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二七) 征地
  三把火燒景象新,士氣高昂育新人;

  擴建校園先征地,征地過程很艱辛。

  張文學燒過三把火以後,小河小學所有老師們的熱情都被點燃,老師們的工作士氣空前高漲,而且老師們的工作作風更加嚴謹,工作節奏加快,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整個小河小學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上一次召開表彰獎勵大會以後,張文學帶領學校幾位負責老師又完善了日常教師超額工作量的獎勵細則,然後並在學校大會上經過全體老師們討論通過,然後已經在九月底結算了老師們應得的超課時或者超工作量補助,大家幾乎每個人都拿到一百多元的超付出補助,再加上暑假剛發的數目不菲的獎金,大家感覺小日子殷實了好多。老師們除了花一些錢孝順父母以及給孩子買點東西,也都著實犒勞了自己一把。

  有的老師給自己添加了幾件新衣服,穿在身上,人們容光煥發,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讓人眼前一亮,讓人耳目一新。

  張文學感覺,隻有老師們穿得幹幹淨淨的,這才有老師的樣子,這才令人肅然起敬,這才讓學生有敬畏意識,這才在人們麵前有個良好的形象,從而不讓社會人看清,反而讓人們對老師,尤其對知識刮目相看,這才真正能夠體現知識的價值和有知識人的分量。

  從這個意義上講,張文學覺得自己作為校長,有責任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滿意,讓領導放心,尤其要最大努力讓老師們工作和生活兩方麵都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讓老師們的家庭幸福和諧,讓老師們工作得有威嚴感,讓老師們活得非常有自尊心和幸福感。

  一個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立的學生;一個窮酸的教書匠不會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也激發不了對於未來教師職業的向往。

  從這個意義上講,張文學覺得自己做得還很不夠,下一步要想方設法繼續為辛辛苦苦付出的老師們謀福利,在教學方麵激發更大潛力。

  因此,當新學期工作走上有序軌道上以後,張文學就想盡快擴建校園,實現“擴張規模、提高質量”的目標。

  當然,想事情是一回事,做事情又是另一回事。

  征地這樣的事情,的確是令人頭痛的事情,尤其學校又是弱勢單位,既無多少錢,也沒有多少權利,所以做起這樣難於上青天的事情,自然如登天一般困難。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張文學額偏偏是不信斜的人。張文學反而覺得隻要心誠,沒有事情辦不成。也就是說: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於是,張文學就開始搞調查,想辦法,開始為學校整地工作做些先期調研工作。

  從學校規劃和布局看,學校擴建要向南發展,也隻有南部沒有障礙物,但是南部土地是大片水澆地,而且學校需要征用的這片責任田的主人也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主家,拿下這塊硬骨頭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張文學覺得這次征地恐怕真的不會很容易,可能要有一場硬仗要打。

  但是,“真金不怕火煉”。

  張文學就是喜歡挑戰,在挑戰中提升智慧,在挑戰中曆練才能,也隻有在挑戰中成就自己。

  當然,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即使勇敢也不能莽撞,也不能亂了方寸。於是,張文學把有關情況向村裏的黨支部書記和村長進行了匯報。所幸,村長和書記都支持張文學擴建新校的想法,都一致答應一定想辦法促成這件好事情。

  於是,書記和村長親自找了學校南邊責任田的主人,和他商量征用土地的事情,但是,被人家男主人和女主人異口同聲地無條件回絕了。

  後來,書記和村長又好說歹說,把好話說了一籮筐,這家的主人這才同意可以用其它水澆地進行置換。但是,前提是水澆地,必須是一大塊整快的地,不能是不好的土地,還必須離家不是很遠的土地。

  其實,這塊地的主人也明明知道,村裏哪能拿出這樣的優質土地?村裏預留的土地隻有在村子南邊嶺上的幾十畝山嶺薄地,根本沒有可以置換的好的土地。

  而且,村集體裏也沒有錢可以給土地的主人。這下,征地的事情可不就成了“難於上青天”的天大難題了嗎?

  於是,村長和書記知難而退,和土地主人的談話也就不歡而散。

  急切盼望好消息的張文學,一聽書記這樣一說,免不了傷心一番,接著,書記、村長和張文學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回到家裏,白天張文學冥思苦想,夜裏張文學又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但是也沒有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答案。

  張文學的愛人李淑媛和爸爸、媽媽都看出了張文學的心思,甚至也大概知道張文學肯定在學校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

  知兒莫如父母,疼人比不上愛人。

  於是,張文學的父母讓兒媳婦李淑媛代表家人問一下張文學究竟哪裏出了問題,然後家裏幫忙共同獻計獻策,以便迅速加以解決困難,解決張文學燃眉之急,了卻孩子心事,讓張文學盡快高興起來。

  當然,作為愛人,李淑媛很快就了解到了張文學的困難,於是,大家商量著可以用咱自家的土地和他家的地置換,麵積也差不多,反正也都是水澆地。

  “解鈴還須係鈴人。”

  關鍵時候,還是家人是最堅強的後盾。還是家人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

  “心有靈犀一點通。”

  其實,張文學在內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但是,張文學有點不敢,也不忍心提出這樣苛刻得甚至難以接受的條件。為了公家的事情,他張文學這個當校長的人,要搭上自己家肥美的責任田,換取山嶺薄地,才能擴建學校的規模,那豈不是損了自家的利益來幫助公家的事情了嗎?這種“損私肥公”的做法值不值得?

  當然,張文學認為這種舉措如果能促成學校擴建這個任務,這點舍得還是值得的。

  畢竟,公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很大,自己家裏的事情再大也大不了哪裏去。

  可是,對於父母和愛人,張文學雖然也感覺到了這份如同大海之深的濃濃的愛,但是,對於視土地為命根子的農村人,尤其是對於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爸爸和媽媽,放棄肥沃的土地,簡直如同要了他們的命一樣的感覺。

  當然,從麵上看,爸媽和愛人都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情願,當然,他們都是為著不讓張文學痛苦而來的,也談不上什麽為公為孩子們的大道理。

  但是,無論如何,張文學對於家人的這種慷慨割舍之恩還是沒齒難忘。

  接下來,征地工作就很順利開展了。因為張文學家裏的地又好,又都是水澆地,而且都距離村子比較近,所以,被征地的主人也知道擴建學校是好事情,任何人也擋不住的。所以,征地任務很快就完成了。

  當然,村裏村長和書記也知道張文學一家人忍痛割愛所進行的這個偉大善舉,他們一家的作出的巨大貢獻足以讓小河村的全體村民感恩戴德一輩子。

  當然,老實人不會吃虧的,即便一時吃虧,也不會一輩子吃虧的。

  村子裏一班領導人,也非常想補償報答一下子張文學一家人的巨大付出和無私善舉。於是,村兩委決定,把村子裏預留的五十畝荒山薄嶺土地,全部分配給他家。

  即便如此,村委會領導和全體村民對張文學一家的貢獻也都津津樂道,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稱讚這一家人的豐功偉德,感恩這一家人對全體村民的傾心付出。

  學校整地工作一結束,張文學就釋然了,當晚睡了一個一覺到天亮的好覺,還夢到自己修整一新、宏偉美麗、寬敞明亮的新校園。

  是呀,嶄新、美好的新生活就要開始;新一輪開拓進取、蒸蒸日上的事業即將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