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郭勿語的小心眼
  想當年,那些東林黨人威脅到其他非東林黨人的利益,許多非東林黨的官員為自保也紛紛以地域為單位,以高官為領袖,結成幫派,一時朝中宣黨、浙黨、楚黨、齊黨林立,他們聯合起來與東林黨人作對啊。

  這就是一黨立而群黨起的結果,想必那漢唐集團不喜見也。

  錢謙益的憂慮很快就被柳如是破解了。

  柳如是輕笑道:“如今天下統歸漢唐集團,眾多賢士不過是結黨在野------”

  錢謙益豁然開朗,真是的,先前所謂的黨爭是因為各有高官居其黨中,因而能引發政亂,而如今的黨派,不過是在野的賢士群集,如何能影響到漢唐集團的朝政大事?!

  錢謙益撫著柳如是日漸豐腴的後背,大笑著說:“我終於有了一個好緣由去拜見郭巨商了,哈哈哈!”

  柳如是思忖了一下,說:“可與東林黨有關?”

  “然也!”

  錢謙益用手指點了一下柳如是的鼻尖,說:“冰雪聰明。老夫要去與他商談重修東林書院的大事------”

  那還是在北宋政和元年,也就是1111年,無錫官員李夔陪同著名學者楊時到無錫南門保安寺遊覽。

  楊時見這裏臨伯瀆港,前臨清流,周圍古木森天與鬱鬱蔥蔥的廬山東林寺頗為相似,是一個研究和傳授學問的理想場所,便有意長期在此講學。

  李夔知道楊時的意思後,全力讚同,於是定此學社為“東林”,前後長達18年之久。

  後來書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廢,在楊時離世後,東林書院逐漸荒廢。

  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顧憲成等人重新修複並在此聚眾講學,他們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起天下賢士的普遍響應,一時聲名大著。

  顧憲成撰寫的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在心“更是家喻戶曉,曾激勵過天下無數賢士,有“天下言書院者,首東林“之讚譽。

  東林書院一時間成為江南地區人文薈萃之區和議論國事的主要漁輪中心。

  當然,後來東林書院幾臨戰火,到現在又是破敗不堪。

  錢謙益略略思索了一下,揮動毛筆,筆走龍蛇,一篇勸郭巨商為首的杭州商團出資重新興建東林書院的美文便洋洋灑灑寫成了。

  錢謙益知道眼下流行漢唐式的鋼筆和信紙,他早就著人買來了幾枝幾本來試用了一下,發現確實方便實用,而且每張所謂的信紙可以寫上更多的字------但是總感覺那物件透著一種小家子氣,遠沒有使用毛筆寫信有氣勢!

  他寫完後,讓下人去買來信封和郵票,按照漢唐郵局的要求,寫上了收信人的地址與姓名,同時也寫下了自己的地址與姓名。

  就這樣,一封有著漢唐皮大明肉的信件順利送到了巨商郭勿語的手裏。

  這封信件送到的時候,巨商郭勿語心裏正有些愁事。

  他聽聞鮑威shi長要建杭州新城------這原本是好事情,但是又害怕他的腦袋一熱,做出什麽大煞風景的動作。

  真心害怕他又想著在西湖邊上要修建如同太湖邊上的什麽立體養殖場!

  如果他在修建杭州新城區時,在杭州城內大拆大建,那可太不美了。

  現在的杭州城內,多是兩三層的閣樓,根本還沒有熱-赤大城那樣風格的建築。

  如果鮑威shi長非要在鱗次櫛比的杭州城內大修亮晶晶的高樓大廈,那便如同野雞群裏站了幾隻比人還高的象鳥,實在是不倫不類。

  野雞成群本是非常好看之景,可是讓那象鳥一比啊,說不出的難受呢。

  再說杭州城內道路太窄,河道太多,小橋遍地,根本用不上漢唐集團的那種大飛輪汽車啊,倒是小劃子安裝上什麽外掛式柴油發動機便可以跑得飛快!

  郭勿語要的是他自小熟悉的杭州城,而不是什麽漢唐式的杭州城------

  事實上,先前,杭州城商團主事郭勿語已經和商團裏幾個骨幹打過招呼,如果漢唐集團的鮑威shi長再想胡亂打西湖的主意,那麽大家仍然要如同先前那樣,一起去登門拜訪他,以杭州民意的名目規勸他務必改變打算。

  幾個骨幹已經表示同意了。

  雖然自古商人不與官鬥,而且要少參與政事,但是,鮑威shi長這個人實在是好說話,一個兼管兩省事務封疆大吏呢,身上沒有官威不說,說話為人還很平易近人,能夠做到從善如流。

  他沒有高官那種吃拿卡要別人的習慣,也許唯一的缺點就是總要求別人購買田地------現在早已經不似過去了,有了錢鈔或是能貸出款項來的人,誰不知道開辦一個小工廠哪怕是小作坊也比守著田地種糧強?!

