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二零零)? 多板教學
  形勢大好很喜人,教學方法要創新;

  四麵黑板方法新,充分演練獲冠軍。

  張文學的腦瓜確實是很聰明的,這個聰明倒也不是說張文學上學的時候,動腦子有多快,雖然人家張文學上學的時候,也的確動腦子也不慢,人家做題啥的效率也相當高的,這裏隻是說張文學的點子真不少。

  好點子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而且這筆財富會讓人擁有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就像一個注滿了優質汽油的嶄新馬達,一經發動,便馬力十足,動力超強,然後風馳電掣地急速前進,瀟瀟灑灑地奔向目的地。

  張文學之所以開始布置四麵黑板,原因當然是因為提高教育質量的強烈需求。

  張文學是一個聰明的人,閑來無事的時候,總喜歡琢磨一些事情,特別是喜歡反思自己做過的事情。

  當然,思考的結果是有利有弊,事情的性質是有正的一方麵,但也有反的一方麵。

  張文學也思考自己擔任校長以後所做的各種事情。

  張文學覺得自己主要做了兩個方麵的工作,一是通過加大投入,實行多勞多得和優質優酬的機製調動了老師們的積極性,使得老師們勇挑重擔,積極多承擔任務,使得原本缺少教師的局麵絲毫不耽誤任何工作,而且各方麵工作都有很大起色。

  張文學做的第二個方麵的工作,說句實在話,主要在學校建設工作。當然,張文學也給家裏做了不少貢獻,但那是自己的家事,也就算是題外話了。

  要說張文學為學校建設花費了很多的心血,耗費了很多的精力,當然也經受了不少的考驗,也遇到過不少的困難,尤其是經常遇到沒有錢還想辦成事的困難。

  即便是張文學自己看到小河小學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自己都感受到了驕傲和自豪。

  是呀,看看小河小學寬大的大門,花團錦簇給人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綠色盎然讓人呼吸到世界上最最新鮮的空氣,感覺到美好生活的絕美滋味。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氣勢恢弘的健身廣場。那矗立在上方的一排排高大的綠色金屬籃球架,在紅白相間的塑膠場地的襯托下,就像一個個張開巨口的雄獅,英姿颯爽,威武雄壯,一副氣吞山河的英氣讓人產生噴薄欲出、騰翔萬裏、一路飛奔的向上力量;

  而籃球架子的底座是一大塊一大塊的鐵製長方形鐵塊,穩穩當當,結結實實,一種踏石有印、抓鐵留痕的堅毅神態讓人感覺置身在鋼鐵般長城下,就像生活在慈祥聰慧母親的腹中一樣有安全感。

  在高標準運動場的南邊是標準大操場。放眼望去,畫著一圈圈白線的紅色跑道,在周圍綠色莊稼的映襯下,顯得是那麽不一般,是那麽鶴立雞群一般地突出,猶如孩子們與日俱增、不斷成長的進步姿態;紅與綠兩種顏色的對比是那麽強烈,襯托出大操場火紅的色彩,映射出運動讓人無限快樂的無限生機和活力。

  在大操場的北麵,是三排整整齊齊的平房教室。看看那在太陽下熠熠閃光的紅瓦,錯落有致、整整齊齊、步調一致,恰如閱兵式上整裝待發的受閱士兵方隊;那一致打開的窗子,那窗框表麵綠油油的色彩,讓每一個孩子每天都看到春天的盎然生機,那清澈透亮的玻璃,讓人知道即使在白雪皚皚的冬日太陽公公也能夠送去最溫暖的旭日陽光。

  走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四麵牆壁上安裝的四塊大黑板,毛玻璃粗糙厚重,那精美做工的黑板,讓莘莘學子在泛著綠色色彩的毛玻璃黑板上寫出世界上最美麗的文字;一路陪伴著學生娃娃們從偶爾的誤區中堅毅走出,從暫時的失敗裏機智地吸取教訓,然後用擲地有聲、踏石有印的堅實心態走向美好的未來,然後心悅誠服、全心全意地開拓未來的世界,去報答和回饋那些曾經嘔心瀝血、掏心掏肺幫助過自己的人們。

  每當一個人心想事成的時候,是何等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或許隻有低頭沉思過,辛勤耕耘過,努力追求過,曾經失敗過,失而複得過的人才有這種愛恨交加的複雜感悟,才有這種苦盡甘來的深切體會。

  每當張文學漫步在大操場上,運動在運動場,走在硬化好的水泥道路上,張文學都有欲哭無淚的酸楚感覺。

  因為在小河小學的每一個新增加的設施裏麵,張文學的感覺頗有些與眾不同。除了眾人普遍感覺的實用和美好以外,在張文學的大腦裏麵,更多想到的是當初建設想法的無助,建設時候的無奈,與建成以後還款時候現實的無情。尤其,在張文學的內心,還有些誠惶誠恐的感覺。建設質量怎麽樣,建設進度快不快,人們對於建設滿不滿意,是否有人對於這個決定有不滿意的態度?

  張文學甚至覺得會不會有人覺得他張文學隻會花錢搞建設呢?甚至懷疑是否有人會送他張文學一個綽號,號稱張文學為“建設校長”呢。

  所以,張文學要急於回到教育教學這一塊,也就是從先前的建設工作上回到教學方麵上來。

  所以,張文學在教室加裝黑板,就是準備進行教學方麵的改革。

  張文學的設想就是加強學生演練的頻率,盡快讓學生學習的成果映入老師的眼簾,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並且把一個班所有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置於四個黑板下麵,讓每一塊黑板成為某一個小組的練習本。

  同時要求教師采用“精講多練”的手段,堅決杜絕“填鴨式”的滿堂灌上課行為,采用“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策略,把舞台交給學生,讓黑板作為使用老師點播的知識和技能的主陣地。

  這個“多板教學法”就這樣誕生了。

  方法是:每一節課先讓學生預習新內容,分布在每一塊黑板附近的小組開始討論學生們在預習環節出現的問題,並且小組內的同學們相互討論來努力解決這些個別學生不會的問題,如果解決不出來,小組成員就寫在黑板上,讓老師來看看這個問題,老師覺得隻有這一個小組有這個問題,就當場給這個小組解決它,如果兩個小組以上有類似問題,老師就當眾對所學生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以後,學生對於新知識沒有疑問了,老師再用極其短暫的時間歸納總結一下,交代一下做題注意的事項,然後各組同時進行在各自黑板上開始演練題目。

  當然,老師布置的題目,可以是同題異構,也可以布置各組不同的題目。

  每一小組成員討論決定讓哪一個小組成員執筆做題,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在自己練習本上做題。

  在四麵黑板上做題的同學全部做完題以後,小組對本小組成員做的題目進行批改和評定。看有無錯誤,有無走彎路費時間現象,有無更簡潔技巧和方法,最後各組討論出最好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然後,老師對於四個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定,分出一二三四四個等級,然後計入平時學習成果檔案,每半學期評出優秀學習小組,並對小組成員進行獎勵。

  這樣,這個“多板教學法”,就在小河小學裏如火如荼展開了,小河小學的師生都嚐到了教學創新的甜頭,教學在活潑越快的狀態下進行,教師和學生都體會到了快樂,教學質量更是大規模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