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誰還沒點脾氣
  平叛!

  勢在必行!

  那段長發展壯大的太快了,據傳,自入冬以來,部下急劇增加,已達到數萬的規模。

  麵對這等不穩定的叛賊,不平他留著過年嗎?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可是,應如何平叛,又派誰去呢?”

  這又是一個問題。

  三位閣老沉默著。

  君臣對奏,莫說是某句話了,便是其中的一個字眼都要格外慎重又慎重。

  因為他們說的每個字,都是影響普天百姓的大事。

  而對於此番平叛段長一事,早朝之時,無論是百官還是弘治皇帝都沒提及,隻因這事有些麻煩。

  缺少兵力啊!

  京師三大營也就是那麽十多萬人,麵對段長的數萬部下,派多少人過去合適?

  派去的人多了,京師的防禦力就會大大減弱,風險極大。

  而派的人少了,又未必能打得過那段長。

  故而很難抉擇。

  沉默了許久,終是首輔劉健徐徐開口:“陛下,臣以為,文安伯寧合雍堪當此大任。”

  沒說派多少人,隻提及主帥。

  這就有意思了。

  那寧合雍現在正跟朵顏交涉,即便要趕回來,最快也要兩三日。

  而回來後,正常來說,難免要一番嘉獎,又要幾日。

  再者,大明一朝,隻有區區文安伯一人嗎?

  人家剛打了勝仗,回來就不應該休息休息嗎?其餘的公侯爵又是幹什麽吃的?

  這是顧左右而言他。

  劉公真正推舉之人,哪裏是文安伯寧合雍啊,分明是那寧遠。

  但因為某些原因,又不能直言,隻能提及寧合雍。

  弘治皇帝笑了笑,也沒接話,轉而道:“朕命那寧遠安置流民,可不知為何,朕卻聽說他虐打那些流民,簡直過分至極!”

  話音落下,已是滿麵怒容。

  三位閣老眼觀鼻鼻觀心。

  最終還是劉健拿出十多份奏折,老沉道:“陛下,這些,皆是參奏那寧遠的折子,裏麵說寧遠暴戾恣睢,致使原本安順的流民嗶變,寧遠之罪,罪不可恕,惑亂朝廷江山,當斬矣!”

  弘治皇帝一臉的不近人情:“是嗎?看來,是朕嬌慣那寧遠了,此子竟如此包藏禍心,定當嚴查不逮!來人呐,傳寧遠!”

  蕭敬忙走了出去,可轉眼間又返回:“陛下,太子殿下與寧遠求見。”

  弘治皇帝點頭:“叫進來。”

  很快,寧遠跟朱厚照來到內閣。

  朱厚照一臉的興奮,得意萬分道:“父皇,您猜怎麽著?兒臣跟寧遠又幹了一件大事,哈哈哈,您是肯定猜不到的,那些流民……”

  說著,戛然而止。

  眼見弘治皇帝已是麵如肝色,朱厚照聳了聳肩,乖乖閉嘴了,心下有些黯然。

  這就是出生在天家的悲哀。

  看看別人家的父子,就拿老寧跟文安伯來說吧,人家那父子如兄弟似的,可謂是無話不談。

  可在天家,要時時刻刻注重禮儀,不能有半分逾越,相當拘謹。

  “他奶的,以本宮當了那皇帝老子,定要改一改這破規矩。”朱厚照憤憤想著。

  弘治皇帝麵帶冷色,沉聲問道:“那流民怎麽了?”

  朱厚照斜著頭,愛答不理。

  寧遠見狀,上前一步道:“回陛下,流民犯亂,此刻已盡老實下來,再無叛亂之心。”

  弘治皇帝略微點頭,自是瞬間會意過來。

  他想了想,道:“寧愛卿,霸州等地有賊團叛亂,與你改製養馬戶有關,朕命你帶兵討賊如何啊?”

  寧遠略微一定。

  讓他帶兵去打段長嗎?

  倒是一件好事。

  區區一個段長,根本不足為慮,表麵上看似籠絡了幾萬人,實則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道理很簡單,段長手下的人,大多是窮苦出身,活不下去了,才會被忽悠加入段長的叛軍。

  說白了,段長叛軍中,真正能稱之為兵卒的,最多不超過十分之一。

  隻需帶上一些火銃手,打這等垃圾,說是砍瓜切菜也不為過。

  而一旦打贏,就意味著偌大軍功一件,加官進爵不要太容易。

  再者,那段長無端無由針對他,企圖壞他名聲,害他性命,他心下早就打算這想辦法弄他一回。

  但,問題是他能輕易答應嗎?

  先前,他搞個事就被人針對,誰又知道此番會不會有麻煩?

  於是他深深沉著頭道:“陛下,臣隻是區區千戶而已,位卑職低,恐無法擔此重任。”

  婉言拒絕了!

  弘治皇帝略微蹙眉,卻沒有開口,三位閣老也是麵麵相覷,神色怪異。

  朱厚照見狀,躍躍欲試:“父皇,兒臣願帶兵清剿賊寇。”

  “簡直胡鬧。”

  弘治皇帝瞥了一眼:“行了,你們兩個退下吧,朕再與三位閣老商議一番。”

  朱厚照撇著嘴,告退了。

  待得安靜下來,弘治皇帝捋了捋胡子,笑而不語。

  寧遠所說倒也有些道理。

  隻是區區千戶,擔任一軍主帥,確實不大合理,手下的人未必會信服。

  可實際上呢?

  是那小子將他與朝廷一軍啊!

  耍小脾氣!

  近來,寧遠的種種舉措,惹得無數大臣不滿,奏折簡直跟飛了似的來到內閣。

  現在呢,朝廷到了用人時刻,就把人家拉來就用?

  不多時,有錦衣衛來報。

  寧遠未曾虐打千餘流民,反而是流民鬧事,被寧遠以溫和手段解決了。

  劉健隨手將案上的奏折撥開,笑道:“陛下,臣以為,一些清流捕風捉影,不足為奇,寧遠此子,性子剛直,忠君愛國,可堪重任。”

  弘治皇帝淡然一笑:“是嗎,朕倒是要好好考慮一番,就這樣吧。”

  說著,弘治皇帝起身離開內閣,側頭問道:“太子與寧遠可回去東宮了?”

  蕭敬忙道:“尚未,看方向,似是朝著西山而去。”

  弘治皇帝點頭:“擺駕……便裝,去西山。”

  而此時,在西山,一個盛大的節日徐徐拉開序幕。

  寒豬節!

  一個史上從未有過的節日,被硬生生造了出來。

  這一日,諸多流民工人隻需勞作半日,下半日休息,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吃吃豬肉,端一下盤子而已。

  中午時分,西山已熱鬧非凡。

  前一日的衝擊似乎對諸多流民沒有半點影響,反而越發的熱烈。

  院落跟前,寧遠一聲令下:“開始殺豬!”

  接著,被五花大綁的十多頭純種閹豬被宰殺,隨即被拿去製作一道道菜。

  一場全豬宴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