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二章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首領李盡忠聯合妻兄孫萬榮謀反,武曌聞後大怒,從此“李盡忠”變成了“李盡滅”,孫萬榮變成了“孫萬斬”。

    而趙客也終於等到了這個轉折,這預示著狄仁傑將要回京了。

    “賢之,我今晚可能不回來。”

    鄭賢之放下手中的書本,“看來局勢又要變了,這次不知是喜是憂。”

    趙客一臉輕鬆,“是喜,我們的轉機要來了。”

    話落,趙客轉身向門外走去,這幾年她不是在當孫子就是在當孫子的路上,雖不是受盡屈辱,但也沒討到半點好處。

    不過一群討人厭的佞臣去見鬼倒也是給了她一點安慰。

    趙客如往常一樣,坐在案前看著最近的監視記錄,無聊到了極點。

    “統領,聖人召您入宮覲見。”

    趙客一聽瞬間支棱起來,隨著狄仁傑被貶官,她也被武曌不明不白地晾了幾年。

    周安掐了幾下手指,“統領,您上次跟聖人見麵還是幾年前,這是不是代表她老人家要重新重用你了。”

    “但願吧。”

    再次踏入這偌大的太初宮,趙客竟有些無所適從,這裏的宮人們都跟以往不太一樣了,看來,又換了不少。

    她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這宮裏變成“生麵孔”。

    “明鏡妹妹。”

    趙客一回頭,她的臉像僵住一般,對來者擠不出一絲絲笑容,“婉兒姐姐。”

    上官婉兒上前握住趙客的手,“許久未見,近來可好?”

    “渾渾噩噩罷了。”趙客的話裏帶著些許無奈。

    其實她這幾年過得挺鬆快,屁事不操心,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整日裏摸魚再摸魚。

    “如今聖人召你入宮,恐怕你接下來會忙起來。”

    趙客一想,武曌肯定是為了李盡忠的事情,她記得很多年前自己曾跟武曌提過一嘴契丹,看來老太太把這事放在心上了。

    或許,從她參與政治開始,就將這些隱患一一放在了心上。

    “忙起來好啊,”趙客抽出手,“忙著總比閑著好。”

    “那倒也是,聖人這些年時常提起你,她說,你的差事是辦得最好的。”

    趙客差點笑出來,“聖人吩咐的事情,不敢馬虎。”

    “明鏡妹妹就不是個馬虎的人,就算不是給聖人辦事,你依舊會辦得漂亮。”

    趙客一頓,心道:敢情你是在給我挖坑。

    “我本是罪臣之女,承蒙聖人寬容厚愛才得到今日的一切,我可以敷衍任何人,但絕不會敷衍聖人。”

    “如此便好。”

    武曌依舊英氣不減,即便趙客落得個如此地步,但她依舊敬佩這個女人。

    在這氣勢恢宏的大殿裏,她再次嗅到了王氣。

    別來無恙。

    “微臣參見聖人。”

    “不必多禮。”武曌抬了抬手,她身側站著一個長相俊美的男子,趙客掃了一眼男子,便知道他不會在武曌身邊待太久。

    成為武曌的幸臣確實有好處,不過伴隨著好處的還有許多人的嫉恨,倘若這位幸臣再腦殘一點,恐怕等待他的隻有死亡了。

    恍惚間,趙客想起薛懷義,算來算去,他大抵是幸臣裏最幸運的一個,隻可惜他自己作死,覺得女人一定會拘泥於情情愛愛,即便皇帝也是如此。

    但世間大部分男人都不會想到,女人擁有和他們一樣的理想,女人也渴望擁有權力,在這個封建社會中,還是有不少女人希望自己能成為治世之臣。

    至於情愛,貌似隻存在於懵懂的少女之間。

    看來,改日得去白馬寺瞻仰一下那座含著薛懷義骨血的佛塔。

    “明鏡,這幾年朕冷落了你,你心中可有芥蒂?”

    “回聖人,臣心中未曾存在過芥蒂,這些年臣一直盼著……盼著聖人能夠重新信任臣。”

    “你的差事一直辦得很漂亮,你也很有先見之明。”

    趙客知道武曌指的是李盡忠,她真感謝自己是學曆史的。

    “契丹狼子野心已久,造反是遲早的事情,臣原以為他們很沉得住氣,沒想到他們這麽快就起事。而且這個孫萬斬也放肆得很,竟然打著李唐的名號,真是罪該萬死。”

    武曌麵露慍色,“一群野蠻人而已,也配打著李唐的名號替李唐出頭。”

    趙客又瞟了一眼男子,他的眼神裏透露著愚蠢,趙客立刻明白,他要開始幹愚蠢的事情了。

    果不其然,男子開口了,“聖人何必跟這些小嘍囉置氣,不是已經派了二十八位將軍去鎮壓了嗎,他們一定會提著這兩個狗賊的腦袋回來的,”緊接著男子又給武曌倒了杯茶,“我們應當及時行樂——”

    “混賬!”武曌一把打翻杯子,“來人呐,把他給朕拖下去砍了!”

    “聖人息怒。”趙客幸災樂禍地看了眼男子同時自己也跪了下來。

    “聖人饒命——”

    ……

    男子的聲音漸漸遠去,殿裏也恢複了安靜。

    “明鏡,你可知朕方才為何發這麽大的火?”

    趙客心道:您心虛唄,能打仗的都被你謔謔完了,剩下的大多都是中看不中用的,也就左威衛大將軍李多祚靠譜些。

    其實趙客認為最不靠譜的還是安撫大使武三思,有時候她真想問問武曌:你自己覺得武三思靠譜嗎?

    “聖人……這……”

    武曌擺擺手,“你是最了解局勢的,但說無妨,朕不會怪罪於你。”

    “臣明白聖人在擔憂什麽,且不說一直對大周虎視眈眈的突厥和吐蕃,再者,我朝缺少像太宗時期一樣的精兵良將,這次派去的二十八位將軍,裏麵……”

    趙客的發言戛然而止,實話也不能從她一個人嘴裏出來。

    “你說得不錯,這正是朕所擔憂的,這些人裏,確實沒有一個能讓朕放心的。”

    趙客嘴角微微一動,這老人家明明知道這些個將軍們沒有那麽靠譜,還要雪上加霜地把自己最沒用的侄子送過去分功勞。

    在侄子和兒子之間搖擺,她也怪辛苦的。

    “聖人,前方還未交戰,一切未成定數。依臣看,不如咱們先等等。”

    武曌讚同道,“如今也隻能如此了,希望他們能為朕帶來好消息。”

    看著此時捉襟見肘的武周王朝,趙客又回想起高宗時期,那時候,大唐還不至於無將可用。

    趙客有些遺憾自己沒能降生在太宗時期,那個時候雖不如現代社會自由開放,但政治倒也清明,人命也不像現在這樣,連草芥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