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禦菜園,藏聖意
  大明禦花園內,百花齊放,各式蜂蝶閃動翅膀花間飛舞,各式珍奇花種一一俱全,自古帝王皆是愛花之人,加上後宮多是女子居住,想想花前月下帶著一眾佳人醉酒當歌人生幾何,確不知為何有人在此人間仙境之地開辟出一處菜園,紫色的茄子掛著晨起的露水,綠色的瓜果身上伴趁黃色的花,各式蔬菜長勢喜人,一名老者由人相扶穿梭其中,彎身親自查看瓜果蔬菜長勢忍不住連連點頭。

   身後一人樣貌端莊,頭上挽著發髻,秀發濃密漆黑,三四種金色裝飾點綴其上更顯高貴,老者慢慢起身,正是當今天子朱元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男人如今手上盡是泥汙,身後太監連忙上前手中拿著用來擦拭的棉布,棉布早已用清水弄濕,用來擦手最適合不過。

   朱元璋擺手道:“不必如此,朕一生最喜歡這種泥土之中所散發的味道,聞過之後覺得人也精神些。”

   身後女子道:“皇上是不是累了,不如由恩惠扶皇上到一旁歇息一下!”朱元璋身旁還有一人便是皇太孫朱允炆,這次禦花園同行,隻是一直默不作聲,倒是身邊的女子搶去不少風頭。

   朱元璋笑道:“允炆真是好福氣能娶到一位聰明賢淑、善解人意的皇太孫妃,日後必然是一位賢內助,朕今天真是高興!”

   朱允炆道:“那也要靠皇祖父獨具慧眼才行!”

   朱元璋道:“恩惠的爺爺乃是朕有八拜之交的兄弟徐達,當年徐達、常遇春我三人結為生死弟兄,大小戰役不下千場,三人同心馳騁沙場方得今日之天下,即便現在想想都覺得十分懷念那些日子!”

   這位高貴大方的女子便是朱允炆娶回不久的妻子,不想當初痛不欲生,如今藍姝屍骨未寒,朱允炆確是早已報得美人歸。

   皇太孫妃徐恩惠道:“恩惠也曾聽父親提起,爺爺在世之時對當年隨皇上征戰沙場屢屢提及,即便是彌留之際依然念念不忘!”

   朱允炆道:“孫兒也曾聽臣子提起魏國公徐達英勇過人,用兵如神,乃是難得的帥才!”

   朱元璋點頭道:“不錯,天德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可惜當日的一幫兄弟都已先後離去,朕也自知大限將近!”朱元璋說完發出一陣猛烈的咳嗽聲。

   朱允炆連忙上前道:“皇祖父保重身體,不如由孫兒扶祖父到那邊歇息”

   朱元璋點頭道:“好吧,先歇息一會。”

   身後太監連忙將墊子鋪好,彎身等待三人前來,朱元璋由皇太孫朱允炆夫婦扶著來到一旁搭建的帳篷前坐定,身後太監上前將手中黃色的暖披搭在朱元璋肩頭,有了暖披頓時覺得好了許多。

   太監道:“皇上,天氣有些涼了,多注意龍體。”

   朱元璋道:“允炆你可知朕在禦花園之中搭建禦菜園的用意為何?”

   朱允炆道:“皇祖父是希望我們不要忘記皇祖父出身貧苦,立國之艱,希望我們以後能盡心盡力為天下百姓著想。”

   朱元璋笑道:“好,好,說得好,果然有乃父之風!朕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年幼時為了躲避沉重的賦稅,祖父隻能帶著一家人離開家鄉出去躲避,不想遭遇一場瘟疫,大部分因為那場瘟疫死去,隻剩下我的哥哥帶著我四處乞討為生,方能保全一條性命。”朱元璋說完眼中隱約淚光閃現,當日所遭受的苦難必然難以想象,每天經受死亡與饑餓的雙重折磨,如果沒有一顆堅定的心又怎能成就今日霸業。

   朱允炆連忙道:“事情已經過去多年,皇祖父如今成就大業,先祖及家人泉下有知也可安息!”

   朱元璋道:“不錯,若是沒有那場紅巾之亂,沒有那場可怕的瘟疫,又何來今日之大明!或許是一場早已注定的機緣造化。”

   朱允炆道:“皇祖父,有件事允炆一直憋在心裏許久,不知當問不當問?”

   朱元璋道:“這裏並無外人,允炆有什麽想問的盡管問就是!”

   朱允炆道:“皇祖父既然如此關心天下黎民,為何對朝中大臣頗為嚴苛!”

   朱元璋臉色一沉道:“你是否想問朕為何縱容錦衣衛屢興詔獄?濫補無辜?”

   朱允炆道:“允炆不敢,我想其中必有深意!”

   朱元璋神情一頓目光落在自己孫兒腳下,那是一支長滿尖刺的玫瑰枝道:“就拿你腳下的樹枝來說,若是你想用它該當如何?”

