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人口買賣
  戰爭債券,多少都無所謂,就是推出一個新模式,全民參與到國家的對外擴張和掠奪之中。

   沒錯,說的好聽叫開疆拓土、威鎮四海,本質就是侵略和搶掠。

   大明子民億兆,豈能隻局限於所謂的“疆域萬裏,地大物博”?看不到土地數量已經無法滿足“耕者有其田”,看不到無地農民成千上萬?

   當然,隻是土地的增加,還不能滿足皇帝的要求。既然發行了戰爭債券,那搶掠來的財富最好是可見的,能動人心的。

   今年便要發動的戰爭,主要是伐緬,次要是並吞占城國,以及做好收複前套的準備工作。

   伐緬是幾年前早已計劃好的,重振大明帝國對西南諸邦國的天威,並收複原屬大明的宣慰使司。

   吞並占城國則是今年根據新形勢確定的計劃,動用的兵力包括湄公省的五千兵,以及海軍南海第一艦隊。

   幾年前進占開發湄公省時,占城國還可以作為緩衝。現在,占城國衰弱不堪,行將被南阮吞並,明國必須搶在之前,抑製住南阮向南擴張的腳步。

   在安南的北鄭南阮,總體實力上是北鄭占優,南阮勉強與之抗衡,要想增強實力,就必須南下。

   曆史上也是這樣,南阮並吞了占城國,又占據了湄公河三角洲,才擁有了壓倒北鄭的實力。

   但皇帝豈能讓南阮如意,他可是早盯上了占城國,王室的財富,高產的稻米種植區,這都是壯大明國的養分。

   與荷蘭人在南海的一戰,盡殲其艦隊,消息已經傳開,北鄭南阮都應該知道。

   湄公省幾年的發展,已經能出動軍隊上萬,再加上海軍的威懾,南阮在有北鄭的壓力下,是絕不敢再招惹明國這個龐然大物的。

   所以,在皇帝看來,並吞占城國是一次很輕鬆的軍事行動,甚至很可能遇不到象樣的反抗。

   盡管占城國又小又弱,可皇帝相信這麽多年的積累,其王室財富必然不少。這麽輕鬆又收獲巨大的戰事,發動的時機又正好,何樂不為?

   而戰爭債券正是要引起轟動,打響名聲。除了占城國,伐緬作戰的目標,也因此有了變動。

   騰衝,新建的兵器局,正全力生產著戰爭所需的武器彈藥。

   雲南巡撫王三善邊走邊看,不時詢問,兵器局的官吏陪同在側,給予解答。

   “這是改進後的火箭?”王三善在火箭發射架前停步,饒有興致地打量著。

   火箭因其簡便易攜帶,射程又遠的優勢,正在明軍中普遍裝備。而改進型發射架不再是單排,而是多排,形似後世的多管火箭炮。

   兵器局的主管是京師兵器火藥局的高級工程師,姓趙名謂,還是孫元化的學生,此次獨當一麵,成為主官。

   “回王大人。”趙謂伸手指點著解說道:“這與以前的火箭發射沒有兩樣,隻是發射的數量大大增加。您看,這是三排十二管的,那邊還有兩排八管的。”

   停頓了一下,他又指著旁邊的火箭說道:“其實,改進最大的是火箭本身。加裝了尾翼,穩定性和精準度有很大的提升。”

   王三善連連點頭,讚道:“原來如此。本官又長了見識。”

   兵工廠主要生產彈藥,以及槍械武器的修理。再加上火箭和青銅重迫,基本上能夠滿足伐緬的戰爭所需。

   這主要是考慮到緬甸的地形地勢,重型火炮運輸不便,發揮的作用也有限。

   有了火箭和重迫,射程上便遠遠超過緬人,遠程轟炸就是吊打;中近距的火力則主要是佛朗機炮,以及燧發槍的攢射。

   不要說緬人,現在世界上的所有陸軍都算上,在火力方麵,都比明軍要弱上很多。隻要戰士們不是軟腳蝦,正常作戰的話,明軍沒有失敗的道理。

   王三善參觀視察完畢,走出戒備森嚴的兵工廠,又想起一事,對旁邊的官員問道:“調集川滇馬匹,還要加快。”

   “大人放心。”官員躬身道:“數量隻能超額,不會缺少。”

   川滇馬匹矮小,不善衝鋒,但耐力強、能負重,行走複雜道路,或者是山路,最是合適。

   火力的強大,依靠的是彈藥的供給。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個宗旨,已經被明軍越來越重視並接受。

   至於糧草等物資,伐緬之戰的原則是就地獲取,也就是以戰養戰。這樣,就大大減輕了明軍的後勤壓力。

   已是秋高氣爽的時節,緬地的糧食要收割了,正好是給明軍準備的。

   王三善剛回到駐地,便接到了皇帝的密旨。

   有些事情是可以明麵上講的,比如兵部的行文;有些卻是不宜公開的,便是密奏製度。

   王三善取出密碼本,把密旨譯完看過,捋著胡須思索半晌,開口命人請眾將前來議事。

   對於伐緬,皇帝本來是打著蠶食的目的,之前還有過隻打到阿瓦城下,逼迫緬王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

   但現在,皇帝的決心已變。在密旨中詢問王三善,能不能一鼓作氣,拿下阿瓦城。至於緬王,皇帝倒並不在意。

   阿瓦城作為王城,王室的財富應該很是豐厚,比占城王族的隻多不少。

   以前,皇帝還擔心占地過大,容易消化不良,牽扯並消耗明軍的力量。可思路又有所改變,能將占領區緬人有可能的反抗,降到最低。

   辦法也不複雜,那就是遷民,或者直接叫做人口買賣。

   海商總會已經開出價格,壯年的男性戰俘二十元,女性十五元,歲數大的或小的,一律十元;再差一些的,打底五元。

   這還隻是表麵的價格,還有運輸戰俘的花費,海商總會也全部承擔。

   海商總會的提議,讓皇帝茅塞頓開,新的思路,新的辦法,便應運而生。

   把占領區的緬人賣給海商總會,不僅賺到了錢,還能使占領區有可能的反抗,降到最低。

   湄公省的開發也需要人口,但作為官方機構,就不能用這麽露骨的手段。至少是不能拿到明麵,暗中向湄公省輸送人口,還是能做到的。

   緬人遷往湄公省或婆羅洲,湄公省的越人等原住民,可以遷到婆羅洲……

   很好,非常好。在異地他鄉,這些人會好管理。經過幾年的教育,應該會說漢話;再經過十幾年,新出生的差不多就忘了自己原來的民族。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