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一七九) 文學水
  文學挖下文學井,水塔供水水桶中;

  文學安裝熱水爐,熱水直供老百姓。

  人們常說“軍民魚水情”,其實,任何協作雙方都可以具有協作愉快、互相幫助和雙方相長的魚水情。

  比如工人和農民可以構成“工農魚水情”,工農結合緊密,親如一家,既是國家發展之必須的道路,也是革命成功和社會發展的經驗之談。

  當然,學校和鄉村,教師和村民,學生和家長,這幾個方麵的關係那是更加緊密的關係。

  學校是鄉村的一部分,學校占用鄉村的土地,學校資源是鄉村集體經濟的一部分,換言之,學校就是鄉村的學校,學校在資產方麵就是屬於鄉村的。隻不過學校在人事管理和教學管理方麵是屬於鄉教育辦公室的直接管理的。教師和村民那更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教師就是本村的村民,民辦教師和代課教師就是完完全全的村民,隻不過是從事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村民。即便是公辦教師,他生活在村子裏,他的家屬和孩子也是地地道道的本村村民,所以,村民的教師是完全的交叉關係,是親人關係,是親密不可以分割的,是利益共同體。

  那學生和家長關係就不用多說了。那是真真正正的血濃於水的血緣關係。

  所以,學校和鄉村的關係那是鐵板釘釘的“學村魚水情”。

  那代代相傳的感情恰如父子情,情深似海,堅如磐石,即使再劇烈的暴風驟雨不會打開,即便是十幾級狂風也不能夠吹開;

  那血濃於水的感情正如兄弟情,本是同根生,就在一根藤;風雨扯不斷,生死一根繩;骨頭被打斷,仍然連著筋;生死總相依,一直在陪伴!

  了解了這些關係,有了這些認識,那任何一個村小一定和在所在的鄉村以及鄉村裏的村民具有魚水情深的密切關係,具有父子和兄弟之間的良好協作關係。

  村裏用集體經濟建設好自己的子弟學校,提供強大的經濟和物質保障,以確保學校工作的正常運行,同時學校也要向村子裏的村民盡可能地多提供便利和設施,以及知識和人文方麵的幫助,讓他們鍛煉好身體,然後身體力行地幫助孩子們搞好健身和學習工作。

  心若相往,人便趨之。

  思想決定行動。一旦有了思想這個前提,那麽人的行為就會自覺朝這個方向靠攏。

  張文學正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張文學拆掉學校高大的圍牆,主要就是方便老百姓監管學校的工作,既然人家是投資者,當然也有義務和權利參與管理。然後就是在學生不上學的時候,方便老百姓利用操場和運動場健身和活動。

  “誰投資,誰受益。”

  說句實話,老百姓也是最不容易的群體。雖然不容易,但是在建設學校最關鍵的時候,他們“舍小家而顧大家”,勇敢把自己準備給孩子結婚用的錢捐獻出來用以建設學校,他們有的把自己準備給孩子建設新房的材料貢獻出來,用來幫助學校擴建校舍,這是多麽善良的行為呀,這是多麽寬廣的胸懷呀?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張文學深刻明白,作為一校之長,一定要珍重村民們這種大公無私的善舉,一定理解他們對於學校的這種魚水情深,並且一定尋找機會報答這種送真情付出和深深厚愛。

  所以,下一步張文學在為學校師生解決眼前的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先想著村民老百姓的便利。

  現在,教學工作進行得風生水起,這個學期的期中考試成績也已經揭曉。

  期中考試是鄉裏統一考試的,小學學生成績隻需要在鄉裏排名,不用全縣排隊比較。

  照例,小河小學繼續保持各年級各科全鄉第一的名次。

  現在,教學各環節已經理順,教學工作主要由張主任和田老師負責,張文學倒是不過問很細節的東西了。

  此時此刻,在學校硬件建設差不多的情況下,張文學正在考慮改善學生和老師的生活方麵的情況。

  張文學首先要在學校西南角環境好一點的地方挖一口水井,然後建設一個小型的水塔,用水塔裏的水提供給學生、老師和附近的村民,已解決學生打掃衛生和洗漱的問題,同時為下一步的學生和教師食堂建設打好基礎。