   朱允炆彎下身小心拾起樹枝道:“皇祖父,此枝上布滿尖刺,若是想有所用必當先去除上麵的尖刺方可!”

   朱元璋道:“不錯,朕未得天下之前眼見黎民生活在水火之中,自是對百姓愛戴有加,但朝中很多大臣得到榮華富貴之後不思天下百姓之苦,甚至恃寵生驕,不把朕放在眼裏,朕如今老了,不似當年可以金戈鐵馬,振興大明江山的重任還要靠你去完成,朕唯一能做的就是為你除掉樹枝上的尖刺,等你做了皇帝之後可以做一番大事。”

   朱允炆道:“皇祖父,孫兒我。”

   朱元璋揮手打斷道:“你爹英年早逝,朕指望你能繼承你爹遺願做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千萬不要令朕失望!”

   朱允炆喜道:“皇祖父放心,允炆定當為天下百姓鞠躬盡瘁。”

   朱元璋道:“好,好,隨朕在禦菜園內走走,須知多少帝王大多出身貧寒,可惜宮內生活浮華,很快忘記自己的出身,甚至深居宮中隻圖享樂將天下百姓遺忘,所以才會被天下所棄,最後落得帝王之家淪喪!實在是可惜!”朱元璋說完接連歎氣。

   朱元璋所說不無道理,試問隋、唐、宋、元建立之君大多可以做到勤政愛民,其後輩曆代君王大多淪為平庸之輩,甚至隻知鶯歌燕舞不知百姓疾苦,朱元璋當然不想自己曆經艱難建立的大明王朝與其他王朝命運相同,所以隻能以經驗教訓來提醒後人,也便是日後的帝王自己的皇孫朱允炆,朱元璋也算是另類之人,自己皇兒二十幾位,其中不乏能征善戰有勇有謀之人,但是確心怡自己的皇太孫,甚至不惜惹怒自己這些皇子,決心將大位傳孫不傳子。

   燕王行館內,寧王怒氣衝衝邁步進入,燕王朱棣抬頭見是自己的十七弟道:“十七皇弟,到底為了何事一臉怒容!”

   寧王道:“四皇兄,十七弟剛剛得到消息,父皇一意孤行意將皇位傳給允炆那個黃毛小子!”

   燕王道:“父皇真的這麽說?”

   寧王道:“千真萬確。”

   燕王眼珠一轉笑道:“父皇早有此意,如今即使是有這樣的想法似乎也並不奇怪!”

   寧王道:“四皇兄,你我都是皇子,如今傳孫不傳子,難道四皇兄心中沒有覺得不平?”

   燕王起身道:“那又如何,既然是父皇的決定,我們這些人似乎沒有任何能力改變這種事實,隻是連這樣的事十七皇弟都可以知曉,我想必然下了不少工夫!”

   寧王臉色一變道:“這不過是十七皇弟和四皇兄學到的本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燕王一句話道出玄機,試問皇上禦菜園內說的話為何會傳到寧王耳中,緣由可想而知,皇上身邊必然有寧王的人。

   燕王對此並不奇怪,伴君如伴虎,揣摩聖意又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收買皇上身邊的太監,距離皇上最近的人,一旦有風吹草動便可以第一個知道。

   燕王道:“父皇最疼愛的就是大皇兄,早有把皇位傳給大皇兄之意,如今愛屋及烏似乎在情在理,沒有任何不妥之處!”

   寧王道:“如果大皇兄仍在世沒有任何人會有異議,如今大皇兄已逝去多年,論輩分,論軍功試問何人能夠比得上四皇兄你!就算排隊也輪不上允炆那個黃毛小子!十七皇弟隻是替四皇兄不值。”寧王說完眼神之中露出一絲狡詐,試問誰不想一步登天,身為皇子任何人都具備登基的資格,隻是位置隻有一個,這是不爭的事實。

   燕王道:“父皇這麽做一定有他的原因,或許我們這些做兒臣的也有不當之處!”

   寧王道:“四皇兄皇弟隻是替你不值,之前我還以為父皇利用錦衣衛排除異己除掉朝中不少重臣,原本以為是父皇多疑才會如此,沒想到確是為了允炆那小子鋪路,四皇兄,治理國家如此重任又怎能交給一個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身上!”

   燕王笑道:“十七皇帝,隻有對我大明江山有益,試想有誰做皇帝又如何!你我都是貴為王爺享盡富貴又何必貪戀太多!”

   寧王道:“既然四皇兄這樣說,十七皇弟也是無話可說,四皇兄告辭!”

   寧王氣衝衝離開燕王行館,燕王朱棣看著寧王離去的背影眼中露出凶光,恨恨道:“想不到本王一直為父皇征戰沙場立下汗馬功勞,隻不過是一廂情願為他人做嫁衣,父王,你為何對朱棣如此不公,允炆那個小兒不過多讀了幾本書,滿口的仁義道德,憑什麽能淩駕在我朱棣頭上,我朱棣不服,朱棣不服。”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