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二五七) 三步跨欄
  教練到位人歡顏,指導隊員忙訓練;

  文學示範三步欄,籃球直入圈中間。

  生活的美好,在於除了能夠得到眼前的實惠,也還有對於未來的期盼,除了得到看得見的獲得和收獲,也還能夠獲得看不見的利益和好處,還有就是既能夠滿足物質的追求,還更能夠滿足精神的需求。

  總之,生活對努力之人的回饋很慷慨,很大方,對於一個人,隻要他已經努力過,那麽獲得就不是一點兩點,而是多了還多,多多益善。

  所以,當我們經常徜徉在雲淡風輕或者風和日麗景色當中時,如果時間太久了的話,也不妨經曆一些暴風驟雨或者狂風暴雨,那樣我們就獲得了人生不同的際遇,享受生活中迥然不同的經曆,從而自身獲得不同的人生感受。

  有了複雜一點的經曆,就有切身的真實感受,有了不同的感受,就有了對不同感悟的比較,隨之也就有了好壞不同的區分。

  張文學經曆的事情不少,所以張文學的感受也就比較深。

  張文學認為困難就是幹事創業人必須經過的一道坎,真正的漢子對於困難無需回避,無需恐懼,而要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勇氣直麵困難,開動腦筋,然後想方設法克服困難,然後通過一步步努力克服困難,最後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和人品上的成熟。

  同樣,人生中的暴風雨同樣也是成功人士曆練人生的不可多得的財富。

  “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

  沒有人不喜歡彩虹,所以人人都要經曆風雨,既然人生需要經曆風雨,那每一個人就要信心滿滿、豪情萬丈地接受風雨的考驗吧。

  既然暴風驟雨一定要來,那麽你就盡情享受暴風驟雨帶給人的樂趣和刺激。與其心灰意冷、傷心失意地苦等暴風雨自然離去,就不如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在雨中盡情跳躍歡快的舞蹈,在風中引吭高歌一首歡快的歌曲,表達一下對遠道而來的暴風驟雨的深情厚誼,抒發一下才子佳人多愁善感的複雜情懷,釋放一下內心長久壓抑的悲憫苦悶,放鬆一下一直緊張的內心,讓自己的身心從外到內經受一次徹頭徹尾的自然洗禮,洗去塵世間的喧囂和浮躁,洗去內心世界的怯懦和自卑,從此以一個嶄新的麵容,用一個強大而自信的內心去披荊斬棘,揮斥方遒,然後在人生的各種曆練中脫穎而出,成為人見人愛的真正英雄,然後在自己從事的偉大事業中從成功到勝利,然後一路凱歌創造輝煌,讓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鮮豔奪目,光彩照人,然後成為很多人的楷模和榜樣,功德光芒萬丈,英明流芳百世。

  所以,在暴風雨中唱歌和跳舞,的確是個好主意,雖然一般人不一定做到,但是,一般人也要努力去做,時間久了也許能夠做得很好。

  但是,人家張文學不是一般人,張文學在每一次遇到像暴風雨這樣困難的時候,總是不恐懼,不膽怯,雖然沒有在困難麵前盡情歌舞,但也沒有止步不前,而隻是開動腦筋想辦法,所以每一次都能夠扭轉乾坤,每一次都能夠“風雨之後見彩虹”,每一次都能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眼下,張文學高興的事就是自己給這幫還打籃球的孩子聘請了一個好教練,現在教練已經走馬上任,開始對孩子們籃球訓練的指導了。

  張文學經過籃球場時候,馬教練正好在教孩子們“三步跨欄”的投球動作,馬教練果然是一個籃球高手,起步、跨步然後身體騰空,接著投球,然後籃球就穩穩進入欄板上的籃筐裏,不偏不倚地從金屬籃圈中落下,馬教練投的球真是美好極了。

  張文學也是經常打籃球的人,雖然當教練不一定合格,但是打籃球還是有一定水平的,也屬於籃球愛好者係列。

  此時此刻,一看到馬教練的三步籃得心應手,而又嫻熟,張文學頓時感覺手癢癢了,於是張文學走到籃球場邊上,打算抽個時間自己也摸一下久違的籃球,運氣好的話,也能夠像馬教練一樣,給隊員們示範一個精彩的上籃動作。

  其實,在張文學已走上球場的那一刻,馬教練已經會意張文學的意圖,憑借這麽多年當籃球教練的經驗,再加上“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覺,就知道張文學已經手癢癢了,想給學生娃娃們表演一個好球動作。

  於是,當張文學接近籃球架之下三米線的時候,馬教練直接把一個好點的籃球投給了張文學,同時吩咐隊員們看一下三步籃的投球動作。

  接著,張文學接過籃球,在三米線外運球、然後單手撿球,擋球穩穩在手時候,張文學用力蹬腳,邁左腳,接著騰空右腳,然後雙腳同時向上盡力騰空,接著雙手舉球,然後用力向籃板上的籃圈投球,接著,被拋出的籃球乖乖地畫著弧線穩穩地落入籃圈,不偏不倚,籃球根本沒有任何碰觸金屬籃圈的跡象,就妥妥從籃圈的正中間落下來,這個三步籃投出的球美妙絕倫,令人佩服極了。

  接著,籃球場上想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馬教練和隊員們完全被張文學囂張的精湛球技給折服了,學生隊員們更加佩服和崇拜這位和藹可親但是又無事不通的偉大校長。

  張文學也很得意,畢竟自己好長時間沒打籃球了,一下子投出這樣漂亮的球,連自己都很吃驚。但是,無論如何,自己沒有辜負馬教練的希望,自己也有了麵子。

  張文學想,實力決定臉麵,是的,今後要繼續練就超人的實力,將來才能夠保持住自己的麵子,所以,繼續努力做好工作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