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三百一十章差距太大了
  武安君白起—

   “這就有意思了。”

   “也就是說世家和貴族還支持皇室,但就是意識不到國家要亡了的事實。”

   白起嘲諷的道。

   在白起看來,他們當時還沒有意識到國家要滅亡的事實。

   看三國的曆史,理論上來說,在袁術稱帝之前,雖然有了天下大亂,諸侯爭霸的趨勢,但當時並沒有扯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

   蜀國丞相—

   “我來講吧。”

   “我這個時空比較長一點,經曆了完整的漢末。”

   諸葛亮歎氣道。

   “虎牢關十八路諸侯討董,在這個時候,大家當時想的都是勤王,而不是分天下。”

   “當時的諸侯中大多數都是忠心的。”

   “十八路諸侯過後,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用皇帝的權利大肆封賞天下,還有孫堅帶走了玉璽,這時候,天下諸侯的野心生長出來。”

   “隨後誅殺董卓,讓大家覺得這恐怕又是一個漢靈帝或者漢桓帝崛起了,這劉姓天下搞不好還能再續一命。”

   “再之後李榷郭汜進長安,殺王允,獻帝不敢亂動,天下就隻剩下的一麵漢字大旗了。”

   “諸侯爭霸開啟,一直到袁術稱帝,這都是漢室大旗之下,袁術稱帝,確實了諸侯爭霸,也就是開始真正稱王稱霸,割據一方的時代。”

   諸葛亮苦笑道。

   “袁術稱帝,天下諸侯共討之,理由就是,袁術造反,造了漢室的反。”

   “這也是在曆史上,大家稱曹操為權臣,而不是亂臣賊子的原因。”

   “曹操確實維持了漢室大旗,雖然他兒子廢了這麵旗幟。”

   諸葛亮忍不住吐槽。

   ………

   武安君白起—

   “如果這樣來看,漢朝末年的情況就有點詭異了。”

   “我可是在史書上清楚的記載,前司空荀爽帶頭搞董卓。”

   “荀家這個荀字可是很古老的。”

   白起的聲音中充滿嘲諷。

   “而且鄭泰那個鄭家應該是後來的五姓七望吧。”

   “這些大家族可是都帶頭搞過董卓和曹操的。”

   “還有伏皇後的伏家。”

   “要說是單純的爭權奪利,我可是一點都不信。”

   白起覺得當時的情況真有意思。

   一群世家,帶頭搞權臣。

   還有軍閥進都城這等破事。

   ……

   蜀國丞相—

   “是的,他們都忠於漢室。”

   “理論上來說,在世家眼裏,世卿世祿並沒有完全終結。”

   “察舉製在最後也被他們玩成了另類的世卿世祿,既然如此,他們又有什麽心理呢?”

   “在我們諸葛家的記錄裏,當時的世家對於董卓亂政是很討厭的。”

   “世家們有自己的玩法,他們可以和皇帝爭權奪利,但是他們不會允許輕易的改換門庭。”

   “世卿世祿裏麵,不光是貴族的傳承,還有皇室的傳承,一代又一代。”

   諸葛亮說著恐怖的事實。

   諸葛家的記載雖然不多,但也有的。

   ……

   老天爺的親兒子—

   “在世家眼中,如果輕易的換了門庭,就會出現漢初的情況,多一大群新晉的貴族,來瓜分本就不多的政治資產。”

   “而且新人進群,不是老人退群,就是老人讓出利益。”

   “無論是哪一點,都是老人接受不了的。”

   “既然如此,還是別換了,繼續維持現狀的好。”

   光武直接嘲諷了。

   這種操作,讓他覺得惡心,

   這是當了婊子還要立牌坊啊。

   ………

   獨愛人妻—

   “這就是論跡不論心,論心不論跡的事情了。”

   “論跡不論心,寒門無孝子。”

   “論心不論跡,豪門無親情。”

   “所以結果論才會越發的興盛。”

   曹操自己都開始嘲諷了。

   有些事情,是真的不能深層次討論,越討論越有問題。

   ………

   華夏之祖—

   “論跡和論心,這是兩個相互駁論的論法。”

   “有些人他心懷天下,但是做不到,做不出來,又有什麽用?”

   “有些人能力爆表,拯救天下隻是他完成目標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那麽前後兩個哪個重要呢?”

   始皇自己都覺得有點可笑。

   這事情他沒辦法解決啊。

   論跡和論心,這是真的巨大的差距。

   跡和心相互重合,這種情況很少出現,甚至可以說十不存一。

   有些人孝順無比,但是當父母躺在床上被凍瑟瑟發抖,餓的受不了時,他連一塊餅都拿不來。

   有些人一點都不孝順,但是父母餓了有吃的,渴了有水喝,冷了有暖氣,熱了有空調,生病了住最好的醫院,二十四小時有人伺候。

   這就是論跡不論心最簡單清晰的描述。

   ………

   真-白手起家—

   “我覺得論跡比較重要。”

   朱元璋歎口氣,無奈的道。

   “就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樣。”

   “自己都不想,憑什麽讓別人去做。”

   “如果有人隨手救我一把,我願意感激涕零。”

   “相比於內心的尊敬,我更加喜歡物質的尊敬。”

   “年年靠嘴給我上供的,永遠沒有拿著各種禮物給我上供的讓我開心。”

   朱元璋無所謂的道。

   “滿朝文武都不忠心於我都無所謂,隻要他們能力爆表,讓朱家的天下平穩運轉,我就覺得好。”

   “如果論跡和論心能夠融合在一起,那我更加開心。”

   “可是如果不能融合在一起,我也更加無所謂。”

   “不過我還是喜歡論跡多一點。”

   朱元璋歎氣道。

   講實話,他更加喜歡論跡,不喜歡論心。

   他的經曆告訴他,如果在跡象上都不尊重他的人,內心裏的尊重更加虛假。

   ………

   精忠報國—

   “我覺得忠心也很重要,一個人的忠心,可以影響很多人或事。”

   “如果連忠心都沒有,那麽豈不是代表他隨時可以跳反。”

   “如果一個人連孝心都沒有,那麽豈不代表他是畜生。”

   “我喜歡由內而外的變化,”

   “內聖外王,很重要。”

   嶽飛歎氣道。

   他的三觀和朱元璋完全不符合。

   他內心之中懷有足夠的敬意。

   就像李綱他們一樣,明明可以廢了趙構,依然沒有那麽選擇。

   忠心,孝心,隻要是正麵的詞匯,都代表著一點,那就是心靈的底線。

   ………

   第二章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