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致敬最可愛的人——《2020年處暑稀鬆日常98》
  <迷彩斑斕>

   “我們都已經做好戰時準備,卡車整整齊齊停在路邊,隻等一個命令就出發!”弟弟激動地說著。我安慰道:“沒事,你們姊妹連來了!”

   8月9日清晨,馳援廬江參加抗洪搶險的72集團軍某旅部隊官兵在圓滿完成任務後,整裝待發,準備返程。這是最後一支撤離的部隊,據了解,在這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中,共有3000多名部隊官兵馳援廬江縣抗洪搶險。在水位緩降,汛情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馳援的部隊官兵已在近期陸續撤離,返回軍營。

   在與洪水搏鬥的近20天裏,他們奮戰在白石天河、小南河、七聯圩、九聯圩、裴崗聯圩等地,加固堤壩、裝填沙袋、封堵管湧、構築子堤、搶修道路、固定木樁、挖運土方,配合當地救治力量搜救轉移群眾。每日早出晚歸,往返於救助地和臨時駐點,他們用磨成泡的雙手,用沾滿爛泥的雙腳,用鋼鐵般的雙肩,換來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當戰士們在前線奮鬥的同時,廬江的父老鄉親也給這群最可愛的人以慰藉。怕戰士們餓了渴了,群眾自發送來了礦泉水和牛奶等飲料;怕戰士們晚上被蚊蟲叮咬,群眾準備了驅蚊水;怕戰士們日夜奮戰在大堤上太累,誌願者們紛紛行動起來,幫部隊官兵洗衣服……聽說抗洪部隊即將撤離,許多當地的群眾一早從大老遠處趕來,帶著自家產的雞蛋、葡萄送給參加抗洪搶險的部隊官兵,感謝他們的辛苦奮戰。可愛的子弟兵們臨行前在駐地學校留下了黑板報和粉筆畫,一筆一畫表達著對完成抗洪任務的喜悅、以及對同學們的期許,期待好好學習成為國家棟梁!

   這場抗洪的戰鬥中,人人都是英雄!向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指導員陳陸烈士致敬!感謝“抗洪勇士”冒小馳排長的堅持!感恩向所有參與抗洪的部隊官兵說聲謝謝,有了你們,才保住我們的家!

   <誌願曙紅>

   在抗洪救災期間,有這樣一股社會力量,他們大多數穿著紅色的馬甲,背後黃字印著所屬的單位,奔波在抗洪的各個陣地,有的在前線的大壩搬沙袋,有的在跟著衝鋒舟轉移群眾,有的在臨時安置點組織受災群眾領取生活用品,有的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理洪水過後的小區垃圾等。還有一些當地群眾自發組織的誌願小團體,拿出自家的皮筏艇到積水較深的小區轉移被困人員,給駐軍部隊送募款買的麵包泡麵和礦泉水,廬城鎮的幾家洗衣店聯合自願幫解放軍洗迷彩服等。

   這些誌願者大多來自各個社會組織。據了解,自7月汛期以來,全縣150多個社會組織的近萬名誌願聞“汛”而動,奔赴一線,火速馳援,是一股凝聚力巨大的社會力量。

   在開展搶險救災慰問活動中,廬江縣陽光公益協會在7月19日,組織30餘名誌願者前往高拐社區、繡溪社區協助轉移疏散被困群眾150餘人,運送各類生活物資30餘噸;夜間,協會黨支部書記徐雲龍帶領10餘名誌願者,支援羅河鎮洋毫圩搶險加固,連續3個小時,搬運沙土1200餘袋;21日,15名青年誌願者支援盛橋鎮盛橋聯圩神墩段,加固堤防大壩。

   廬江縣藍天救援隊在廬城鎮、白山鎮、同大鎮等地開展搜救,累計搜救時長約520小時/人次,搜救轉移被困群眾約3725人。廬江社會組織發揮外聯優勢,聯係安徽省各地、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等51支隊伍、400餘人,攜帶90餘條救生船,馳援災情嚴重的同大鎮。

   廬江縣小微企業商會籌集到近10萬元的愛心款物,慰問奮戰在抗洪搶險一線的英雄子弟兵。廬江縣馬拉鬆協會為駐紮在白山鎮明德小學的抗洪子弟兵,捐贈毛巾、牙膏、牙刷、洗發液等生活物資2.5萬元。

   廬江建築業協會在縣民政局協調下,慰問泥河、龍橋、白湖等3個鎮10餘戶受災“五保戶”,先後棲鳳嶺養老院等安置點捐贈16萬元生活必需品,關愛幫助困難群眾。廬江縣食用菌協會了解到冶父山棲鳳嶺鎮敬老院安置點缺少家居物資,主動購買、現場組裝好92套簡易衣櫃,價值1萬多元,讓老人住得更舒心,並捐贈1車蘑菇改善老人夥食。

   廬江縣青年企業家協會先後赴同大、石頭、白湖、白山等4個鎮,捐贈方便食品、飲用水、烘幹機等物資,累計捐贈1.25萬元物資、資金2.65萬元,為一線防汛人員和受災群眾提供強有力的後勤保障。廬江縣愛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第一時間采購60個衛生應急包裝桶送到礬山鎮災民安置點,發放愛心企業捐贈的130箱生活物資。廬江縣陽光公益協會組織15名愛心理發師,深入災民安置點、搶險官兵駐地開展“陽光義剪”活動10餘場,直接服務群眾、官兵2100餘人;20餘名誌願者主動為白湖鎮抗洪一線勇士、廬城鎮環衛工人送去價值2萬餘元的男士短褲、雨衣、雨靴、手套、礦泉水、口罩等物資,多次組織近150餘人次的誌願者參與城區環境清理、路麵清淤、垃圾清運等工作。

