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婚事
  (二十二)婚事

  她情,他願,張文學和胡俊山的婚事水到渠成,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兩人即將走向婚姻的殿堂。

  可是,張文芳的父母親倒是不看好這門婚事,原因方方麵麵。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三個方麵的原因。

  首先,張文芳的父母親看不上胡俊山這個小夥子。

  胡俊山,年齡二十三歲,比起張文芳大三歲。雖然媒婆不斷說“男大三,抱金磚”的姻緣,但是,找個比女兒大這麽多的男人當女婿,做父母的心裏還真有點不甘心,有點“羊入虎口”的憐憫、可惜的感覺。

  這第二個原因呢,就是家人對胡俊山這個人不是非常了解。胡俊山,身高一米六六,實際比張文芳高一厘米,但是咋看起來,還不如張文芳的個子高呢,如果文芳穿上高跟鞋的話,胡俊山就更顯矮了。張文芳父母知道,夫妻間最好的個子“黃金”搭配比例是:妻子的個子在丈夫的肩膀以上,耳朵以下。因此,單單從身高方麵,兩人就不搭配,有點“相反搭配”的感覺。

  這第三點嗎,就是張文芳父母對胡俊山的家庭也不滿意。首先是胡俊山的家在山前縣,那是一個大山套,山連山的,土地貧瘠,莊稼收成不好,經濟狀況沒有辦法和銅鑼縣比較的。再則,那裏離張文芳娘家比較遠,有一百多裏路。當父母的,讓女兒嫁到這樣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還真是讓人不放心來。萬一女兒受氣,娘家人都不能及時趕過去幫自家女兒出氣。

  但是,縱使父母一百個不滿意,也擋不住女兒的婚事。張文芳父母都清楚這件事的最後結果。

  “知女莫如父”。張文芳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女孩,自己想幹的事情總能幹成。

  當初,自己不想考高中就沒有去考試;自己想學縫紉就能夠學習了縫紉手藝;當然,她想跟胡俊山結婚,那結婚幾乎是順利成章的事情了。

  所謂任性,就是堅持自己的主張,一意孤行,堅持到底。

  往好了說,就是很有毅力,堅持不懈,即使條件不具備,也要創造條件去堅持,經過努力,經過拚搏,經過動腦筋,經常會享受到“狹路相逢勇者勝”感受;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情,享受到“一覽眾山小”的殊榮。這種任性的人是人才,是精英,是能幹大事情的人。

  往壞了說,就是很頑固,在看似沒有任何可能或希望的錯誤道路上,一意孤行,“一條道走到黑”,不聽建議,不聽勸解,最後單槍匹馬,隻身孤入,最後竭盡全力,拚命掙紮,結果兵敗身亡,身陷囹圄,以失敗的結果告終。任性留給人的是深刻的教訓,繼而任性的人成為反麵的典型。這種人性是頑固不化,是不靈活,是死腦筋,具有這種特性的人就是貽誤戰機、耽誤大事的人。

  那究竟張文芳是屬於哪一種任性類型的人呢?

  當然張文芳應該是第一種任性的人。張文芳頭腦聰明,遇事愛動腦筋,善於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善於預料事情的方向和結局。所以,她是一個能分析,會來事的傑出青年。

  所以,無論父母還是張文學,從道理上,應該相信張文芳的智慧和判斷;從實踐上,隻有相信張文芳的決定才能不給她增添新的煩惱,才能不添亂;從親情上,隻要張文芳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全家人能感覺到的隻能是滿滿的幸福。

  所以,思來想去,全家人基本同意張文芳這門親事。

  還有呢,胡俊山這個人也不是沒有打動人心的地方。

  胡俊山這個小夥子人長得不錯。

  胡俊山個子長得不高,甚至在張文芳跟前還有點矮,但在農村也不算太矮,個頭是屬於還說的過去的一般個子。身材嘛,雖然生在窮山溝裏,卻長得比較壯實,身上有明顯的肌肉,渾身上下顯得比較壯碩的樣子,有種力量在身體裏麵,有點精神頭,有骨子敢衝敢打的猛勁兒。胡俊山圓圓的頭上留著一頭十分整齊的短發,一根一根的頭發像剪短的一根根鐵絲,直直的,硬硬的,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永遠不服輸的勇氣。胡俊山長著一個大圓臉,圓臉上的五官也錯落有致,精彩呈現。粗眉毛,大眼睛,眼球黑,眼珠白,活靈活現不死板;寬眉頭,高鼻梁,圓下巴,嘴不大,紅唇白牙健康色。

  胡俊山這個人很會說話。

  俗話說“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到嘴上”,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要說征服張文芳的其實不是胡俊山的家庭背景,不是張文學的壯實身材,也不是張文學的文憑學曆,而是張文學身上充滿著的向上進取的力量和巧舌如簧的語言技能。

  胡俊山雖然是一個泥瓦匠學徒工,但是他是一個骨子裏麵不服輸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單憑這一點,他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更何況,內心有想法不可怕,能把想法說出來才是真真正正的偉大。那是瞬間打動心靈的靈丹妙藥;那是扣動心弦的天籟之聲;那是兒女情長的實用話題;那是打開婚姻大門的珍貴鑰匙。

  胡俊山就有這種底氣、勇氣和神氣。

  他說:現在家裏窮,以後一定是方圓百裏的大富翁;

  他說:現在房子破,以後一定是鎮子裏最美的院落;

  他說:現在泥瓦工,以後一定是大建築隊的大經理。

  胡俊山骨子裏流露的是骨氣,眉宇間流露的是銳氣,語句裏流露的是勇氣,

  這樣的人,不論是青年才俊,亦或是牛糞,都讓鮮花插起來興奮!

  而張文芳看的,不是實力是潛力,不是現在是未來!

  這不,家裏人不願意都沒有理由,不願意都不忍心。

  接著,張文芳和胡俊山的婚姻立即被提上日程。

  張文學的父親張泰鬥開始著手準備給張文芳買家具等的東西作為文芳出嫁時的嫁妝。

  在當時的條件下,無非就是六大件。他們是:

  一個八仙方桌子,兩把老式扶手椅;

  一個新式大菜櫥,一個雙門大衣櫃;

  一個實木寫字台,夾帶一個小杌子。

  在當時條件下,張泰鬥一家勉強置辦這些嫁妝還是沒有多大問題都的。但是,能否滿足女兒張文芳的願望卻不知可否。這一點,張泰鬥倒是有點忐忑不安。

  於是,張文學試著問文芳:

  “姑娘,六大件夠不夠啊?再帶上你的縫紉設備。”

  文芳笑了笑,說:

  “我什麽都不要,留著錢讓弟弟上大學用。”

  爸爸吃了一驚,以為女兒開玩笑。可是,孩子也沒有和家長開過玩笑呢。

  女兒見狀,說:“真的,爸爸。”

  她說:我們用雙眼可以看未來的美好;

  她說:我們用雙腿可以走好未來的道路;

  她說:我們用雙手可以創造美好的未來。

  孩子一本正經,孩子信心滿滿,孩子底氣十足,

  作為家長,隻能給予孩子衷心的祈禱和滿滿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