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敗走麥城(10)
關羽送走諸葛瑾以後,心中也有些窩囊。
自己降尊紆貴,向孫權請將,這可是天大的麵子!
而孫權反而不接受自己的投降,這讓關羽心中充滿了憤懣和疑問。
雖然他又讓諸葛瑾給孫權帶話,甚至又一次放低了姿態。
但關羽知道,孫權接受他投降的幾率很小,因此,他把當初與他一起定計的王甫找來,商討對策。
本來,關羽性格剛強,是寧死不降的。
是王甫說服了關羽,讓他主動向孫權請降。
王甫獻計,讓關羽投降孫權,是不安好心的。
他答應投降,提出不與劉備為敵,就隻能與曹操對陣。
就算孫權不讓關羽領軍攻打合肥,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能離間曹操和孫權的關係,隻要孫曹不聯手攻擊西川,劉備就能喘過氣來,形成鼎足之勢。
關羽本對孫曹聯手攻擊自己非常憤恨,尤其是孫權在背後捅刀子,憤恨過後,是對劉備集團的艱難處境深深的擔憂。
在外人看起來,近年來,劉備不斷發展壯大,多次打敗曹操,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實力似乎已經在江東之上。
但深知內情的關羽知道,劉備這幾年的勝利,是建立在連年征戰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最近劉備的幾場勝利,幾乎耗盡了劉備集團的戰爭潛力,很難再應付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
關羽作為一個不錯的上位者,也做過推演,就算自己死在孫權手裏,為了整個劉備集團的安危,劉備也無力出兵給自己報仇。
關羽也知道,論真實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曹操依然是三家之中最強大的。
劉備集團的軍事力量,也許不在江東孫權之下。
但西川新定未久,戰略物質的儲備很少,戰爭潛力不夠。
因此,論綜合戰力,劉備遠不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就是統治江東數十年的孫權,戰爭潛力巨大,也不是平定西川未久的劉備能夠惹得起的!
一旦江東和曹操真的聯起手來,西川兩麵受敵,劉備絕對抵擋不住,就算是勉強支撐,也會被兩家逐步蠶食。
孫權不接受關羽投降的消息,雖然嚴格控製,但作為關羽的心腹,王甫也已經知道了,早就在思考對策。
因此,當關羽把他找來之後,兩人開門見山,談起了應對之策。
退回西川,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最近探子帶來的消息並不樂觀。
因為被關羽看不起的書生陸遜,居然大發神威,領大軍攻占了宜都、房陵、秭歸等地,切斷了關羽退往西川之路。
麵對孫權的重兵,王甫知道,在軍事上已經是無計可施。
最後,王甫考慮到關羽與曹操的特殊關係,建議關羽從麥城突圍而走,先撤往西部,作勢要往劉封孟達鎮守的上庸。
過了臨沮,軍隊突然轉北,快速前往襄陽,向曹操投降。
關羽向曹操投降,職務和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當年在華容道上,關羽可是無條件放走了曹操一行,那可是曹操集團的中堅力量。
那次的人情,足以讓曹操對關羽以禮相待。
如果當年關羽把曹操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一鍋端,劉備是什麽情況無法預料,但曹操肯定沒有現在的局麵,最大的可能就是孫權一家獨大。
關羽都想好了新的“約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絕對不和劉備集團對陣,至於能否結成曹劉聯盟,一致對付江東孫權,那是他以後努力的方向。
盡管關羽投降的對象不同,但效果卻是一樣的。
關羽到了曹操手下,照樣可以盡忠。
因為“約法三章”的存在,關羽唯有攻打孫權以報答曹操不殺之恩,一樣可以離間孫曹之間的關係,讓劉備贏得喘息之機。
關羽和王甫定計以後,準備突圍而走,但還是有些猶豫,畢竟剛剛把曹操打得損失慘重,一轉身又要向他乞降,這心理落差有點大了。
剛好孫權派小卒送信,徹底絕了關羽向孫權投降的心思,也堅定了他向曹操投降的決心。
關羽準備突圍,麥城雖小,他當然不想放棄這個引發孫曹衝突的據點,關羽能夠守住,也算是“獻城投降”,多少還能給自己撐點麵子。
至於曹操是否能夠出兵接收麥城,那是關羽非常期待的,至少要把他的部下接應出來吧。
關羽正在猶豫之時,趙累前來獻計道:
“上庸救兵不至,想必是劉封、孟達按兵不動之故。麥城非久守之地,將軍何不棄此孤城,奔入西川,整兵再來,以圖恢複?”
