背後是一個抵近荒隈的臭水塘,一度茂盛的野葦、構樹掩映著一街住戶排進塘中的生活汙水,發散著臭氣。<r />

  <r />

  門竟然是敞開的,屋裏麵似乎有人。曹夢陽走進這間老屋,不由得心裏咯噔一下,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老屋內四壁蕭條,別無長物。紛紛揚揚的雪花,由寒風裹挾,從破窗子飄進。裏屋的門虛掩著,透過門縫可以看到裏麵空空蕩蕩的,什麽都沒有。<r />

  <r />

  有個老人躺在門板上。門板床上鋪著稻草,一具僵屍般瘦弱的身軀在抖顫個不停。髒汙的枕頭上,是一張形容枯槁、胡子拉碴的臉。深陷的眼窩裏,一雙昏花的老眼半開半閉。床邊,站著幾個如狼似虎的討債人,為首的正氣勢洶洶地逼問床上的老者:“老東西,人呢?你兒子劉元清在哪兒?”<r />

  <r />

  老人用瘦骨嶙峋的手指著門外,卻是無力說話,也說不清楚。為首的氣得喘了一口粗氣,吐了口唾沫,拉開的架勢不由得垮塌下來:“狗日的,肯定躲債去了!難怪老子來了好幾趟了,都沒人……”他正說著,屋子的後院外卻傳來響動。一個同伴拉了拉他的手肘,示意有動靜。討債人立刻躲了起來,悄無聲息。風雪肆虐,老人此刻神色焦急。他一陣緊似一陣的咳喘,幾乎快轉不過氣來了。<r />

  <r />

  圍牆外,劉元清果真在聽動靜。這是位書生模樣的青年,年僅二十五六,生得劍眉星眼,儒雅中隱約藏著英武之氣。雖眼下他窮愁潦倒,不修邊幅,卻不顯猥瑣、卑微。他正看著自家已經殘破不堪、爬滿藤蔓的圍牆,牆外那棵自己小時候爬上爬下的大構樹,已經褪光葉片,枝柯張舉,如同用禿了的掃把,這副蕭條的樣子,讓他的心裏百感交集。半晌聽得屋內沒了響動,劉元清像小時候一樣沿著構樹爬上牆頭。他提心吊膽地張望了一會,才輕輕跳下,躡手躡腳走到後窗朝裏麵望了一下,但見冷灶湫煙,黑魆魆了無生氣。<r />

  <r />

  他心中十分擔心父親的身體,於是便繞過牆角,放膽走進門來叫了聲:“爹……”床上那老人一見,不知哪裏來了力氣,強撐著身體著急地朝他擺手,聲音嘶啞地說道:“快走!……”劉元清見父親喘不過氣來,反而衝到床邊問道:“爹,您怎麽啦?”這時,從兩邊的門後突然閃出了討債人,氣勢洶洶地把他圍住。<r />

  <r />

  “快走哇!啊?!……”劉老漢發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哀嚎……<r />

  <r />

  (未完待續)<r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