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事不好
  薄落津,袁紹狠狠將手中張邈的書信摔在案幾上,怒喊道:“公孫瓚,吾誓殺汝!”

  下邊的一眾文武不明所以,麵麵相覷……

  ……

  薊縣,公孫瓚看完劉備的來信,心中滿是疑惑,對手下文武問道:“吾與那張邈無冤無仇,何以與吾為敵耶?”

  長史關靖看完信回道:“主公,恐非張邈欲與主公敵,實為袁紹也!”

  “袁紹?怎講?”

  關靖解釋道:“今主公與袁紹戰,僵持不下,然主公強而袁紹弱,其必請外援助之。

  那張邈與袁紹有舊,故靖以為張邈實受袁紹相邀,與主公敵,此鷸蚌相爭之計也!”

  公孫瓚聽完恍然大悟,又問道:“劉備向吾求兵,允否?”

  關靖搖頭道:“劉玄德非犬,實為虎也,然飼虎不宜飽也!”

  公孫瓚點頭,深以為然!

  ……

  曆城,夜已深,麴義正坐在榻上滿臉期待的聽著崔林的匯報,眼睛愈發明亮。

  “城中安民之事已畢,百姓雖仍有惶恐,然亦算安穩,畢竟近年青州戰亂不止,城池易主頻繁,百姓對此早習以為常。

  至於輜重因時間尚短,暫未清點完畢,不過按倉敖記錄所述,城中共有糧兩萬兩千石,金五百斤,銀一千七百斤,銅錢十萬餘,長矛三千支,劍一千把,刀一千五百柄,小盾八百個,皮甲三百套,弓一千張,各類箭矢一萬五千支,帳篷四百七十頂!”

  崔林說完將記錄的冊子遞給麴義,神情有些激動。

  按照記錄上的這些輜重,麴義完全可以招募五千士兵,糧食也足以支撐半年,這還不算將來北海的供給。

  麴義展開冊子,借著燭光看著上麵一條一條的記錄,臉上的笑容越來越濃,雖然兵器少了點,但總體來說這次收貨不小!

  全部看完將冊子合上交還給崔林,說道:“清點之事可以與裝載一同進行,定要用最短的時間將輜重全部裝車。

  憑吾等如今的實力,這曆城是久留不得的!”

  崔林點頭同意,回道:“林正要與將軍報與此事,如今城中輜重甚多,車輛亦夠,而人手卻不足矣!”

  麴義聽完猛地反應過來,是啊,自己的先登營加上親兵滿打滿算也就九百人,刨除親兵,再刨除守城士兵,崔林手下可用之人確實不多。

  麴義慚愧的拍拍額頭,說道:“人手一事實乃疏忽,不過如今確實無人可調,德儒可有解決之法否?”

  崔林在來之前便以想好對策,聽問回道:“回將軍,林卻有一策,隻未敢決斷也!”

  “但講無妨!”

  “聽儁乂所言,城中共有俘虜千餘人,而肯降者不過三二百,將軍可下令將不降者雙腳縛以繩索,防止逃脫,隻留雙手搬運輜重,五人一組再以繩索相連,以為牽製,如此隻需少許士兵看守則可,而勞力亦足矣!”

  麴義聽完微微搖頭,道:“看守之兵甚少,恐難震懾,有亂起之危!”

  崔林微笑,繼續說道:“亂者皆因生而無望,隻要將軍允其生,再許以少利,則必無人敢生事也!”

  麴義聽完細細思考,感覺似乎有些道理,回道:“既如此,俘虜之事便交與德儒酌情處理,至於看守士兵去找儁乂幫忙即可!”

  “諾!”

  崔林抱拳行禮,轉身去找張郃借人。

  崔林走後麴義還是有些不放心,喊來麴演吩咐道:“調親兵二十名協助崔林,聽其安排並護其周全!”

  麴演微微一愣,不敢耽擱領命而去。

  麴義明白麴演是擔心自己的安全,親兵一共就五十人,之前保護牽招走了五人,現在又派給崔林二十人,自己身邊就剩下二十五人了。

  可現在是非常時期,正所謂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何況自己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

  牽招一路急行,終於到達北海,待得通稟之後,一名小校引著牽招來到廳中。

  牽招進入大堂,隻見孔融正襟跪坐於主位,麵色和藹。

  下麵兩旁坐著幾位文士,盡皆細細打量著自己,牽招目不斜視,徑步走到正中,恭敬的向孔融行大禮,拜道:“小侄牽招,拜過府君!”

  孔融看著頗為英武的牽招,仔細辨認了一番,隨後疑問道:“可是牽子經乎?”

  牽招抬首回道:“正是晚輩!”

  “哎呀呀,卻是故人之徒,甚幸,快快請起,坐!”

  孔融與樂隱關係非常好,當年聽聞樂隱去世孔融曾當眾痛哭,三日不飯,至今思之亦長籲短歎。

  “一向聽聞子經於冀州袁本初處,今何以至此耶?”

  牽招跪坐好,誠懇回道:“當年家師不幸罹難,吾與眾人護送歸鄉,而後便投了袁紹,不想那袁本初徒有虛名,非為明主,倍感躊躇。

  旬月之前,袁紹無故加害上將麴義,招氣憤不過暗中報信,並追隨麴將軍而去。

  袁紹數派追兵,皆被殺退,麴將軍本欲領兵於袁紹決一死戰,被眾人勸阻,後聽招言府君仁義,於北海招賢納士,待人甚厚,可往依之。

  麴將軍亦仰慕府君久矣,當即同意,本欲直接來投,又恐唐突,故特派招先來通稟,萬望接納!”說完再次拱手施禮。

  “這……”

  孔融沒想到牽招是來為麴義做說客,心裏一陣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同意。

  其實麴義被袁紹追殺的事孔融早已聽說,雖然這事袁紹確實做得不仁義,但在孔融心裏還是選擇支持袁紹多些。

  畢竟一個是四世三公的世家子,一個是邊陲之地的莽夫,同為世家子的孔融沒有理由不支持袁紹。

  可是若不接納麴義,牽招這裏又不好看,畢竟有樂隱的這層關係在,直接拒絕不太好。

  孔融正在猶豫,忽然看到下邊的主簿王脩,用手做了個緩緩下壓的動作。

  孔融心領神會,笑著說道:“麴將軍世之猛將,若來北海固好,然此事非吾一人所能決斷,子經可先行住下,待吾與眾人商議過後再行答複!”

  牽招明白孔融的意思,也不多言,了然一笑點頭同意。

  孔融見牽招同意,哈哈笑道:“融祖上聖人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子經遠來,今晚吾當設宴接風也!”

  孔融話音剛落,忽然從門外連滾帶爬跑進一人,口中大喊:“報府君,大事不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