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功名就,隱山林
  宴席散去,一眾皇子跪安離去,朱元璋不由得長歎一聲,眼神之中可以看出必然是對日後誰能繼承天下為民造福而擔憂,原本寬厚的肩膀變得彎曲,朱元璋真的老了,昔日的寶弓隻能掛在牆上用作觀瞻。

   寰妃上前道:“皇上,依臣妾今日宴席上所見,諸位王爺之間手足情深,更是對皇上敬重有加,皇上大可不必為日後的事所煩憂!”

   朱元璋道:“事物不可光看表麵,如今令朕最為心煩的是遇到事情連個可以商議的人都沒有,當年追隨朕一起打江山的一眾老臣都先朕而去!”

   寰妃道:“皇上是天子可以長命百歲,又豈是他人能比!”

   朱元璋笑道:“朕隻是不想辛苦建立的基業、安定的民生最後毀在朕的子孫手裏,若是他還在朕的身邊該有多好!”朱元璋慢慢抬起的眼神之中透射出光芒,這種眼神即便是寰妃同樣是第一次看見,其中所夾雜的感情也許隻有這位一生經曆坎坷的洪武大帝自己清楚。

   寰妃道:“皇上說的那個人莫非是已故的李善長!”李善長字百室,明朝開國丞相,通曉法家學說,深得朱元璋信任,最後因為胡惟庸一案慘遭牽連。

   朱元璋笑道:“我說的這個人有天算之能,通經史、曉天文,可比諸葛武侯,可惜助朕得天下之後毅然歸隱田園,若是有他在,朕何必如此苦惱!

   寰妃道:“皇上說的莫非是劉伯溫!”

   朱元璋點頭道:“當今天下能稱為神算者唯有此一人爾!隻是可惜可惜。”洪武皇帝接連用了兩個可惜,多半是因為對當日劉伯溫離去的惋惜。

   寰妃道:“諸葛武侯,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製,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可惜未能如劉基遇明主展報複!”

   朱元璋聽完忍不住拍手道:“說得好,不想寰妃對三國亂世之時諸葛武侯如此了解!”

   寰妃笑道:“皇上過獎了,不過是陪皇上批閱奏折之時翻看了一些典籍,不妥之處還望皇上見諒!”

   朱元璋看著立在宮廷中間的柱石,劉伯溫真乃朝廷之基石,若不是屢次救我,我朱元璋又怎能活到今日,劉基,朕真的想你。

   汪汪汪,一條黃狗發出一陣吠聲,一名白發老者慢慢從木屋內走出,黃狗快步上前搖動尾巴腦袋貼在主人的大腿上親昵。

   “大黃,又餓了!”

   大黃似乎聽懂主人的話,接連叫了兩聲,不停的搖晃尾巴,似乎這是一種最好的回答方式,老者慢慢回身,吱的一聲,拉開木屋的門,每一個動作都是那樣的緩慢,有些微駝的背,因為病痛折磨滿是滄桑的臉。

   時間不長,老者再次從木屋內出來,大黃不時伸著舌頭,那是一個黃泥燒成的盆端在老者手裏,裏麵是一些煮熟的菜葉還有玉米糊糊,這就是大黃最美味的晚餐,玉米糊糊發出一陣陣熱氣,老者慢慢蹲下,大黃貪婪的直接將整個嘴巴完全放在盆裏,因為熱的緣故快速拔出,不時用舌頭舔著嘴邊的糊糊。

   “慢點。”

   大黃惦記盆裏的食物,再一次嚐試,老者慢慢起身,天慢慢黑了下來,遠處是一片茂密的樹林,不遠處開辟出一片荒地,一座簡單的木屋,一條撿來的黃狗,一個孤單的老人構成了這裏最為簡單的一切。

   地上帶著餘溫,大黃吃飽了肚子滿意的躺在地上晾著肚皮,眼睛似睜非睜,不時用爪子在空中撓上幾下,多半是因為蚊蠅的緣故,老者手裏搖著蒲扇,雖然已經是夜晚,但是這裏的天就是這樣,總是悶得讓人心煩。

   猛然一道星光閃過,大黃似乎受到驚嚇蹭的一下從地上跳起,直接鑽進自己的小窩露出大腦袋向外看著,老者眉頭緊鎖看著星空。

   “不想這麽多年過去,三皇子的這場劫還是無法避免,命,都是命!”

