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敗走麥城(11)
關羽對投降曹操,毫無心理障礙,反而有一定的心理優勢,也不害怕曹操不接受他的投降。
但因為在水淹七軍之時無法控製,玉石俱焚,曹軍死傷的人員太多,難免有各大世家的年輕俊傑葬身魚腹,關羽也害怕曹軍中有的將領公報私仇。
沉思片刻以後,關羽喚過來一名心腹衛士,讓他換上百姓衣服,從大路前往襄陽,先向襄陽的曹操將領軍獻上降書,免得到時候發生誤會。
然後關羽吩咐眾將士道:
“我們可乘夜走小路,等天亮已到臨沮了,呂蒙肯定在我們回西川、上庸的路上伏下重兵,而我卻出其不意拐向襄陽,必定能夠甩開追兵,到達襄陽。”
趙累對投降曹操,也是支持的,但這還沒有商路,感覺有些心神不寧,就勸阻關羽道:
“呂蒙欺我兵少不敢走大路,必定在小路設下埋伏,就算不能阻攔我軍前行,但不停地騷擾掩殺,損失也不小,不如直接走大路來的快。”
關羽對王甫、趙累的智計,還是相當認可的,但要讓他改變主意,趙累還是不夠份量!
關羽也不和趙累爭論,而是霸氣回應道:
“雖有埋伏,但江東呂蒙之類的大將,隻是慣於偷襲的鼠輩,非我刀下之敵,反而讓我斬將立功,報仇泄很!”
上了小路,關羽欲斬殺江東大將泄恨,橫刀立馬,匹馬當先。
一轉眼,已經到了三更,軍隊約走三十餘裏,再轉過一個山坳,就可以看到臨沮城了。
走到山口處,隻聽得山坳內金鼓齊鳴,喊聲大震,一彪軍衝殺而出,為首大將,卻是朱然。
朱然領五千精兵,埋伏在此,已經整整一天,看到關羽領軍到來,縱馬挺槍大叫道:
“關羽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
關羽自然不把朱然放在眼裏,拍馬輪刀來戰。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本來是江東名將朱治的外甥。
因為並無所出,朱治早年收朱然為養子,並帶在身旁曆練,親自教他讀書練武。
朱治在江東的地位頗高,是孫堅時期的骨幹,最早曾經擔任縣吏、州從事等職,後一直隨孫堅征戰。
孫堅戰死,朱治便輔助孫策,依附於袁術。
朱治見術見識短淺,難成大事,便勸孫策返回江東自立,在孫策平定江東時,朱治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孫策被許貢門客所傷,旋即不治身亡。
朱治與張昭、周瑜等人,繼續輔助孫權嗣位。
建安七年(202年),孫權表奏朱治任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以婁、由拳、無錫、毗陵四縣為其食邑,允許其設置長吏。
後參與征討夷越,朱治平定東南,並擒獲黃巾餘軍陳敗、萬秉等。
朱然跟隨朱治日久,學得一身好武藝,並熟讀兵書,曾經和孫權一同讀書學習,友情頗深。
孫權承繼孫策統領江東,任命朱然為餘姚長。後又被任命為山陰令,加折衝校尉,督領五個縣的兵力。
朱治是江東名將,在他的悉心培養下,朱然成長很快,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在江東軍中嶄露頭角。
孫權對他朱然的才能感到驚訝,分丹楊為臨川郡,以朱然為太守,授二千兵給他。
正值山賊四起,朱然出兵討伐,約一個月時間,便平定臨川亂事。
這次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對陣關羽,許勝不許敗,可謂精銳盡出,隻在濡須留下重兵,防止曹操突襲。
