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七十一) 買電視
  人逢喜事精神爽,物質精神需求旺;

  買台電視迎新春,家人娛樂看新聞。

  張文學擔任了小河小學副主任以後,工作更加忙碌起來,有的時候要在學生放學以後加班工作。但是,無論多晚,爸爸媽媽要等文學回家再吃晚飯。而且,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工作那麽辛苦,所以盡量搞好家裏的生活,盡量每周吃上兩頓肉,吃上一頓魚肉。這樣,就能夠讓孩子精力充沛地幹好工作,畢竟身體是最重要的。

  張文學呢,倒是也非常體貼家長的辛苦和疼愛。也總是要求爸媽先吃飯就行,也不用等著他一塊吃飯。但是爸媽也沒有同意他的要求,畢竟家裏總共才三口人,再分成兩夥吃飯,顯得多冷清啊。

  時間到了一九八八年底的時候,由於農村實行聯產責任製的原因,大部分農村家庭都過得好起來了。在村子裏,家家都有吃不完的糧食,當時已經以小麥為主食了,生活條件已經大為改善。有的家庭把吃不完的糧食賣給糧食收購商人,然後把錢存起來,有的家庭勞動力富裕,就做起了生意,當上了個體戶,手頭也掙下了不少的錢。所以,那時候的村民手頭的錢寬裕起來了。

  錢袋子一鼓起來,思想也要蠢蠢欲動。這不,不少村民都坐不住了,都想花點錢買一點高檔商品。那個時候,自行車、縫紉機和手表是傳統大三件高檔商品,一般是女孩定親時候必須的三大件禮物。但是,更為高級點的奢侈品那就是電視機了,誰家如果能買上一台十七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那就是萬元戶的替代名詞,那真是了不起的事情了。如果擁有一台電視機,那村民都特別認為這一家特別有錢的。如果這家有個小夥子要娶媳婦或者有姑娘要出閣,那真是會被當地媒婆踏破門檻的,那就不用愁對象了。

  所以,在那個時候,電視機就是衡量家庭財富的重要參考指標。令人高興的是,那時候家裏買上電視的人們也非常友好和慷慨。無論誰家買了電視,都會馬上擺在自己家裏的大八仙桌子上,歡迎或者邀請鄰裏眾人來家觀看,鄰居們也沒有外人,大都是本家本族的一大家子裏的人,所以也不用客氣,誰家先買了電視就直接去看就行了。

  當然,每晚上看電視的人真是多了去了。小院子不大但是人山人海,先是擠滿了屋子,然後就擠滿了院子,最後沒辦法,有的買電視的人就幹脆把電視搬到大門口,讓觀眾在街道上看電視。

  說實在的,人太多的時候,其實觀眾就真影響了主家的生活。你想呀,這麽多人在家,就連主人的來回走動都成了問題,而且自己家的生活的方方麵麵也同樣被直播給觀眾了。而且,光上廁所這個事情就夠煩人的,家裏小廁所容納不了幾個人,再加上電視節目很吸引人,有的小孩根本就不去廁所,直接就地解決問題,到了第二天早晨,還要全家興師動眾打掃衛生。

  但是,事情又很無奈。那時候,如果誰家買了電視機,關上門自己看,那就被人鄙視和笑話得一輩子抬不起頭來。所以,不少人寧可浪費電,寧可家裏亂,也要“舍命陪君子”看電視,免得被人看不起。

  當然有電視機得家庭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是換來的是好名聲和好口碑。

  但是無論如何,當然要感謝那些人得無私無畏得慷慨付出,讓那些孩子也度過了那麽一段充實得歲月,給沒錢人家的孩子留下了那麽多美好的回憶,讓他們了解世界的精彩內容,了解了那麽多國家大事和新聞時政,從而幫助他們走出了鄉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世界在變我也變,村民變富我富足;

  大家擁有我要有,買台電視孝父母。

  張文學雖然整天忙於學校的事務,可以說忙得不可開交,但是,張文學不是工作狂,不是書呆子。張文學是一個有思想、有學問又有思路的年輕教師。

  茶餘飯後,張文學也經常和父母談家長裏短的事情。當然,學校裏的事情張文學說得少一點,因為父母也不是很懂,所以也不太關心。還是父母說家裏的事情比較多一些。無非就是誰家小子訂婚了,誰家姑娘出嫁了,誰家買了電視機了,還有就是昨晚在誰家看了什麽好電視節目了,等等的事情。那語氣,好像人家的好事情特別多的樣子,特別羨慕的神情和樣子。

