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一三四)
  競標結束欲開工,緊鑼密鼓準備中;

  文學捐樹首其衝,無數村民受感動。

  張文學經過到村子外麵的田野裏散心以後,心情特別舒服,也特別開心。那感覺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整個身心都輕鬆起來,工作的壓力和不愉快的事情全都拋在了腦後,被放到九霄之外。

  這就是散心帶給人的好處,這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這就是綠色植物給人思想淨化的妙處。

  由此可見,人類和自然界是相互融合、和諧相處的。人離不開自然界的饋贈和給養,自然界也離不開人的嗬護和科學維護。

  據說,常在綠色的大自然生活,不僅可以滌蕩心靈,祛除煩惱,讓人神清氣爽,而且還可以讓人長壽百年呢。

  所以,張文學覺得自己以後一定常去自然界裏麵轉一轉,一來可以讓自己高興一些,以便工作效率高一些,二來,也是更主要的事情,那就是讓自己避免出差錯,以便能夠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少走彎路,減少損失。

  經過田間綠色植被釋放出來的氧氣的滋養,張文學仿佛一下子變得聰明起來。現在,他就突發奇想,能否在校園裏盡可能地多製造一些綠色園地,讓可愛的學生整天生活在幹淨、清新和負氧離子充沛的環境中呢?

  說實在話,這個問題問得相當好。至於答案嘛,那當然是不答自明。

  因為任何人都知道好事好,但是,誰去做?誰能做?

  似乎這個問題也不是很難,因為張文學是誰呀?是校長,是一校之長,是一個說話還算是算數的人,雖然校長也不一定決定很大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個小學校長來說,多種點花,多植樹,搞點綠地啥的,還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張文學對著自己當場就決定要在校園裏多植樹,多種花,多搞綠地,讓學生在綠色環保的環境中快樂成長,然後愉快學習,從而讓學習效率更高,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說實在話,這個事情也真是太好做了。既花不了多少錢,額用不了多少時間,甚至學生們自己都可以快樂地進行實踐活動,幫助一下挖樹坑,栽樹或者種花什麽的。

  最主要的是,這個活動幾乎就是一勞永逸,而且祖祖輩輩都受益的。這就是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淺顯道理。

  想到這裏,張文學覺得自己在經過田間散步和綠色洗滌以後,不知不覺間一下子就變聰明了呢。

  張文學心想:聰明就聰明吧,反正也不是壞事。

  張文學又想,聰明人就要真思考,就要把壞事做好,把好事情做得好上加好。

  但是,張文學自己頭腦非常清醒,對於自己的評價也比較客觀公正。

  張文學覺得自己也不是做得很好。因為,每一次在遇到工作上的困難的時候,總是犧牲自己家的利益。雖然,張文學的父母深明大義,妻子也義無反顧。但是,張文學想,多虧自己沒有當多大的官,要是當大官的話,豈不要為了自己的事情而傾家蕩產了嗎?

  張文學也不知道人家是這樣當好父母官的。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人家會當領導的,即使風清氣正、兩袖清風,也絕不會把家裏的東西都貼補幹淨,然後讓自己的家人去喝西北風的。

  說到底,張文學還是不會當領導。從這個角度上講,張文學還要學習當領導的藝術,然後學會處理好工作單位利益和家的權益之間的關係。

  想到這裏,張文學覺得自己努力的空間還很大。

  但是,自己家裏做的這點貢獻值不值呢?

  當然值得,小河小學擴建工程得以成功,然後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不爭事實。

  隻是,張文學也要把家裏的事情處理好,不能讓家裏的生活質量下降,不能讓家人背上利益受損的思想包袱。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張文學憑借聰明的大腦和滿腹的經綸一定處理好這個事情的,對此,張文學胸有成竹,信心滿滿。

  想到這裏,張文學又輕鬆下來了。

  隻是,短暫輕鬆之後,張文學又開始了對於工作的思考。

  工作,工作。隻要想做,總有做不完的工作。

  張文學現在又回到了小河小學擴建工程上來。

  工程總是千頭萬緒。

  雖然,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小河小學擴建工程也算是通過競標以後,名花有主了。但是,材料的準備已經提上日程。

  反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即使再優秀的工程隊,如果沒有建築材料的話,那也隻能是紙上談兵,那也隻是好看不實用的海市蜃樓罷了。

  所以,工程材料的準備十萬火急,但是,張文學的手裏隻有兩萬塊錢,這些錢恐怕隻夠工程隊的預付款。即便是央求一下施工隊長,那也隻能最多能夠留下一萬元權當材料急用款,這部分錢除非不得已,是不能輕易動用的。

  也就是說,張文學的工程材料等於一片空白。

  其實空白也不可怕。關鍵是,怎麽才能打開局麵,怎麽弄來這第一批建房子的材料。

  當然,作為一名國家教師,既不能去搶,也不能去偷,作為一個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愛人,也不能拆了自己家的房子,以便用材料建設學校,讓父母和妻兒露宿街頭。如果那樣,張文學就不是好兒子,不是好爸爸,當然也不是好丈夫。

  所以,張文學不能再做“損私利公”的事情。

  但是,工程的材料還是要從自己家裏多琢磨一些。

  聰明的大腦有智慧。張文學不虧是聰明的人。經過冥思苦想,張文學終於想到了一大筆工程的好材料。

  那就是自己家裏的楊樹林。

  反正,自己家裏的土地要拱手讓人了,反正樹林也保不住了,那索性用那些樹當屋圓了。

  張文學粗略掐指一算,接近一畝地的幾百顆大楊樹,全都能排上用場。

  粗一點的大楊樹,可以做成門窗,碗口粗細的可以當屋團,其它的也能讓木工師傅籌劃著使用。

  張文學很快把捐樹這個事情給父母和愛人說了,說來也奇怪,竟然得到家人的一致同意,而且,家人都誇獎張文學這個點子很好,既解決了處理樹木的難題,又能物盡其用。

  好事不用多磨,好事越快越好。

  於是,張文學在村子裏找了幾個人,帶著工具,雖然不是“三下五除二”這麽容易,但是也沒有費“九牛二虎之力”,就把樹砍完,接著用排車把楊樹運到校園裏。

  在寂靜並且幹淨的校園裏,於是就多出了兩大垛木材,高高矗立,靜靜等候著被派上用場。

  鄰居們遠遠看著校園裏的樹木,爭相述說張文學的慷慨無私與超大貢獻,無不感慨張文學是一個優秀的校長。

  張文學捐樹的好消息也像長了翅膀一樣,被人們口口相傳,喜聞樂道,然後不脛而走,傳遍了整個銅鑼鄉的整個大地。

  小小樹木,在張文學的手裏,就小材大用,就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