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當我發呆的時候,我在想什麽?——《2020年潛夏稀鬆的日常64》
  大都數人口中的“觸景生情”,其實一生之中真正發生的情境就那麽幾次,沉浸在情感裏好久好久,專注又投入,直到這感情完全釋放。那麽一般的“觸景生情”,隻是腦子裏閃過曾經的影像和身體條件反射的反應,過程僅僅那麽十幾秒,剩餘的時間什麽也沒想,隻是看著,俗稱“發呆”,當發呆的時候,在想什麽呢?有的人說什麽也沒想,其實不是沒想隻是大腦隱藏了記憶,認為這段時間不重要,可以不用消耗卡路裏去記憶,也就是大腦偷了個閑身體也跟著默認了。

   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最容易“發呆”。坐在公交車上,頭靠著窗邊,耳機裏放著喜歡的歌,望著街燈四起高樓林立,寫字樓還亮著的燈,街邊飯店裏的觥籌交錯,公交站台還在等待公交的下班族,麵無表情地盯著刷過去的一幕一幕,隻是看到這些而已,腦子裏沒做分析和猜測,沒有好奇亮燈的寫字樓是不是還在加班,飯店裏在吃什麽,下班族回家的路會不會很遠等等。那個時候大概全身上下到眼神都充斥著兩個字“孤獨”,可是再回想下當時的情形,竟然很享受那個時刻,是一種專注與自由的體驗感。

   有的時候“發呆”不是自我意識,而是潛意識。比如在身體很疲倦的情況下,還在開著會議,不能趴著睡也不能集中,所以就形成目光渙散,身體仍坐得筆直,但思維已經停滯,這是大腦潛意識裏做出的行為,通過“發呆”緩解下機體的負荷狀態,以求撐到會議結束。

   所以,這個時候“發呆”在想什麽,外界的聲音和圖像能接收,但是大腦不做深度處理,隻是放在了臨時存儲庫,等“發呆”結束,存儲庫基本是一鍵清零的,在記憶庫裏走個過場,不留下也不帶走。所以,當有人說:你又發呆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我想更正的是: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在哪個世界,就像冰凍了時間,當發呆結束後,回到那刻,中間的記憶也丟失了。

   寫於 2020.6.1 牌樓路5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