  張文學本人倒是不太羨慕這樣子的事情。張文學天生就不是特別講究物質追求的人。相反,張文學覺得,越是沒有思想的人,越是沒有學問的人越是追求虛榮和物質利益,越是沒有文化的人越沒有自信,非得要拿很多的物質來填充自己知識的空白和空虛。

  所以,空虛的大腦要物質,充實的大腦要空隙。

  但是,人畢竟是社會的人。而且物質帶給人的利益最直接,最實惠,最明確,最實際。所以,生活可以離開虛榮但是離不開物質。

  與其幸福地徜徉在高尚裏,不如平淡地生活在物質裏。

  於是就有了這樣的關於女孩幸福的版本:

  “寧可坐在寶馬車裏哭,而不坐在自行車的後座笑”。

  不去分析別人幸福的評判標準。但是,幸福還是眼前享用的好,眼前看得見的好。

  張文學雖然不常去人家去看電視,但是也是去過兩家看過的。雖然主人家也很熱情,但是還是有點寄人籬下的感覺,雖然感覺不是很明顯,但是內心裏麵還是有一絲的。所以,張文學覺得爸媽肯定有過這樣類似的忐忑不安的想法。尤其在上一代人內心裏,還是有點虛榮心的,如果生活過得不如人的話,還是很沒有麵子的,即使節目再好,也填充不了內心的不安。

  於是,聰明的張文學想為家裏做點什麽事情了。

  張文學家裏的經濟條件也算可以。糧食夠吃,還能賣上一點錢,除了家裏基本開銷,就是給爸買點藥,也基本夠用了,雖然張文學也給家裏一些錢,但是,媽媽最多留下幾十元貼補家用。張文學每個月能發一百二十多元錢,除了給母親一些錢,其它的錢,都被他放在自己用的抽屜裏了,抽屜也不用上鎖子,方便家裏拿來使用。所以,張文學這一年多來,也不知道自己攢了多少錢。

  但是,張文學現在打算買個電視機孝敬父母了,就要清點一下自己攢的錢了,看能夠買個什麽級別的電視機。

  張文學打開抽屜,把錢清點一下,發現竟然有一千多元的存款,感到非常吃驚。於是,問媽媽:

  “怎麽這麽多錢啊?”

  媽媽笑著說:“傻孩子,錢多不好嗎?”

  張文學仍然不解,問:

  “是不是我給您的錢都沒有花呀?”

  “是呀,我們不用花你的錢,就夠用的。所以,就把你給的錢,每個月都放了進去。”媽媽解釋道。

  “那怎麽行啊?給您的,您就花掉,不要舍不得花。”

  張文學這次真有點感覺不舒服了,接著說:

  “爸媽,攢錢不重要,養好身體才重要。我是公家的人了,工資會慢慢高起來,也不用為我的未來操心。”

  “好,好,以後我們就花,給多少,花多少,這個事情不難。”

  聽了媽媽的話,張文學這才微笑起來,說:

  “這樣才好,我打算周末給家裏買台電視機,你看,村裏已經有好幾台了,咱有錢了也買一台吧。”

  “那是好事呀,你爸也都想瘋電視機了。”媽媽說完就後悔了,偷看了一下老頭子。

  果然,張文學的爸爸就耷拉下了臉,責怪起來:

  “還說我呢,你不整天說誰誰真厲害,買了大電視嗎?自己眼饞電視機,還說我?”

  張文學一看這勢頭,心裏就明白了,於是說:

  “好了,也確實該買了。買個什麽樣的呢?買彩電不太夠,買個十七英寸黑白的能剩一半錢。”

  還是爸爸有主意,說:

  “那就買個十七英寸黑白的吧。咱村子裏大部分都是這個類型的。彩電才一兩台,咱也不逞那個能。家裏留點錢,心裏麵不慌慌。”

  張文學覺得在理,就說:

  “那好吧,我周末就到縣城買過來。”

  到了星期六,張文學就迫不及待地騎上自行車去了銅家灣汽車站,然後乘坐公交車去了縣裏最大的商場,花了五百多元錢買了一台“熊貓”牌十七英寸的大電視機,然後運到了家裏。

  當天晚上,張文學家裏上演了電視節目,並且還有幾個聞訊趕過來看電視的鄰居。

  爸爸和媽媽的臉上堆滿了最幸福的微笑,極其熱情地招待來看電視的各位鄉親,他們內心的感覺好比喝了蜂蜜,很甜,很厚,很香。

  知父母莫如兒子,最孝順莫如孝順在心坎上。

  張文學第一次感覺出錢財創造的幸福這樣實惠,這樣直接,這樣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