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二九三) 救傷者
  洪水毀房人受傷,救治傷員沒商量;

   集體出資救傷員,文學花錢送溫暖。

   在小河村黨支部的正確、科學和高效的指揮下,在小河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尤其在小河村搶險突擊隊的勤奮努力下,小河村抗洪救災工作取得了全麵勝利,經過眾人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堵住了豁口,最後引導洪水順著人們引導的路線乖乖流走,結果減少了巨大損失,讓人們的精神也由惶恐轉入了穩定狀態,從而再一次讓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深入人心,讓共產黨的定海神針作用植入靈魂。

   在諸多因素中,起著最關鍵作用的還是人的因素,一旦人們的意誌堅定,隻要人的精神不滑坡,一切困難都會低頭讓步,人們團結一致,眾誌成城,一切自然界的災害也都是紙老虎,都會對人望而生畏,望而卻步,然後逃之夭夭。

   這不,小河村的黨支部和村民們經受住了抗洪的考驗,打贏了抗洪戰役的勝仗,連老天爺都服輸,連老天爺都笑了。

   隨後幾天,天氣變好,一連幾天都是大晴天,小河裏的水位也陡然下降很多,很快就進入了安全的範圍之內。接著銅鑼河水位也轉危為安,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在抗洪工作稍微平穩之後,小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這才開始關心起那位已經住院的受傷者的事情。

   其實,起初的時候,張文學根本就不認識這一家人。後來,張文學這才了解到這位受傷男人的一些情況。

   原來,這個男人其實是外村的人,倒是這個女的是小河村嫁到外村的姑娘。可是,這個姑娘結婚以後和這個男人一塊做生意,結果去年在做生意的時候被人坑了,賠了錢,生怕別人到家裏要債,所以他們兩人帶著孩子就偷偷回到這個姑娘的娘家也就是小河村隨便找了個廢棄的屋子暫時就住了下來。

   但是,“屋漏偏逢連陰雨”。

   世事難料,這一家可憐的人兒雖然有地方暫時住了下來,但是,正所謂類似於“躲過了初一,卻躲不過十五”的情形,雖然躲過了人害,卻沒有躲過天災。幾十年沒有遇見過的洪水卻其恰恰在他們住了一年多時間就趕上了這個不期而至的洪水,結果這個不幸的男人被突然掉下的屋團壓住了雙腿,導致一個腿被嚴重碾碎導致截肢,另一隻腿雖然保住了,但是走路也走不順當,恐怕今後就要憑借雙拐行走了。

   按說作為嫁出去的姑娘回到娘家應該受到一般的接待,也應該有像樣的禮遇。但是,這兩口人給家裏的關係並不好,這個姑娘的父親去世較早,家裏有老母親也並不當家,雖然也有一個哥哥和嫂子,但是因為有錢的時候不大來往,也不友好,所以即使這兩口子想投奔人家,人家當哥嫂的也不待見他們,所以,最終就鬧了個“舅舅不喜,妗子不愛”的困窘和尷尬局麵,也就落了個大災大難之後沒人管的局麵。

   按理說,這兩口子的落難也輪不上小河村操心。但是,偏偏是發洪水那夜人家住的屋子坍塌才導致這個男人的受傷,當天夜裏的洪水確實也對這個屋子造成了猛烈衝擊,從洪水的痕跡看,當時的水位足夠一米以上,這個水位的力量是可以對這個破舊的屋子造成相當大的破壞威力的。這樣,不論出於對於人權的尊重,還是本著道義職責,還是按照共產黨人的覺悟,小河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對人家的受傷就有一定的責任,那黨支部村委會就要對人家負責到底。

   所以,村委會在經濟非常捉襟見肘的情形下為這個受傷的人新型墊付了醫藥費,其實,說是墊付醫藥費,其實大家也都心知肚明這個錢是不可能回來了,因為此時此刻他們這個家已經是一貧如洗了,下一步要是不能夠會男方的家的話,如果這一家人繼續非留在小河村不可的話,連他們的衣食住行恐怕都得操心。

   張文學雖然不喜歡這兩個大人,覺得這兩口子在孩子麵前沒有盡到責任,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至於讓這麽好的孩子跟著受罪,從張才子這個小學生流露的眼神看,孩子也沒有安全感也沒有任何尊嚴可言,這樣不負責任的父母又怎麽能夠教育出自尊自強又能成才的孩子呢?

   對於這樣令人及咬牙切齒的家長,張文學能夠做的也就是多關心一下孩子,盡量讓孩子少受罪,少作難,少挨餓。

   於是,張文學跟著黨支部書記和村長去了醫院把醫藥費送過去以後,自己又到商店裏買了一些補品,又給孩子買了一些吃的,用的東西一塊送給了這家人,然後張文學又掏出一百元錢送給孩子,讓孩子改善一下生活,讓家長給孩子買一身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

   讓張文學忘不了的是孩子渴求關愛和溫暖的眼神,作為老師,張文學決心盡可能給這個家一些幫助,盡最大努力給這個可憐的孩子更多一些溫暖。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