  譬如有購買一百畝田地的錢鈔可以用來興辦一個小型的織襪廠,上馬百十台鐵木織襪機,雇上百十個在家閑居的中老年婆娘,那幾乎是在家坐著天天掙錢啦!

  台灣出產的襪子是顏色好看,質量密實,但是它們的價格也高啊,平常百姓購買的時候都要咬著牙買,而自己出產的棉線襪,哪怕以台灣襪子的四成價錢售出,都有可觀的利潤收入!

  而且有多少產出都能賣出多少,根本存不了庫房!!

  如果眼界放寬放遠一些,預計全年全世界需要多少襪子?

  郭勿語從午睡的床上翻身起來,整理了一下漢唐式的絲棉睡衣,然後馬上就拉開書桌的抽屜。

  他拿出一個小鹿皮封皮的記事本,戴上了剛剛在大光明眼鏡店配好的老花鏡,按照標簽上的標誌翻到了棉針織品一項,果然找到了他想要的數據:短期看,一年十億雙;長久看,一年百億雙!

  他喜歡用漢唐集團的產品,甚至主動學習他們的知識,隻要對自己有用,他都毫不猶豫買來使用和學會知識!

  但是,他卻並不在意什麽奢華與檔次。

  比如漢唐集團開始批量出產了大飛輪式鐵車後,郭勿語隻看了一眼,便知道此物有大用處,根本不理會價錢的高昂,馬上就購買了十輛,給在赤-熱大城郊區修建的別墅留了兩輛,其餘八輛不是送到自己在下龍灣的煤礦基地,就是送到婆羅洲上的橡膠園,還有南非地區的農場,那些地方比自己更需要這種方便運輸速度驚人的大飛輪式鐵車。

  曾經有大飛輪式鐵車銷售人員向他推銷私人訂製的類型,就如同像定遠侯鄭聯以及其他大商大戶那樣------他表麵上不置可否,私下裏細細問自己高工錢雇傭的司機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那司機是個實誠人,曾經給漢唐集團的人開過鐵車,他如實說道,那都是同樣的駕駛方式,同樣隻有四個檔,無非是內外飾多一些奢華,因為多加了一台大飛輪式發動機,馬力能大一些,最高速度能高一些,達到一百公裏的時速。

  但是這也沒啥用處,熱-赤大城的城中有中心白線的主幹道限速三十公裏,城外有中心白線的道路限速五十公裏------大家隻能是一個速度呢。

  當時郭勿語知道行車靠右的交通規則,但是還真沒有注意到道路還分為有中心白線和無中心白線之分。

  他當時好奇地問了一句,那市裏沒有中心白線的道路是不是也限速。

  那司機說,限速啊,最高不過二十公裏。

  郭勿語那時用心記下了這幾個數字,然後直接拒絕了私人訂製的請求。

  他才不會像鄭家集團的鄭二那樣炫富呢,比普通大飛輪鐵車貴十倍的私人訂製車,他不是買不起,因為沒那個必要!

  想當年有人用比象牙還貴的賽璐珞來騙自己當眼鏡框,結果被他拒絕,因為他斷定那物件是漢唐集團產出的,一開始肯定是因為量少而貴,但是早晚會因量大而變成很便宜------因為漢唐集團一定會不停地生產再生產!

  他那時還沒有學會用數據來說話,隻是觀察那漢唐集團的什麽工業區就知道,那裏當時是幾十根上百根大煙囪在晝夜不停地冒煙啊!

  結果證明,他判斷正確,後來那賽璐珞的價錢遠比象牙要便宜了,甚至不及其十分之一呢。

  大飛輪式鐵車的所有車窗都是用上了大塊的賽璐珞玻璃!

  果然,所謂的大飛輪鐵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降了一成的價錢,三年後的現在則降了一半,而等著潘家集團、鄭家集團同樣要馬上出產後,還不知道最後會便宜多少,弄不好啊,尋常的中等人家,咬咬牙也可以買上一輛呢!

  漢唐集團出產兩種鐵車,一種起名為奔馳,五人座,純是客用;另一種叫寶馬,兩人座,後半截是可以載貨的車廂。

  聽聞鄭家集團預備出產的鐵車則起名為奔騰和寶駿------

  當然,什麽賽璐珞鏡框,大飛輪式鐵車,還有什麽棉針織項目都不是他關心的事情,太小小的產業了,不值得一提------不用說對整個杭州商團來說,就單單是他郭氏家族的煤礦、橡膠園,這一黑一白產業的出產,每天贏利的數目都驚人!

  嘿嘿,具體數字嘛,不足為外人道也。

  這裏還不算不得不給鮑威shi長麵子購買的遠在四川成都的幾萬畝連片的荒蕪的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