  然後在距離水塔不遠的地方安裝一個小型鍋爐,為學生們和老師們提供熱水飲用。

  張文學初步運算,這兩項工程倒也花不了多少錢,大約一萬元左右,覺得可以和承建商簽合同,等到兩年以後,核桃園見效以後再把欠款還上。

  經過聯係,銅家灣鄉建築公司幫忙聯係了鄉上的一家鑽井隊,答應先幹活,以後結賬,同時答應幫助購買鍋爐並且安裝上,至於建設水塔的活絡,則由銅家灣鄉建築公司承建,包工包料,照例是先不談錢,以後有錢再說。

  說實話,張文學也算是銅家灣鄉的大名人了,聯係點事情,那真是爽快,人家那些搞建築的,搞工程的,那真是答應得像掰黃瓜一樣幹脆而且利落。

  張文學當然將計就計,說幹就幹。

  於是,鑽井隊上馬開工。

  在經過不到十天的時間,一眼深達三十米的細井已經形成,然後鑽井隊把直徑大約三十厘米的水泥細管下到水井中,然後安裝了水泵,建築公司在不到五天的時間裏建設完畢水塔,安裝了自來水龍頭。

  為了解決附近村民的飲水問題,張文學專門讓師傅把一排十個自來水龍頭安裝在學校校牆以外,以便附近村民直接可以取用自來水。

  鑽井隊人員又幫助安裝了鍋爐。

  鍋爐上的開水水嘴共設計了兩排,一排在校內,供老師們和學生使用,另一排安裝在學校圍牆以外,熱水龍頭和自來水龍頭一排,但是,熱水龍頭都有文字標牌提醒,寫作“小心燙傷”的字樣,主要提供給在田間幹活的村民,讓他們免受口渴之苦。

  一切都在計劃中按部就班進行。

  過了一周,張文學和鑽井隊的領導開始抽水上塔,然後查看情況。

  在確保沒有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張文學開始放水,先是自來水涼水,然後放熱水。

  張文學為了慶祝這個便民工程,也為了讓村民知道這個惠民舉措,還燃放了鞭炮,一是為了慶賀,二是為了讓村民及早享受這個新的便利。

  村民們早就關心著張文學這個工程,隻不過沒有想到張文學把自來水通出來,以方便村民用水;更沒想到的是,張文學竟然把熱水管也引了出來,用以提供在田間幹活的村民的飲水。

  大家都覺得,張文學真是太熱心了,考慮全麵周到。

  很多村民帶來了水桶,拿來了水杯子,圖個新鮮,趕個潮流,同時也品嚐一下這第一口自來水和第一口熱水的滋味。

  接著,水塔供水。

  大家在鞭炮聲中,蜂擁而上,踴躍接下第一桶水,然後興奮地把水分給拿水杯子等待的人們,分到水的人們,拿起水杯“咕咚”喝下去,頓覺甘甜清爽、回味無窮。

  接著,鍋爐裏的水也已經燒開。

  開水順著鐵管進入水嘴。

  大家按照提示,小心翼翼接水,然後把水分給後麵等待的人們的水杯子裏。

  人們嬉笑著,歡樂著,把熱水在不同的杯子裏倒來倒去,直到感覺差不多了,才仰起脖子鄭重地把不熱不涼的溫水喝下去,接著大聲喊一聲:

  “好喝!痛快死了!”

  人們興奮地看著“文學井”,心裏是真呀真高興;

  人們抬起頭看著“文學塔”,心裏充滿無限希望;

  人們虔誠地提著“自來水”,內心充滿感激之情;

  人們小心地喝著“文學水”,內心覺得比蜜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