聽了趙累的話,關羽也害怕孫權一旦全力攻打,就無法突圍了。
關羽當機立斷,決定當天晚上就突圍,計點馬步軍兵,一共不到三千人。
因為糧草尚可支持數月,關羽決定把軍隊分為兩部。
一部由他親自帶領突圍,關平和趙累隨征。
另外一部繼續堅守麥城,由王甫、周倉坐鎮。
等關羽投降曹操以後,再領軍前來接收投降人員,名正言順。
到時候與孫權對陣的,可不是劉備從西川來的援兵,也不是關羽的殘兵敗將,而是曹操親自領主力前來麥城接受投降。
剛好呂蒙也安排好了各路埋伏,準備明天大舉攻城。
當天夜晚,呂蒙想要繼續瓦解關羽軍,城外還派荊州軍家屬呼叫家人姓名,但他們呼叫的那些士兵,不是已經陣亡,就是關羽的死忠,收效甚微。
等到初更時分,城外已經是靜悄悄,關羽點起的一千餘名精銳,飽餐一頓,並帶足了三天的幹糧,準備突圍。
呂蒙的因為要逼得關羽棄城而走,北城門並沒有派兵圍堵,關羽領軍順利從從北門出來,投西北方向而行。
關羽出城之時,也有不少百姓趁機離開,還有幾個是關羽請的向導。
來到一個岔路口,關羽問向導道:
“此去臨沮,有幾條路可行?”
向導回答道:
“從右麵過去,是前往臨沮的大路,往左拐進山中,也可以前往臨沮,而且路途近了不少,但皆是山僻小路,可直通臨沮城。”
自己降尊紆貴,向孫權請將,這可是天大的麵子!
而孫權反而不接受自己的投降,這讓關羽心中充滿了憤懣和疑問。
雖然他又讓諸葛瑾給孫權帶話,甚至又一次放低了姿態。
但關羽知道,孫權接受他投降的幾率很小,因此,他把當初與他一起定計的王甫找來,商討對策。
本來,關羽性格剛強,是寧死不降的。
是王甫說服了關羽,讓他主動向孫權請降。
王甫獻計,讓關羽投降孫權,是不安好心的。
他答應投降,提出不與劉備為敵,就隻能與曹操對陣。
就算孫權不讓關羽領軍攻打合肥,但他的存在,本身就能離間曹操和孫權的關係,隻要孫曹不聯手攻擊西川,劉備就能喘過氣來,形成鼎足之勢。
關羽本對孫曹聯手攻擊自己非常憤恨,尤其是孫權在背後捅刀子,憤恨過後,是對劉備集團的艱難處境深深的擔憂。
在外人看起來,近年來,劉備不斷發展壯大,多次打敗曹操,大有後來者居上之勢,實力似乎已經在江東之上。
但深知內情的關羽知道,劉備這幾年的勝利,是建立在連年征戰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最近劉備的幾場勝利,幾乎耗盡了劉備集團的戰爭潛力,很難再應付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了!
關羽作為一個不錯的上位者,也做過推演,就算自己死在孫權手裏,為了整個劉備集團的安危,劉備也無力出兵給自己報仇。
關羽也知道,論真實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曹操依然是三家之中最強大的。
劉備集團的軍事力量,也許不在江東孫權之下。
但西川新定未久,戰略物質的儲備很少,戰爭潛力不夠。
因此,論綜合戰力,劉備遠不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就是統治江東數十年的孫權,戰爭潛力巨大,也不是平定西川未久的劉備能夠惹得起的!
