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忠誠老實錢謙益
  柳如是嫁給所謂的文壇泰鬥錢謙益時,才24歲,而錢謙益的年齡可以當她的父親,這屬於是典型的老牛吃嫩草。

  但可以讓人相信的是,她必然是經過理智的思考後做出的最明智選擇。

  24歲在那麵的世界也就是大學剛畢業,是花一樣美麗的年齡,在眼下這個時代卻是大齡了。

  柳如是深知“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落得一包膿”的青樓生活終非長久之計,從良方為正途。

  但像她這類女子,要找個什麽樣的男人,卻得費心思了。

  相貌美豔、思想大膽,而且又是長年生活、工作在紅燈區的柳如是,並非沒有異性朋友。

  早在嫁給錢謙益之前,她便曾與幾位風流俊俏、才華橫溢的男子有過親密的“戀愛”關係。

  她的情人大多是江南正義人士,張溥、宋徵輿、陳子龍便是其中代表。

  由陳子龍的行為,也可以看出柳如是的政治傾向,證明她絕非一位相貌美麗卻頭腦簡單的女子:她是女人中的精品,甚至是極品。

  在風月場所打滾多年的柳如是,深知年輕男人的不可靠。

  她以前那幾位風流俊俏的情人,不是死了就是分手。她既然曾經轟轟烈烈地愛過,也就知足了。

  嫁給年長的錢謙益,實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首先,錢謙益是文壇泰鬥,可以與她詩詞唱和;其次,錢謙益年齡比她大得多,勢必非常疼她;再次,錢謙益地位顯赫,柳雖為名妓,但畢竟是個“妓”,她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找位有權力、有地位的男人做依靠。

  直到現在的結果可以證明確實如此

  錢謙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朝晚期就已馳名文壇,家中府第連雲,肥田千頃,奴婢過百,財力雄厚。

  不管哪個時空,女人的命運往往跟男人結合起來,夫貴妻榮,是不少女子夢寐以求的。

  而明末時期那幾位名妓,也確實因為丈夫位高權重而有機會在青史上搏擊個留名的殊榮。

  還有一點,即錢謙益與她的政治思想誌同道合。

  既然兩人情投意合,其它還有什麽可顧忌的?!

  麵對柳如是的一片癡情,錢謙益無法再猶豫退縮。

  終於在1642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柳如是正式被一頂花轎抬進了錢府朱門。

  錢謙益與柳如是的婚禮辦得簡單而別致。

  他們租了一隻寬大、華麗的芙蓉舫,在舫中擺下豐盛的酒宴,請來十幾個好友,一同蕩舟於鬆江波濤之中。

  舫上還有樂伎班子。在熱鬧悠揚的蕭鼓聲中,高冠博帶的錢謙益與鳳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們的喝彩聲中,回到酒席邊,喝下了交杯酒。

  這對老夫少妻甚至如同那麵時空的年輕人一樣,舉行的是“旅行結婚”。

  他們相攜著出遊了名山秀水,杭州、蘇州、揚州、南京、黃山……處處留下他們相偎相依的身影。

  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麽,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麵、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她。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

  柳如是偏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麵啊!”說完,兩人嘻笑成一團,儼然是一對打情罵俏的小情人。

  嫁入錢家之後,柳如是開頭還是過了一段比較平靜的日子。

  錢謙益娶了一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豔壓江南的才妓,自然非常高興,故與柳如是琴瑟相合,悠然自得。

  當然,他們也不會很輕鬆。

  在這個時空,那些所謂的名士與官爺狎妓嫖娼,大家會津津樂道的。

  可若娶入家門當小老婆,不給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罵死才怪。

  而名滿天下的錢謙益以“爺爺”輩的年齡,娶了秦淮河的如花名妓,在當時引起的軒然大波是可想而知的,而錢家人的反對更是可以想象。

  當然,柳如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必然可以處理家庭內部矛盾這類棘手的事情。

  因此,她不單單獲得了錢謙益的尊重,而且想必讓那些議論紛紛的人們也刮目相看。

  所以,當錢謙益有了投奔漢唐集團的心思之後,他當然要與柳如是商談了------柳如是的態度對他來說很重要。

  因此,錢謙益對柳如是感慨了一番漢唐集團的所作所為後,他發現自己的愛妾並沒有直接回應,而是陷入了沉吟之中。

  事實上,錢謙益在當時早已經在心裏把柳如是看成了自己的真正的妻子。

  就在前幾年,柳如是在錢謙益到韃虜強盜集團所占據的京城任官時期,與一青年有了婚外情,而且是有了事實上的通奸之事。

  結果,這件事被錢謙益的兒子發現了,在他殺了她的情人後,還要鳴官究懲。

  最讓人感歎的是錢謙益對這件事的處理。

  照理說,柳給他帶了綠帽子,這是男人奇恥大辱,他應該氣憤若狂,家法“伺候”才對。錢的兒子的表現,便顯示出了古人知識分子的男權思想。

  誰知錢謙益回來後,反而將兒子大罵一頓,甚至對兒子說出不及黃泉,不可相見的決絕之語。

  錢謙益甘當“縮頭烏龜”,是不是色迷心竅,老糊塗了,要不怎麽會做出如此“驚世駭俗”之事?

