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重建大寧都司的開始
  沒有了自己的語言,沒有了文化傳承,還能稱為獨立的民族嗎?

   緬人、越人,還有其他的種族,都可以如此處理。沒有大屠殺,而是給他們一條生路,已經是足夠仁慈。

   王三善召集眾將,把皇帝的密旨進行了傳達。當然,不能說是皇帝的意思,而要改成朝廷的新策。

   無疑,軍隊對這樣的策略是歡迎的。與戰利品的分配一樣,更能夠激勵士氣。

   戰爭債券不用細說,對己軍的實力有信心,對戰爭的勝利沒有疑問,手裏又有錢,那就買唄!

   人口買賣就更好了,抓了多少人,就給多少錢。也不用在戰場上抓俘虜,平民百姓抓起來還費勁嗎?

   當然,也不能亂抓,把占領區的平民全部賣掉,湄公省和婆羅洲短期內也沒有那麽大的承載能力。

   所以,這也要有規定,有細則,有計劃,分期分批地進行。

   首先是戰俘,這是潛在的反抗力量,最有可能對占領區的穩固造成威脅;其次是精壯,幹活兒是把好手,可拿起刀槍,很快也能成為戰士。

   占領區需要人口嗎?答案是肯定的。可填充占領區的將是滇省各土司的人,以及數量眾多的漢家百姓。

   人口由北向南遷徙移動,是長期的國策之一。甘陝向川,川、桂向滇,滇省向外。

   總的原則很簡單,減少大災害最嚴重的北方人口數量,使得抗災賑災的難度降低。

   盡管北方數省的人口數量有所減少,可武器裝備的升級改進,使得明軍戰力不降反升。

   如果不是北方草原太過廣闊,後勤問題難以解決,皇帝認為有五萬精騎,就足以掃蕩草原,戰無不勝。

   而大明現在的精騎,如果算上歸順的蒙古諸部,十幾萬都是少的。

   隻不過,現在征服北方草原,時機不對。占的越多,消耗越大,大災害的影響令人生畏。

   當然,大災害也給明朝不戰而勝提供了良機。氣候的寒冷,草場的南移,遊牧民族的生活將越來越困難,對明朝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強。

   打又打不過,搶又搶不著,再有林丹汗這個自大的家夥要重複成吉思汗的輝煌,蒙古諸部要麽被吞並,要麽就隻能歸順明國。

   顯然,蒙古諸部過著土皇帝般的生活,寧做雞頭,不做牛尾,對於林丹汗的夢想,沒有幾個真正支持。

   可盡管如此,明國在北方的推進依然在有序進行,修路、築城,以點連線,以線帶麵,是明軍實施穩固占領的不變原則。

   洪武二十年(1387年)設置大寧都司,治所在大寧衛(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西)。

   大寧衛管轄今河北高官城以北,內蒙古自治區西拉木倫河以北等地。第二年改為北平行都司。

   永樂元年,大寧都司治所內遷保定府。從此,明朝經營十二年的大寧都司被棄守,所領衛所有的廢除,有的遷移到長城以南,再也未曾恢複。

   明成祖也知道大寧的重要性,在永樂八年第一次北征時曾說:“今滅此殘虜,惟守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則邊境可永無事矣。”

   但他還是覺得撤漠南諸衛,集中兵力消滅北元才是一勞永逸。等到明軍消滅嶺北行省的殘元勢力,繼承確定元朝的北方邊界後,再設置衛所,才是正確的步驟。

   等到明成祖突然死在了北伐的路上,也就再沒有哪個帝王有那個雄才大略,有那個氣魄,恢複漠南諸衛了。

   通遼,朝廷新定的地名,原屬兀良哈三衛,歸大寧都司管轄。一座夯土構築的城池已經拔地而起,成為明國重建大寧衛的開端。

   在通遼東麵,便是“雞鳴聞三省”的雙遼,與四平、吉林等地,北控遼河上遊,東控大淩河流域,形成了明國新的北部防線。

   通遼北是西遼河,向南是科爾沁左翼後旗,廣寧後屯衛(今彰武),沈陽;向西則是赤峰,已經接近了察哈爾部的地區。

   通遼城占地不小,但城牆不高,隻有三米左右。可依托城外的壕溝,以及明軍的犀利火器,將成為攻城者的噩夢。

   城內房屋不算多,但整齊排列,街道筆直,軍營與民房南北分建,涇渭分明。

   想住在城內可不容易,除了明軍官兵,再就是軍隊眷屬,還有就是經過沈陽而來的商隊。

   城外五裏,則是商貿區,沒有城牆,兩排棚戶,夾著一條寬闊的土路。

   自歸順明國,這裏的蒙古諸部便能享受到商貿的方便。商貿區裏有常駐的漢商,商品多種多樣,用牛羊馬匹等牲畜皆可換取。

   銀幣也在逐漸普及,蒙古諸部的貴族,以及普通牧民,越來越習慣於把散碎的金銀兌換成銀幣銅錢來使用,這比遠道趕著牛羊要方便許多。

   孔有德帶兵巡視歸來,照例又在商貿區走了一遭。

   “大將軍。”

   “見過大將軍。”

   “大將軍好。”

   不管是漢人,還是蒙古人,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貴族,都躬身施禮。

   在還是軍官的通遼,他就是最大的官兒。政務方麵,也是他手下的參謀、文員管理,並向他匯報。

   孔有德矜持地頜首以應,威嚴的目光掃視著店鋪和行人。他很享受大將軍這個稱呼,盡管他現在還名不符實。

   “大將軍,剛到的雪茄,要不要來兩盒?”一個商鋪老板似乎和孔有德很熟,笑著迎出店門,手裏捧著兩個木盒。

   孔有德咧開大嘴哈哈笑了起來,說道:“還是老吳懂事,本將軍就好這個。”

   說著,他示意身後的親兵接過木盒,說道:“老規矩,煙錢送到城中的鋪子。”

   城中的商鋪才是總店,這裏的隻是分店而已。畢竟,住在城裏安全可靠,房子又結實又暖和。

   “好嘞!”吳姓老板痛快地答應著,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拱手道:“小人想納房妾室,入城居住的文書,還要大將軍行個方便。”

   孔有德上下打量了下吳老板,調侃道:“又納妾呀,可別傷了身子骨。至於文書,正常報備,審核通過便可,用不了幾天工夫。”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