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二九四) 扶貧房
  生意惜敗離家鄉,洪水衝毀暫住房;

   支部領導熱心腸,出資幫忙建新房。

   是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一代又一代共產黨的堅強與核心領導,就沒有強大、富足和文明的新中國,沒有億萬人民持之以恒和矢誌不渝的努力,就不能夠實現中華民族複興的中國夢。

   一個共產黨黨支部,就是人民最基層的戰鬥堡壘,有了這個堡壘,共產黨和人民一起就能夠無攻不可、就能無堅不摧,就能夠戰勝一切一切的天災和人禍,就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是敢於擔當使命的先進組織,是取信於民的精神靈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老百姓安居樂業與文明富足的定海神針。

   其實,小河村黨支部做得就非常不錯,支部一班人憑借過硬作風、聰明才智和堅強意誌在抗洪戰役中打了漂亮的勝仗,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建立了強大的威信,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

   眼下,小河村黨支部在取得抗洪勝利的基礎上,又要開始新的艱巨任務。

   而這個任務就是幫助這個受傷的受害者設法安排一個暫時居住的房子。

   按說,這位姓張的傷者其實和小河村的關係並不大。他的妻子雖然是小河村嫁出去的姑娘,但是他已經是外村張家的媳婦了,所以,按理說他們一家的住宅問題也用不著小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操心。

   但是,雖然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苦口婆心勸說他們一家還是最好克服困難回家居住,如果實在困難的話,小河村還可以在經濟上幫助他們。

   但是,人家這一家人異口同聲地說堅決不回去,否則會被那些討債的人打死的,說以後還要住在那間破房子裏,要是村裏給修理一下就好了。他們說他們一家已經到了這般田地了,也不講究啥了,隻要有地住,餓不死就萬事大吉了。

   要說這一家人的要求也倒是不算高。但是,黨支部和村委會一班人覺得還是不能讓這一家人居住在這樣一個破房子裏,因為畢竟人家男主人公是因為洪水衝擊所住的屋子才受的傷。

   於是,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決定召開一個會議,議題就是商量一下如何安置這個無家可歸的一家人。

   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一夥人思來想去,也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空房子來讓他們住下來。於是,村長就提議幹脆找塊集體空閑地給他一家蓋上三間大瓦房,再給他家買上家具,讓他們一家住得也舒服一點,畢竟人家也是因為洪水衝擊房屋才受傷的。

   大家對這個提議都比較滿意,但是錢從哪裏出呀?在當時建個三間房少說也得萬兒八千元的。

   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又開始議論起來了。議論的結果是集體拿一點,村民捐一點,反正得把這個錢湊起來,盡快給這一家人建好住房。

   張文學一聽這話,趕緊接過話題來,說幹脆就不要讓老百姓捐款了,最近他自己獲得了不少獎金,就自己捐款五千元,村裏再拿出缺的款項就行了。

   聽到這話,大家都高興了,釋然了。是呀,老百姓也不容易,自願捐款的話不但捐不了多少錢,還要費不少口舌呢。

   這樣,建房子的錢就到位了。

   接著,大家都知道張文學在建設學校這一塊工作做得很出色。於是大家推舉張文學聯係建築隊並且催促建築方抓緊開工。

   於是,張文學立即聯係了銅家灣建築隊。其實,人家銅家灣建築隊作為大建築方一般承包比較大的工程,對於這樣幾間房子的活是不屑於來機械設備來人施工的。

   但是,張文學是誰呀?

   張文學這次的活不大,但是張文學是銅家灣建築隊的大客戶呀,張文學是曾經救助過工友生命的恩人呀,所以,張文學要求幹的工程,那必須是有求必應的。

   果然,人家銅家灣建築隊第二天就帶著人馬,帶著設備來開始建房了。

   經過不到二十天的時間,一個方方正正的小院子,和三間大瓦房就出現在距離小河小學不遠處了,張文學又派人把小河小學的自來水給接過去。這樣為客居小河村的一家人建設的一個嶄新、漂亮的新家就誕生了。

   張文學看著這個新房覺得異常可愛,也感覺倍加溫馨。是呀,不到一萬元錢就給他這一家人一個溫馨和溫暖的家,這個錢花得值,這個房建得好。尤其讓張文學高興的事情就是,或許因為有了這個新房,從此就能夠看到他家小孩子張才子的自信的笑臉了。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