  其實他的腦子清醒得很,他斥其子曰:“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

  由這幾句話,可以看出錢謙益的愧疚心理。

  身為明朝大臣,熟讀孔孟之道,在國破之時,他未能“舍身取義”,亦未能“隱居林泉”,反而投降發韃虜,這本身就是“苟且偷生”,為仁人誌士之所不恥。

  其實就算在韃虜的朝中,無人會罵他,他也問心有愧嗬!

  大哥別笑話二哥,其實那時很多人也沒資格罵他,因為朝中大臣除了原先的韃虜功臣們與新取官員們之外,其餘的人都是投降者。

  他堂堂一個男子漢都大節有虧,被最愛的女人看不起,又怎能去責備跟隨自己多年、且無正式名分的柳如是呢?!

  所以,他仍然對柳如是嗬護有加------這反過來證明柳如是的選擇太對太對了!

  那時,錢謙益又選擇了投向漢唐集團,他當然要看看柳如是的態度!

  柳如是歎了一口氣,說:“那個叫什麽鮑威的杭州大市的shi長,真不知道他在漢唐集團裏是何等地位------”

  錢謙益嗬嗬笑了,捋著自己的花白胡子用溫暖的眼光看著柳如是。

  他隨手從書桌上拿起一個竹製小筒,打開蓋子,從裏麵抽出一根精製的白沙牌煙卷,從小筒的底部抽出一盒火柴,點燃後,一手拔開自己的花白長須,一手吸起了香煙。

  他嗬嗬地笑道:“老夫不知道詳情------但感覺那個鮑威shi長商人味太濃,不似集團裏的主事之人------”

  柳如是輕聲說:“夫君千萬莫要看輕此人,聽聞漢唐集團是商人立國,那商人與工匠們的地位不似以往那樣低。”

  錢謙益當時認真地點頭認可,他雖然年近七旬了,但是眼睛明亮,心裏其實也更明亮。

  雖然那個杭州大市的鮑威shi長不能算是主事之人,但是,其人豈可以輕視之?!

  他其實還有一個絕好的消息要告訴小妻子。

  杭州商團的大戶郭勿語竟然會主動派人送來密信!

  他樂嗬嗬地抽開剛剛置辦的漢唐式書桌的抽屜,從裏麵撿出一封信,說:“你且認真看下-----我等慢慢說話,著重之處還是落到那個鮑shi長身上。”

  現在的杭州大市可遠不是先前的概念,它竟然還能包括大明時期的整個浙江省以及江西省的行政範圍!

  其實早在1428年以後,大明王朝將全國統分為兩京、13布政使司。

  兩京是京師,即北直隸和南京,即南直隸。

  13布政使司簡稱13司,俗稱13省,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

  因習慣上也稱一個直隸區為一省,所以又有15省之說。

  大明王朝實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製度,原為防止地方權力集中,不過在實際使用中體現出一定的不便。

  所以到宣德以後,開始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總督和巡撫的名義督撫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後基本成為各省常製,淩駕於“三司“之上成為一省甚至跨省的最高長官。

  還有同時兼任巡撫與總督的情況,稱督撫。

  此外,還有以監察禦史為巡按,任監察之職。

  巡撫主理民政,原本是明宣宗時期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此為名義開始督撫地方行政的,等到到了明代宗時期則正式形成一級行政區。

  總督一職則是明英宗時設置,分短期與長期兩種,管轄數個布政司的軍務。

  而巡撫與布政司的轄屬關係不一,有的巡撫轄有一個到兩個布政司;有的是一個布政司上麵有數個巡撫;有的巡撫管轄布政司與布政司之間的交界處。

  一個省的行政官員都是疊床架屋式安置,生怕一家一人獨大------所以,錢謙益哪裏見過一個官員僅憑杭州大市的shi長身份而能管理兩個省的政務!?

  這簡直是在開玩笑------或者說明此人地位在漢唐集團裏是超然的?!

  再說了,錢謙益先前查遍了經史子集,沒有弄明白何謂“集團”是何道理,也沒有搞清楚那個所謂的“集團”的引領者是誰------但是,錢謙益托人從熱-赤大城買來了所謂《漢唐大章程》,認真拜讀了後方才明白一些基本內容。

  錢謙益哭笑不得,起事奪天下竟然可以用合夥經營的方式來做!

  但是,他們當時以勢如破竹、熱湯潑雪的氣勢大破韃虜的結果又讓他無語。

  Ps:感謝書友打賞,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