一旦江東和曹操真的聯起手來,西川兩麵受敵,劉備絕對抵擋不住,就算是勉強支撐,也會被兩家逐步蠶食。
孫權不接受關羽投降的消息,雖然嚴格控製,但作為關羽的心腹,王甫也已經知道了,早就在思考對策。
因此,當關羽把他找來之後,兩人開門見山,談起了應對之策。
退回西川,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最近探子帶來的消息並不樂觀。
因為被關羽看不起的書生陸遜,居然大發神威,領大軍攻占了宜都、房陵、秭歸等地,切斷了關羽退往西川之路。
麵對孫權的重兵,王甫知道,在軍事上已經是無計可施。
最後,王甫考慮到關羽與曹操的特殊關係,建議關羽從麥城突圍而走,先撤往西部,作勢要往劉封孟達鎮守的上庸。
過了臨沮,軍隊突然轉北,快速前往襄陽,向曹操投降。
關羽向曹操投降,職務和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當年在華容道上,關羽可是無條件放走了曹操一行,那可是曹操集團的中堅力量。
那次的人情,足以讓曹操對關羽以禮相待。
如果當年關羽把曹操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一鍋端,劉備是什麽情況無法預料,但曹操肯定沒有現在的局麵,最大的可能就是孫權一家獨大。
關羽都想好了新的“約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絕對不和劉備集團對陣,至於能否結成曹劉聯盟,一致對付江東孫權,那是他以後努力的方向。
盡管關羽投降的對象不同,但效果卻是一樣的。
關羽到了曹操手下,照樣可以盡忠。
因為“約法三章”的存在,關羽唯有攻打孫權以報答曹操不殺之恩,一樣可以離間孫曹之間的關係,讓劉備贏得喘息之機。
關羽和王甫定計以後,準備突圍而走,但還是有些猶豫,畢竟剛剛把曹操打得損失慘重,一轉身又要向他乞降,這心理落差有點大了。
剛好孫權派小卒送信,徹底絕了關羽向孫權投降的心思,也堅定了他向曹操投降的決心。
關羽準備突圍,麥城雖小,他當然不想放棄這個引發孫曹衝突的據點,關羽能夠守住,也算是“獻城投降”,多少還能給自己撐點麵子。
至於曹操是否能夠出兵接收麥城,那是關羽非常期待的,至少要把他的部下接應出來吧。
關羽正在猶豫之時,趙累前來獻計道:
“上庸救兵不至,想必是劉封、孟達按兵不動之故。麥城非久守之地,將軍何不棄此孤城,奔入西川,整兵再來,以圖恢複?”
聽了趙累的話,關羽也害怕孫權一旦全力攻打,就無法突圍了。
關羽當機立斷,決定當天晚上就突圍,計點馬步軍兵,一共不到三千人。
因為糧草尚可支持數月,關羽決定把軍隊分為兩部。
一部由他親自帶領突圍,關平和趙累隨征。
另外一部繼續堅守麥城,由王甫、周倉坐鎮。
等關羽投降曹操以後,再領軍前來接收投降人員,名正言順。
到時候與孫權對陣的,可不是劉備從西川來的援兵,也不是關羽的殘兵敗將,而是曹操親自領主力前來麥城接受投降。
剛好呂蒙也安排好了各路埋伏,準備明天大舉攻城。
當天夜晚,呂蒙想要繼續瓦解關羽軍,城外還派荊州軍家屬呼叫家人姓名,但他們呼叫的那些士兵,不是已經陣亡,就是關羽的死忠,收效甚微。
等到初更時分,城外已經是靜悄悄,關羽點起的一千餘名精銳,飽餐一頓,並帶足了三天的幹糧,準備突圍。
呂蒙的因為要逼得關羽棄城而走,北城門並沒有派兵圍堵,關羽領軍順利從從北門出來,投西北方向而行。
關羽出城之時,也有不少百姓趁機離開,還有幾個是關羽請的向導。
來到一個岔路口,關羽問向導道:
“此去臨沮,有幾條路可行?”
向導回答道:
“從右麵過去,是前往臨沮的大路,往左拐進山中,也可以前往臨沮,而且路途近了不少,但皆是山僻小路,可直通臨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