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橫看成嶺側成峰
  主記,長官近吏,掌記錄文書,非親近之人不可任之!

  雖然主記官職不大,但卻非常重要,是專門負責記錄麴義說過的話,或者下達的指令, 若麴義想發一些布告或者檄文,都需要主記代筆。

  主記又區別於主簿,主簿主要是替長官處理公文,處理事務。

  一個是將主官的命令記錄下來傳達給別人。

  一個是將別人稟報的事,甄別匯總之後報給主官。

  麴義之所以想讓鄭益恩來做主記,首先因其乃鄭玄之子,雖未能繼承父親衣缽, 但文章筆跡確也不俗,足可勝任。

  其二,主記之位非最親信任之人不可用,麴義也是通過這個任命,回應鄭玄的恩情,表達自己對於鄭益恩的信任,以及今後會重點培養的意圖。

  要知道主記因經常與長官接觸,所以對於機要之事更為了解。

  亦能從長官平日處理政務之中學到更多,使自己的才能得到鍛煉,對於之後的升遷任命幫助極大。

  麴義相信這個任命即使鄭益恩不能理解,待鄭玄知曉後,一定能猜出其中含義。

  鄭益恩聽到麴義要任命自己為主記,眼中先是微微一愣,隨恢複正常拱手回道:“益恩謝將軍信任!”

  鄭益恩剛才那一閃而逝的不解,正被一直觀察的麴義看在眼裏。

  鄭益恩能在未解其意之下,仍選擇同意下來,可見心中對於麴義的信任,這一點最難能可貴。

  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這是為上者最喜歡的下屬。

  麴義微笑著勉勵鄭益恩幾句, 隨後便讓其離去。

  想傳達的意思已經說完,再多說下去便顯得有些刻意,反而不好。

  ……

  九月初十,黃道吉日,喜神東南,宜嫁娶。

  今天的劇縣,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喜慶的氣氛。

  因為之前麴義兩次有恩於北海,如今更為北海之主,從昨天開始,城中的百姓便自發將家中節日用的紅燈籠翻出,高高的掛在了大門之上,以求為麴義大婚增添幾分喜氣。

  其中一戶百姓因為條件稍差,家中沒有燈籠,左思右想,尋來兩塊紅布綁在門上。

  此計一出,引得許多沒有燈籠的百姓紛紛效仿,一時間各大布莊門前排滿搶布之人, 紅布紛紛售罄。

  而麴義的府邸更是張燈結彩, 侍女, 仆人,侍衛各司其職,忙碌異常。

  自早起開始,前來賀喜的賓客便絡繹不絕,北海的世家大族,富豪鄉紳未落一人。

  麴義手下的一眾文武:成公英,崔林,邴原,王脩,楊俊,鄭益恩,彭璆,太史慈,範方,皆齊聚於此。

  郯城的張郃與管承,廣縣的牽招與呂岱,高密的徐盛,這些人因為皆有重任在身,無法輕離,但全都派人送來了賀禮,以表心意!

  麴義大婚,除了麴義自己以外,最高興的便是這些一路追隨的屬下。

  結婚生子,如今成了婚距離生子也就不遠了。

  做為一個有遠大誌向的諸侯,有了嫡子便意味著有了傳承。

  不要小看這傳承二字,其對於人心的凝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距離劇縣越來越近,孫乾每隔幾裏便命飛騎回去通知,以便讓城中知道路上的情況,方便進行下一步的安排。

  因為這支迎親的隊伍屬實過於龐大,一路上每過一城,便引吸了當地無數人的好奇之心。

  孫乾更是派人在沿途各個城中刻意宣傳,麴義迎娶陶謙之女,又得鄭玄親贈表字之事,快速的在青徐二州的大地上傳播開來。

  麴義正坐在案幾之後與眾賓客閑談,麴演快步而入,大聲稟道:“報將軍,孫先生派人傳信,夫人將在一刻鍾後入城!”

  聽到消息,眾人皆滿臉喜色,同時起身向麴義祝賀。

  麴義心中亦喜,這是自己兩世人生中的第一次成親,心中激動之情自是不足外人道哉。

  而且對於自己這位新娘,麴義除了知道姓名和芳齡之外,其餘一概不知。

  崔林幾人當初向麴義介紹陶芷的時候,用的也是芳華正茂,溫婉端莊這一類的詞語。

  這些詞語讀起來很美,但是卻太過抽象,遠不及後世那些形容詞直白,讓人一看便知。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此澗深與淺,

  隻因嶺上草蔥蔥。

  ……

  麴義現在的心情就像是在拆盲,不到最後打開的那一瞬間,永遠不會知道裏麵的情景是什麽樣的。

  其實麴義心裏清楚,崔林等人包括一直為自己婚事忙前忙後的孫乾,皆未見過陶芷真容。

  女子不宜拋頭露麵,這是規矩,尤其是還未出嫁的少女。

  陶謙更不會像曹豹那樣,需要靠女兒的色相來吸引男人,因為向陶芷提親的人實在太多。

  別的地方不說,光郯城一地的大族子弟,若不是陶謙一直推脫,恨不得能將陶府的大門踏平,更不要說整個徐州。

  因為在這些大族子弟的心裏,哪怕陶芷長得奇醜無比,亦無所謂,反正日後還可以納妾。

  真正吸引他們趨之若鶩的,是陶謙徐州牧的身份,以及陶謙在士人中的聲望。

  這也是當初眾人勸麴義娶陶芷的目的。

  “傳令,開中門,奏樂,迎接夫人!“

  麴義吩咐完畢,當先起身向外走去。

  其實麴義可以不用親自出門迎接,因為這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此時女子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夫為妻綱,以順為美。

  但是麴義並不太在意這些,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別管當初取陶芷的目的是什麽,現在她都是自己的妻子,僅憑這兩個字,她就值得自己親自迎接。

  還有一點,便是麴義對陶謙的尊敬,雖然自己不親自迎接,陶謙亦不會不滿。

  但若讓其知道自己親自迎接他的女兒入門,陶謙一定會大為高興。

  徐州,麴義勢在必得!

  此時,隊伍已經緩緩走入城門,城門之上的士兵早已吹響巨大的號角,低沉的號角聲飄蕩在空中,久久不絕,使人聽完精神大震。

  而在另一條通往長安方向的官道上,一隊數十人的士兵,護送著一輛馬車,緩緩靠近了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