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聚餐
  (十五)聚餐

  中午一點的時候,張文學吃完了田老師做的美食,也到了通常中午休息的時間了。再加上中午一連上了四節課也確實有點累,於是,感覺就有點昏昏欲睡了。

  張文學向田老師辦公桌的方向瞄了一眼,發現田老師已經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了。於是,自己也趴在桌子上迷糊起來。

  不知是因為張文學的味蕾沒有被滿足的原因,還是因為張文學還是對過去的美好念念不忘的原因。張文學在夢中還是回到了他師範畢業前的最後一次同學聚餐活動中了。

  那是一九八六年六月三日,大家經過三個月的實習活動以後,也有好些日子沒在一起了,彼此都很想念,再加上再過幾天,就要畢業,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了。

  所以,班長提議用大家結餘下來的飯票換成錢,大家隆重最後聚餐的倡議下達以後,所有同學都喊“烏拉,萬歲”,或者“Good”。反正同學們對哪次活動,都不如對這次聚餐行動表達的讚同更快,更好,更一致,更無雜音。

  接下來,班長領著幾個熱心青年,收集剩餘飯票,到食堂兌換成錢,找飯店,訂房間。各種準備工作有條不紊地做完了,做好了。

  按計劃,這個周六晚上,除了幾個提前安排好事情的同學以外,本班大部分同學如期按時赴宴。

  宴會地點確定在香格拉大酒店的大廳,一共設了三桌。

  所有參加宴會的同學非常高興。因為用飯票換來的錢很充足,所定的檔次並不低,所以所有菜品都很高級,而且數量很足。社麽海參,鮑魚和中華鱘,以及烏龜,螃蟹和大扇貝,可以說,在當時應有盡有,全數齊備。

  不要說農村去上學的張文學,即使當時在縣城居住的,所謂家庭條件好點的學生,都沒有見過這樣大的陣勢。

  所以,在吃飯時候,就鬧出不少的笑話。

  有的同學,用筷子夾起一個大扇貝的大殼子就用牙去咬,結果,大扇貝把他的牙齒硌得不輕;

  有的同學,用筷子夾個螃蟹,卻被嚇一跳,不知道怎麽打開這個家夥,甚至不知道究竟吃它什麽東西;

  張文學覺得分配給自己小碗裏的海參就像以前家裏喂養的大蠶,胖胖的,隻不過是顏色不一樣。所以,最後也沒吃它,隻是喝了海參周圍的湯。

  那天,無論吃的咋樣,所有同學情緒高昂,興奮異常。

  席間,有的同學高談闊論,觥籌交錯,處處留言示好,好一番依依惜別,一往情深的同學之情;

  當然,也有三五成群,兩三個一夥同學的竊竊私語,私密交談,彼此交流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

  後來,有的同學逡巡於三個桌子之間敬酒,這些人都是班裏的中流砥柱,談話中春風得意,眉宇間意氣風發,盡顯滄海英雄之本色。

  班裏的同學,“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雖然都是同班同學,但是“日久見人心”,每個人的心思也當然不一樣。

  有的同學在班裏表現好,已經成為了班幹部,有的成為優秀畢業生,有的家裏有門路,已經聯係了好點的單位;

  有的同學學習雖然不好,但是愛結交朋友,善於巴結老師和領導,和班裏班幹部關係不錯,盼望將來能夠有歌依靠;

  還有的同學有點“投機”思想自己別的本事沒有,卻有幾分“高顏值”,結果就談了個能夠幫自己未來謀發展的男或女朋友,以此,作為將來向上發展的跳台;

  還有就是張文學這樣的學生,隻會認真學習,按規章做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啥違反紀律找不到他,當然,好事情也輪不到他。默默無聞,平凡簡單。

  對這些現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表現欲的人,也不缺乏本領,敢作敢為,當然當時是風雲人物,進入社會也是中流砥柱,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裏可以說是如魚得水,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

  和人相處融洽的,善於“借來東風行大船”的人,自然成為以後社會的中等力量,遇到的好事情不少,吃虧的事情沒有,在社會上也算是“叱吒風雲”。

  可是,農村出生的張文學不會用手段,也不善於表現,也不屑低三下四地去巴結別人,甚至厭惡他們那種做法。他隻愛學習,殊不知,在中專或大學,不是憑借學習就會高人一等的。

  所以,在班裏,張文學是一名普普通通、默默無聞的一名學生。正如那句話“多他一個不嫌多,少他一個不嫌少。”

  可是,張文學自己倒是圖個清閑,心裏痛快;無欲無求,自由自在。

  這不,不善酒令的張文學因為並沒有喝酒,而喝的白開水的緣故,在酒桌的一隅,頭腦清醒,耳聰目明的張文學耳聽了同學們彼此的豪言壯語或者甜言蜜語;目睹了同學們之間藕斷絲連的戀情或者壯士斷腕的分離;也深深理解了現實主義和物質利益遠遠淩駕於愛情本身的重要哲理。

  放眼望去,酒至半酣的同學們已經不再是“道貌岸然”的書生的“正襟危坐”樣子了。

  有的倆人彼此靠著,半醉半醒,互相依偎,手牽手,熱乎乎,早就是一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樣子了;

  有的男女同學,用手舉著自己的酒杯,繞過另一位熱戀人的脖子,再把自己酒杯裏的酒喝掉,這叫“交杯酒”,仿佛喝了“交杯酒”,對方似乎就是自己的了;

  有的男女同學彼此擁抱著,女的總在哭,男的總在勸,無非就是什麽“真後悔已經和別人怎麽樣”,或者“要不是什麽原因就”,總而言之,是因故即將分手的一對,在進行最後的溫存。

  有酒後特別精神的同學在吟唱凱旋的歡歌;有酒後多情的同學在嚎啕大哭;有失戀的男女在互相抱怨;有剛剛走在一起的戀人在悱惻纏綿;有即將各奔東西的戀人在訴說衷腸。

  總之,那晚玩到很晚的時候,大家依依不舍地離去。

  結果,當然因人而異。總之,聊勝於無。

  張文學隻知道:吃得很好,喝得很好,風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