其他地方的精兵強將,幾乎全部調過來了。
朱然在江東將領中,武功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但統兵能力卻是一流。
他統領臨川郡五千精兵前來參戰,被呂蒙委以重任。
朱然並不以武功見長,而關羽是以武功高強聞名於世的虎將,他自然不會和關羽鬥氣。
看到關羽親自衝殺過來,朱然轉身便走,關羽乘勢領軍衝殺。
關羽領軍前行不到數裏,一棒鼓響,四下伏兵皆起。
在昏暗的月光下,看到密密麻麻的伏兵,關羽也頭皮發麻,不敢戀戰,衝開江東軍的攔截,望臨沮小路而走。
好在伏兵並沒有拚死攔阻,而是按照既定策略,順勢放開前路。
關羽領軍逃跑,朱然率兵隨後掩殺。
但因為關羽所率都是精兵強將,並沒有幾個人掉隊,朱然掩殺的效果不佳,隻是攔下了幾十個傷兵。
因為山路崎嶇,夜間山路看不真切,朱然又緊追不舍,不斷有將士扭傷腳踝,落在隊伍後麵,被朱然擒獲,關羽所隨之兵,漸漸減少。
前行不到十裏,前麵喊聲又震,火光大起。
當先大將,乃是潘璋,驟馬舞刀向關羽殺來。
潘璋,字文珪,是孫權早年的得力下屬。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孫權十五歲時,為了曆練自己,自請任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潘璋作為部將開始跟隨孫權。
潘璋天性放蕩不羈,喜歡喝酒。因為家中貧窮,喜歡賒賬酤酒,債主上門討債,他也不賴賬,隻是說:
“等我以後富貴了再還。”
潘璋作戰勇猛,孫權很喜歡他,讓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
於是,孫權用他為將領,討伐山賊,提升潘璋為別部司馬。
後來,孫權又委派他擔任吳郡的集市刺奸,致使盜賊絕跡,因此名聲大震,為人所知,被孫權升任豫章郡西安縣長。
當初劉表任荊州牧時,西安縣百姓常受盜賊的騷擾。
自從潘璋任西安縣長以來,賊寇便不敢入境侵犯。
鄰縣建昌又有盜賊作亂,潘璋轉任建昌縣令,加授武猛校尉,討伐盜賊,一個月內就把盜賊全部平定。
潘璋的這些戰績,奠定了他在江東軍中的地位。
這次擒拿關羽,因為潘璋是孫權的親信,被呂蒙安排擔當攔截關羽的重任。
潘璋自恃勇力,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揚名立萬、立功受獎的機會,早就忱戈待旦,等候關羽來臨。
看來,呂蒙也得了高人指點,並沒有貪功,把大功沒留給自己的親信部下,反而讓給了孫權的親信部將。
但因為在水淹七軍之時無法控製,玉石俱焚,曹軍死傷的人員太多,難免有各大世家的年輕俊傑葬身魚腹,關羽也害怕曹軍中有的將領公報私仇。
沉思片刻以後,關羽喚過來一名心腹衛士,讓他換上百姓衣服,從大路前往襄陽,先向襄陽的曹操將領軍獻上降書,免得到時候發生誤會。
然後關羽吩咐眾將士道:
“我們可乘夜走小路,等天亮已到臨沮了,呂蒙肯定在我們回西川、上庸的路上伏下重兵,而我卻出其不意拐向襄陽,必定能夠甩開追兵,到達襄陽。”
趙累對投降曹操,也是支持的,但這還沒有商路,感覺有些心神不寧,就勸阻關羽道:
“呂蒙欺我兵少不敢走大路,必定在小路設下埋伏,就算不能阻攔我軍前行,但不停地騷擾掩殺,損失也不小,不如直接走大路來的快。”
關羽對王甫、趙累的智計,還是相當認可的,但要讓他改變主意,趙累還是不夠份量!
關羽也不和趙累爭論,而是霸氣回應道:
“雖有埋伏,但江東呂蒙之類的大將,隻是慣於偷襲的鼠輩,非我刀下之敵,反而讓我斬將立功,報仇泄很!”