   時間回到三十八年前,也就是元至正十八年十一月,朱元璋大軍鄱陽湖大戰擊敗來犯的陳友諒大軍,不僅解了都城南京之危,更是擊潰陳友諒數十萬大軍,奠定朱元璋一生霸業,大軍得勝朱元璋大喜,不想雙喜臨門,馬氏生下第三子,朱元璋大擺筵席慶祝一月有餘,三子取名朱棡。

   洪武三年當時隻有十二歲的朱棡封為晉王,修建府邸,晉王的府邸在太原明城的東北角,原有一座方形的宮城。府邸東西320步(約合528米),南北422步(約合696米),開三門,其地今稱南華門街、東華門街、西華門街。

   晉王府建成,一眾朝臣係數慶賀,其中自然不會少了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等人,其中李善長資質最老職位最高,元末迎謁朱元璋,從下滁州,為掌書記。拜右相國。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韓國公。

   李善長抱拳道:“諸位老兄弟一向可好?”

   胡惟庸笑道:“相國大人近日可是越發康健!”

   李善長道:“一把老骨頭,自是不能和你等相比。”

   眾人終於見到晉王,隻見晉王遠比一般的孩童要瘦弱幾分,隻是眉宇之間露出一股逼人英氣,令人忍不住稱讚,不愧是帝王之後。

   晉王身後女子正是馬皇後,一雙大腳尤為醒目,馬皇後與別人不同,從小不喜常理,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堅不裹腳,故被人稱為〃馬大腳〃。馬秀英十二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二十一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渡過十五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立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冊立馬秀英為皇後。

   當朱元璋還是郭子興下屬時,曾被郭子興所猜疑,糧荒時不得糧食,馬皇後偷竊炊餅,藏於懷中送給朱元璋吃,由於炊餅很熱,以致馬皇後胸前的肉竟被燙焦,而以這樣的方法,朱元璋得以溫飽,但馬皇後自己卻時常不得宿飽,朱元璋每每念及當日之恩情。

   朱元璋盛讚:“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

   眾人上前見禮:“見過馬皇後!”

   馬皇後笑道:“諸位都是熟人不必客氣,今日能得諸位前來真是令我兒府邸生輝,棡兒還不過來見過諸位叔父!”

   朱棡上前,“侄兒給諸位叔伯見禮。”

   “好孩子!”

   “日後必然和皇上一樣是個馳騁沙場的好男兒!為國建功立業。”

   朱棡畢竟年幼,聽到大人的一眾誇獎臉上露出喜色,馬皇後淡然一笑道:“做娘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的也就知足了!”

   胡惟庸上前道:“這點皇後娘娘大可放心,晉王眉骨出奇必然是大富大貴命!”

   李善長笑道:“胡大人什麽時候學會了替人看相!”胡惟庸早年依附李善長,如今羽翼豐滿更是得到朱元璋重用,開始不把這位當初的大恩人放在眼裏,李善長最氣不過這種得勢小人嘴臉,所以忍不住出言挖苦。

   胡惟庸賠笑道:“不過是略懂皮毛,若是論關人命數試問這裏何人能夠比得上伯溫兄!”胡惟庸聽出李善長話中之意,立刻將風頭轉向未曾言語的劉伯溫,劉伯溫精通星象命數。

   馬皇後笑道:“不錯,不知劉大人可否替我兒一觀?”

   劉伯溫雖然精通演卦之術,隻是平日裏極少替人占卜,即便是當今天子朱元璋同樣知曉劉伯溫的這個習慣,畢竟卦象乃是泄露天機,所以即便是精通此術之人對此同樣極為忌諱,不到萬不得已之時絕對不會輕易演算。

   劉伯溫咳嗽一聲道:“既然皇後娘娘有言,伯溫自當從命。”說完從袖子裏抖出三枚銅錢,討了晉王的生辰,將銅錢放在手心輕輕晃動,手心一攤三枚銅錢落在桌上,所有人探頭來看,隻是無法看懂其中的含義,不過是三枚最普通的銅錢,為何可以演算人的命數。

   劉伯溫看罷眉頭一皺,手掠胡須道:“晉王確是大富大貴之火命,隻是火中有離,命格有異。”

   馬皇後聽出其中端倪連忙追問道:“劉大人可否明言?”

   李善長同樣道:“伯溫就不要和我們打啞謎就是。”

   劉伯溫笑道:“晉王命格乃是火命,最是忌水,且不可行於水上,必然可以福壽綿長。”

   馬皇後聽後由驚轉喜,不過是忌水而已,備下酒宴款待眾人,眾人觥籌交錯好不熱鬧,唯有一人默默無語正是劉伯溫,剛才卦象之中顯示晉王命數不佳,幸而生在帝王家,或許這就是命數。

   老者看著天上不斷變幻的星雲忍不住嘴裏喃喃道:“劫數,劫數。”大黃從狗窩裏爬出,兩隻小眼睛驚恐的看著四周,發現沒有任何異常,站直身形來到主人身前趴在地上,嘴裏發出嗚嗚的聲音,似是在訴說委屈。

   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劉伯溫,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民諺有雲:“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以看出對此人的推崇,隻是晚年淒涼,隱居山林與山野相伴。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