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真正的技術(明日上架,請多支持)
  明天上架,感謝起點編輯虎牙,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希望朋友們能繼續支持鼓勵。別的不多說了,攢稿子去,明天爆它幾更,請大家多多訂閱,給樣樣加油鼓勁。

  ………………………………分隔線…………………………

  從減征金花銀,為西南平叛增糧發餉開始,曆史的走向就已經發生改變了呀!

  遠在京師的少年皇帝苦笑著發出慨歎,改變得越多,穿越者的優勢就越少,也不能再靠預測來投機取巧了。

  這是一個連鎖反應,就象多米諾骨牌。當然,如果是比較獨立的兩套,影響的可能會小一些。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甩開紛亂的思緒,少年皇帝戴上了口罩,準備開始發財大計。

  是的,高檔皇家絲棉,巧手宮女製作,世界上的第一隻口罩麵世了。

  在宮人們又一次複雜怪異的目光中,皇帝要去劫道,不,是去實驗室完成最後的工作了。

  用威嚴的目光止住了旁人,包括王體乾和張裕兒,少年皇帝帶著幾個宮人進入了殿內。

  在中國古代,化學家就是方士,他們完全沒有理論,就是瞎鼓搗,卻也搞出很多化學藥品。

  比如鍛燒綠礬(硫酸亞鐵)能製出硫酸;幹餾硝石能製出硝酸等等。當然,他們也不知道那叫什麽,具體能做什麽。

  但對於朱由校來說,所有的理論都不是什麽困難的問題。

  有了玻璃儀器,他製出了硝酸,弄出了硝酸銀;又往尿液中加入堿,加熱反應後生成氨氣,再溶於水,製出氨水。

  這些工序他都教給了十幾個伶俐宮人,並且是分成三個實驗室三套人來分別製備,一個硝酸銀,一個氨水,一個混合試劑刷鏡子。

  這樣一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泄密。

  而且,這種高級玩藝兒也就朱由校知道是怎麽回事。沒錯,就是銀氨溶液加果糖,所產生的銀鏡反應。

  曆史上,這就是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的化學鍍銀法。據說,隻要溶液的濃度合適,半個小時就能做出一麵鏡子來。

  朱由校不奢望半小時,哪怕幾天時間能製造出來,也絕對能讓他滿意。要知道,汞錫反應法可是需要一個多月呢,用的水銀還有毒。

  將最後的一種溶液配製完成,朱由校指揮宮人用刷子把溶液塗到玻璃上,一層一層又一層,連刷了好幾層。

  等到朱由校走出實驗室時,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時辰。王體乾等宮人,都候得心焦火躁。

  “皇爺。”王體乾屁顛屁顛地迎上來,指揮宮人端來水盆拿來毛巾,讓朱由校淨手。

  洗完手臉,朱由校令宮人鎖好殿門,把鑰匙收在自己腰間。

  這個時候,張裕兒才湊和過來,睡眼惺忪,顯是醒來沒多長時間。

  好象沒多大工夫啊,這丫頭就睡了一覺。

  朱由校以為是天氣熱的關係,也沒在意,便返回了乾清宮。

  稍微休息了一會兒,朱由校便吩咐劉若愚過來念題本。不管大事小情,自己總得知道一下,得當個負責任的人形圖章啊!

  就目前而言,改革剛剛開始,除了陝西、山西、河南、北直隸逐漸深入的清屯充餉鬧得動靜比較大以外,其他地方受到的影響還比較小。

  當然,借著聞香教造反的餘波,朱由校狠狠收拾了一下拖欠賦稅的豪紳地主。家眷全被流放至海南島和東番,所謂的罪魁禍首則要在秋末問斬。

  手段有點不光彩,但收益和效果卻是出奇的好。抄家得了幾十萬收入,拖欠的賦稅也全部繳齊,讓戶部終於能夠喘上一口氣。

  而清屯充餉也將在秋收後顯現出效益,在軍餉的支出上將會減少很多。這項政策措施也將從北向南,逐個省份實行。

  要知道,按照太祖所定的軍屯數量,衛所才是最大的地主。

  特別是在長江中遊平原地帶遭受兵禍的地區,朱八八可是給每個士兵五十畝土地。

  也正是因為衛所掌握大量土地,才成為將領、朝中顯貴、官僚、地方士紳覬覦的對象。

  北方軍屯的侵吞很嚴重,長江中遊地區則更是觸目驚心。說白了,清屯充餉的阻力會越來越大。

  所以,朱由校才下狠手,連秦王也不放過,就是想借此震懾,為以後的推廣實施打下基礎。

  阻力雖然很大,但朱由校還是有信心的。不僅僅因為自己是皇帝,更重要的還是軍隊在朝廷掌握之中,沒有明末那種不鳥朝廷的軍閥。

  而通過陝西、山西等地的改革,朱由校也積累了不少經驗,手段愈發靈活圓滑。

  先調地方將領入武學,用武學所出的新將去換,再帶幾百新軍作為親衛和骨幹,基本上便能掌握兵權。

  然後再以軍隊為保障,以鐵腕實行清屯充餉,成功的概率最大,造成的動亂也最小。

  一邊要折騰,一邊還想力求穩定,朱由校的想法也並不算矛盾。

  強敵未滅,沒有大亂大治猛折騰的資本,就用這種比較溫和的手段。不僅是他,連孫承宗等人也十分讚同。

  而就目前的進度和效果來看,還是很令人欣慰的。至少在秋後,朱由校有了給陝西減免賦稅,讓老百姓喘口氣的財力。

  至於每年進入內庫的一百多萬兩金花銀,朱由校能一下子拔出一半支援西南戰場,卻是因為鏡子即將製造成功,上市後的收益足以補償。

  沒錯,鏡子將帶給朱由校難以想象的巨量金錢。

  還別不信,在十七世紀,威尼斯出產的錫汞齊鏡子可是身價百倍,歐洲的王公貴族、富豪闊佬都以擁有一麵為榮。

  當時,一位法國的皇後結婚,就收到了威尼斯送的當時最昂貴的禮物——一麵小小的鏡子,價值十五萬法郎。

  按照後世的推算,當時一法郎合人民幣八十元,也就是??!我勒個嚓,竟然是一百二十萬。

  再換算成明朝的銀子,一兩合六百元(這樣好算)的話。就是,就是,嗬嗬,哈哈,兩千兩啊,兩千兩。

  按現在的玻璃生產能力,巴掌大的鏡子一天怎麽也能搞出幾十個,還有書本大小的更值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