上了小路,關羽欲斬殺江東大將泄恨,橫刀立馬,匹馬當先。
一轉眼,已經到了三更,軍隊約走三十餘裏,再轉過一個山坳,就可以看到臨沮城了。
走到山口處,隻聽得山坳內金鼓齊鳴,喊聲大震,一彪軍衝殺而出,為首大將,卻是朱然。
朱然領五千精兵,埋伏在此,已經整整一天,看到關羽領軍到來,縱馬挺槍大叫道:
“關羽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
關羽自然不把朱然放在眼裏,拍馬輪刀來戰。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義封,丹陽故鄣人,本來是江東名將朱治的外甥。
因為並無所出,朱治早年收朱然為養子,並帶在身旁曆練,親自教他讀書練武。
朱治在江東的地位頗高,是孫堅時期的骨幹,最早曾經擔任縣吏、州從事等職,後一直隨孫堅征戰。
孫堅戰死,朱治便輔助孫策,依附於袁術。
朱治見術見識短淺,難成大事,便勸孫策返回江東自立,在孫策平定江東時,朱治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孫策被許貢門客所傷,旋即不治身亡。
朱治與張昭、周瑜等人,繼續輔助孫權嗣位。
建安七年(202年),孫權表奏朱治任吳郡太守,行扶義將軍,以婁、由拳、無錫、毗陵四縣為其食邑,允許其設置長吏。
後參與征討夷越,朱治平定東南,並擒獲黃巾餘軍陳敗、萬秉等。
朱然跟隨朱治日久,學得一身好武藝,並熟讀兵書,曾經和孫權一同讀書學習,友情頗深。
孫權承繼孫策統領江東,任命朱然為餘姚長。後又被任命為山陰令,加折衝校尉,督領五個縣的兵力。
朱治是江東名將,在他的悉心培養下,朱然成長很快,表現出不凡的軍事才能,在江東軍中嶄露頭角。
孫權對他朱然的才能感到驚訝,分丹楊為臨川郡,以朱然為太守,授二千兵給他。
正值山賊四起,朱然出兵討伐,約一個月時間,便平定臨川亂事。
這次孫權為了奪取荊州,對陣關羽,許勝不許敗,可謂精銳盡出,隻在濡須留下重兵,防止曹操突襲。
其他地方的精兵強將,幾乎全部調過來了。
朱然在江東將領中,武功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但統兵能力卻是一流。
他統領臨川郡五千精兵前來參戰,被呂蒙委以重任。
朱然並不以武功見長,而關羽是以武功高強聞名於世的虎將,他自然不會和關羽鬥氣。
看到關羽親自衝殺過來,朱然轉身便走,關羽乘勢領軍衝殺。
關羽領軍前行不到數裏,一棒鼓響,四下伏兵皆起。
在昏暗的月光下,看到密密麻麻的伏兵,關羽也頭皮發麻,不敢戀戰,衝開江東軍的攔截,望臨沮小路而走。
好在伏兵並沒有拚死攔阻,而是按照既定策略,順勢放開前路。
關羽領軍逃跑,朱然率兵隨後掩殺。
但因為關羽所率都是精兵強將,並沒有幾個人掉隊,朱然掩殺的效果不佳,隻是攔下了幾十個傷兵。
因為山路崎嶇,夜間山路看不真切,朱然又緊追不舍,不斷有將士扭傷腳踝,落在隊伍後麵,被朱然擒獲,關羽所隨之兵,漸漸減少。
前行不到十裏,前麵喊聲又震,火光大起。
當先大將,乃是潘璋,驟馬舞刀向關羽殺來。
潘璋,字文珪,是孫權早年的得力下屬。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孫權十五歲時,為了曆練自己,自請任陽羨(今江蘇宜興)縣長,潘璋作為部將開始跟隨孫權。
潘璋天性放蕩不羈,喜歡喝酒。因為家中貧窮,喜歡賒賬酤酒,債主上門討債,他也不賴賬,隻是說:
“等我以後富貴了再還。”
潘璋作戰勇猛,孫權很喜歡他,讓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
於是,孫權用他為將領,討伐山賊,提升潘璋為別部司馬。
後來,孫權又委派他擔任吳郡的集市刺奸,致使盜賊絕跡,因此名聲大震,為人所知,被孫權升任豫章郡西安縣長。
當初劉表任荊州牧時,西安縣百姓常受盜賊的騷擾。
自從潘璋任西安縣長以來,賊寇便不敢入境侵犯。
鄰縣建昌又有盜賊作亂,潘璋轉任建昌縣令,加授武猛校尉,討伐盜賊,一個月內就把盜賊全部平定。
潘璋的這些戰績,奠定了他在江東軍中的地位。
這次擒拿關羽,因為潘璋是孫權的親信,被呂蒙安排擔當攔截關羽的重任。
潘璋自恃勇力,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揚名立萬、立功受獎的機會,早就忱戈待旦,等候關羽來臨。
看來,呂蒙也得了高人指點,並沒有貪功,把大功沒留給自己的親信部下,反而讓給了孫權的親信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