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三五) 助學潮
  文學捐樹好榜樣,全體村民都誇獎;

  人們紛紛來效仿,出錢出物助學忙。

  小小一池清水,水清澈透明,波瀾不驚,水波不興,沒有風吹過的時候,那真是水清清,綠瑩瑩,亮晶晶的。

  但是,如果有人投進一枚石子,那麽清澈、安靜的水麵就會蕩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波浪,形成一聲又一聲的水流轉動得聲響。

  這就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張文學捐木材這件事情,就在小河村,乃至銅鑼灣鄉,都蕩漾起了比較大的波浪,產生了極其轟動的效應,就像一縷春風滌蕩了小河村村民的心靈,打開了每一個村民的心扉,給彷徨和觀望的鄉親帶來很多的啟發。

  小河村的村民其實都是好樣的。

  村民們人人都知道,張文學為了小河村的村民和小河村的孩子們的健康和學習真是嘔心瀝血,掏心掏肺地去做一切為了村子和孩子們的各種事情。

  作為同村子的人們,都知道張文學的為人,也真的了解張文學是那種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和前途,都能豁出生命的那種漢子,村民們也深知張文學為了孩子和學校的利益所做的各種犧牲和貢獻。

  可是,人們用眼睛看著張文學舉步維艱的辦學過程,用耳朵傾聽到張文學為辦學校傾其所有的各種事跡。但是,早已經被感動多次,而且已經被感動得流涕的人們,卻不曉得用生命方法去緩解張文學的痛苦,去幫助解決張文學眼前辦學的困難。

  所以,有親情的群眾不缺乏內心的感動,而是缺乏撬動心弦的有效方法。

  張文學捐樹這個事情,還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也可以說:一人喚醒無數人;更是:一招讓所有群眾都開竅。

  小河村的村民看到張文學把自己家裏的樹木都運進了學校,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到小河村所有村民的耳朵裏。

  聰明的村民都在挖空心思,無不冥思苦想同一個淺顯但是偉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既然張文學能把自己家裏有的東西拿出來建設學校,那作為孩子父母村民,作為學校主人的百姓,又為什麽不能也把家裏有用的東西拿出來建設學校呢?

  其實百姓缺少的不是高尚的覺悟,而是起影響和帶動作用的榜樣。

  現在有了榜樣的帶動作用,小河村的老百姓就義無反顧地主動請纓去捐資助學了。

  於是,小河村的村民迅速掀起了捐資助學的高潮。

  然後,小河村的大街小巷裏就有了車水馬龍的熱鬧場景。

  有的村民往排車上裝木材,有的村民把高粱杆裝到車裏,有的把自己家蓋房子剩下的磚裝上車子,總之,隻要是建設學校校舍可能用上的材料統統裝上車子,然後運到小河小學,以供張文學和建築商選用,以便早日把學校擴建工程建設完成,讓孩子們享受新鮮、綠色和環保的環境。

  村民們爭先恐後地把建築材料運送到學校裏,一路歡歌,一路笑語。

  有的村民看見對方鄰居的車子上,裝滿了一大車好幾樣建築材料,禁不住誇獎著:

  “大哥,大嫂,你們兩個真棒!竟然捐了這麽多建築材料,為了孩子也是拚了呀。”

  “這點算什麽,你們聽說了沒有?人家張文學把土地和樹木都搭進學校建設中去了,咱這點東西不算什麽。更何況,兄弟你這些東西雖然不是很多,但是值錢啊,孩子們也會一輩子感激你的。”

  小河村村子不大,而且以姓張的人家居多,所以大家都很熟悉。

  於是,在通往學校的大路和小路上,都充滿了往學校裏運送建築材料的車輛,熙熙攘攘,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大家彼此說笑著,調侃著,誇獎著,不帶任何惡意隻為友誼提醒對方慷慨點的善意的熱潮和熱諷。

  張文學和村委會張主任一看這個架勢,也真是異常激動,嘴裏誇獎著村民的覺悟和熱情,然後,心裏麵熱乎乎、暖融融的,真是有著“雪中送炭”的感覺,感覺無比感動,無比動容,同時又感覺幸福極了。

  一木為樹,眾木成林;一滴水是水,多水成大海。

  “眾人拾柴火焰高。”

  不到兩天時間,小河小學的校園裏就聚集了很多的建築材料。

  張文學覺得:有村民的覺醒,有眾人的支持,沒有幹不成的事情,沒有做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