   廬江心理谘詢師協會利用人才資源優勢,組建心理谘詢服務團隊,開通心理谘詢服務熱線,提供受災家庭或因災無人照看嬰兒心理健康托管服務等,先後多次組織10餘名心理谘詢師和誌願者,深入10餘個災民安置點,慰問受災群眾,開展心理疏導服務500餘人次,麵對麵地做好轉移群眾心理調適工作,幫助群眾穩定情緒,樹立生活信心。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關鍵時刻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積極作為,服務群眾,在這次抗擊汛情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閃耀黨政>

   在這次防汛戰中,縣鄉鎮村的黨政領導班子是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在抗洪一線,他們與解放軍子弟兵們一起商討救援方案,在安置點他們安撫慰問受災群眾,在災後的良田裏組織生產自救。

   8月5日,同大鎮魏蕩村55歲的黨總支書記左作鳳正在帶領村民們處理沈家橋15組小南河北堤處一處險情,因這裏發現了5個狗獾洞,嚴重威脅著堤防的安全。她說:“我們第一時間到現場,首先做的一個是調人,第二個是調花膠皮,然後叫人把它鋪開,兩邊披上,為了不讓水滲進去,把這整個路麵都鋪上了,多用一點花皮,把兩邊都鋪好了,然後水就不能滲進去,就不會塌方了。”自從防汛工作以來,左作鳳每天隻能睡兩個小時,她不分晝夜帶領村民巡堤,來來回回跑五六趟,在埂上查險、查滲、查漏,發現問題,立即解決。她的手機響個不停,每天要接到三四百個電話,調人員,調物資,指導處理險情。

   孫良傑是廬江縣萬山鎮人大主席,負責長崗初級中學安置點管理。從7月21日第一批來自同大鎮的撤離群眾住到這裏起,他就再也沒有回過家。孫良傑介紹說:“安置點啟用以來,已騰出教室陸續安置117名轉移群眾。我們設立後勤保障組、衛生保障組、維穩安保組、誌願服務組等,落實落細各項工作。目前安置點內的受災群眾已得到了妥善有效的照料,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我已經和安置點的群眾搞熟悉了,如果換人接替我,可能又要有一個和他們熟悉的過程,還不如我一直待下來為大家服務。”

   百年一遇的洪水讓冶父山鎮農作物受災嚴重。連日來,當地政府積極組織人員和機械開展生產自救,努力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安徽省福佑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湖羊飼料生產企業,2019年,他們在冶父山鎮棲鳳嶺村流轉1000多畝土地種植青貯玉米。前期的強降雨造成玉米地發生內澇,導致玉米秸稈大麵積發黃,結出的青貯玉米陸續出現發黴。近期天氣雖然放晴,但大部分玉米地被水浸泡後導致機械無法下田作業,冶父山鎮副鎮長丁玉玲說:“我們第一時間聯係了縣保險公司,給予現場定損,同時我們在全鎮範圍內大量組織了貧困戶參與這個搶收工作。”在鎮村的幫助下,目前每天有40多名貧困戶參與現場搶收。這不僅為企業補充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為貧困戶拓寬了增收渠道。冶父山鎮棲鳳嶺村脫貧戶陳家說:“到這裏來幹,80塊錢一天,中午還管一餐飯,多少還能掙一點。”丁玉玲補充說:“下一步我們還將聯係農技部門,在災後補種的環節給予指導,力爭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

   <環衛橘橙和城管蔚藍>

   7月22日,隨著廬城內澇的消退,縣城管局組織環衛工人走上街頭,修複城區市容,消除路麵安全隱患,確保環境幹淨整潔,市民出行方便。部分地段,砂石被雨水衝上路麵,縣環衛所立即組織環衛工人和機械趕赴事發地點,開展清障,保障過往車輛安全通行,幫助臨街商鋪,清理被雨水浸泡後產生的垃圾。

   <淨化純白>

   雖已進入末伏,但陽光依然強烈,“秋老虎”持續發威,肆虐江淮大地。眼下,遭遇超百年一遇洪澇災害的我縣災區醫療衛生秩序恢複的怎麽樣?能不能滿足受災群眾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近日,記者走進洪水逐漸減退的石頭鎮,實地探訪災後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情況。

   石頭鎮衛生院院長萬平對記者說:“受災期間,石頭鎮醫療衛生單位始終堅持‘人民群眾健康至上,大水到哪裏,災民在哪裏,醫療服務和衛生防疫就做到哪裏’,為受災群眾提供醫療服務、健康指導和宣傳,全力做好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確保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鏡頭下,望城村過渡衛生室醫護人員王光明向記者展示隨身攜帶的“百寶箱”裏,鄉村醫生常用的東西應有盡有。他現在已經67歲了,但退而不休,一直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王光明除了日常坐診和出診,還要到石頭鎮初級中學安置點為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測量體溫,提供駐點醫療救治衛生防疫服務。麵對老伴的埋怨,他說:“受災的許多村民等著我看病呢,再累再辛苦也不能歇著。”從王光明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鄉村醫生的濟世情懷。

   後記:風雨過後見彩虹!此次抗洪戰鬥中,他們一直守護著我們、我們的家園,不顧日曬雨淋,不顧辛苦疲勞,奮戰在各自的崗位,隻護這個城市周全,為我們繪畫雨後彩虹,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寫於2020.9.4 牌樓路5號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