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內亂平息(4)
  於是,四人又重新圍坐到一起。

  “蔡國之戰,郤將軍功不可沒;邾國之行,則顯大將軍高瞻遠矚。”眼見氣氛轉好,士會不著痕跡的轉移了話題。

  “郤某不敢妄言有功,隻是盡本分而已。”郤缺對士會拱拱手,然後轉向趙盾,“邾國之事能和平解決,全賴大將軍審時度勢。”

  “尤其還要兼顧君主宗室的意見,實屬不易。”臾駢隨趙盾出兵,親眼目睹整個事件的發展,對其中細節仍是記憶猶新。

  “出兵之前,也是顧慮重重。真正去到那裏,麵對邱文崇的據理力爭,反而釋然了。”趙盾十分感慨,“小小邾國有這樣一位能臣,實在是邾國之幸啊。”

  “可惜屬下不能親眼目睹,真是遺憾。”趙盾率軍離境,士會奉命鎮守絳都,沒有去邾國。

  “郤某雖然去了,也沒能親眼目睹,比士將軍更遺憾。”當時郤缺正帶領盟軍四處巡查,防止邾國突圍。

  “從頭到尾我就守在大將軍身旁,萬分榮幸的見證了整個事件。”聽到士會和郤缺的感歎,臾駢更覺自己幸運得像打了勝仗似的。

  “臾將軍既然在現場,就把當時的情形再給我們說一說吧。”其實,回來後,士會和郤缺聽說了事情的大概。隻是,此刻反正閑聊,臾駢又熱情高漲的,還想再聽他說說細節。

  “對邾國而言,當時的情形可說是萬分危急。”臾駢也不謙虛,大大方方的開始說起來。“從實力上來說,一個晉國就讓他們吃不消了,何況還有其他七國。我們全部湧到他們的城門前,他們的守衛士兵神情還如此鎮定,分明就是強裝的。”

  “我們站定好一會,邱文崇和邾國宗室的人才趕到。可想而知,他們已經商量了很久,最後決定讓邱文崇出來放手一搏。”

  “魯國國君被質問得啞口無言。各諸侯國君主的眼神同時殺向他,我都替他捏了把汗。”

  “其實,最難的是處理晉國夫人的問題。”臾駢搖搖頭,“我們聽到的都是一麵之辭——他們母子倆非常無辜、滿腹委屈,邾國上下全都排擠他們,容不下他們,一定要將他們逐出邾國等等。邱文崇那番辯解,說的是有理有據。繼位的邾國君主本來就名正言順,是他們母子倆無理取鬧,才會不為大家所容。”

  “君主和宗室才不管這些。他們一心想要替母子倆討說法,逼邾國國君讓位。”士會怎會不知,盟軍出兵的主要目的,是晉國要針對邾國?“大將軍一定承受了不少壓力。”士會看向趙盾,趙盾默默點頭。

  “邱文崇慢慢將他的理由展開,看到大將軍聽他說完之後的表情,我就判斷,此事應該有轉寰餘地。但是,我又擔心,如此大張旗鼓的出兵,最後卻無功而返,回來怎麽向君主交待?當時的心情啊,真是七上八下。”回想當時的情形,臾駢一方麵佩服膽識過人能言善辯的邱文崇,另一方麵又擔心趙盾回國之後會因此事受責罰。

  趙盾微微一笑,說道:“聽完邱文崇的解釋,我已經不擔心無法交待了。當時七國君主和眾軍士都在場,邱文崇把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都講得很明白,是非對錯已經很清楚。既然是晉姬母子理屈,我們又怎能恃強淩弱?傳出去也有損我國身為大國的尊嚴麵子,相信君主就算再想為姐姐出頭,也要顧及這個吧?”

  趙盾打心眼裏感謝邱文崇。如果不是他站出來說出真相,險些誤會了邾國國君。就算事後真相大白,可是雙方一旦動武,邾國必會遭到重創。即使事後彌補,晉國不問是非仗勢欺人的惡名已經傳開,名聲卻難以挽回。

  “所以啊,這位大夫救了自己的國家,也算是救了我們。”趙盾看向三人,“‘新城會盟’我們召集到了七個諸侯國,又發兵八百乘。大兵壓境卻沒有借機淩弱,還保全了小小邾國。也算是對各諸侯宣示了一回我國的凝聚力和處事原則,目的已達。”

  “隻是不知君主能否明白大將軍的苦心?”士會有些擔心,半大不小的君主仍是懵懵懂懂,對政事一知半解。偏偏身邊淨是些興風作浪的宵小。

  “君主雖然一時不能完全明白,相信等他漸漸成年,自然會懂的。”從邾國回來之後,趙盾將現場的情形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靈公,靈公並沒有任何質疑。

  “君主年幼倒也罷了,由大將軍全權代理政務。可偏偏——”臾駢有和士會同樣的擔憂,“君主親近和喜愛的,全是些媚上欺下的小人。陽奉陰違,口蜜腹劍。尤其是那屠岸賈,一肚子壞水,整日教唆君主做壞事。”

  “小的時候,我們還能把它歸為小孩心性的頑皮。可是,君主漸長,淨做些上不了台麵的惡作劇。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此,都會被視為太過頑劣。君主乃一國之君,理應嚴加約束才是……”郤缺也很有些看法。

  “上次太傅對我說起,我已經交待,將那屠岸賈調離君主身旁,派幾個知書達理的去伺候君主。難道竟沒一點效果?”三人都異口同聲的聲討國君身邊的小人,趙盾有些意外。

  “大將軍忙於政事,有所不知——”臾駢皺眉又搖頭,“據屬下所知,太傅是按大將軍說的去做了。可是,君主鬧得不行。那幾個調過去的,整日勸他讀書寫字,他都不愛,指明要回屠岸賈。否則,就以不眠不食為要脅。近臣都怕惹上麻煩,再加內侍們的推波助瀾,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恐怕還要大將軍親自派人去幹涉才行。太傅雖是君主老師,畢竟權責有限,有心無力。”君主行事乖張,士會也時有耳聞,頗不讚同。“君主是一國之主,雖說還未成年,然而日積月累,壞習性如果不及時糾正,怕是最後無法收拾。到那時,恐怕不是國之幸事啊。”

  趙盾先是點點頭,接著又搖搖頭,無奈之情溢於表情。明明晉國霸業已漸頹勢,偏偏君主又是個不著邊際之人,怎能不讓人憂心?

  四人聚會,本是熱熱鬧鬧,開開心心,談到國家大事也是激昂有聲。可是,一講到君主這個話題,氣氛就變得沉重起來。最後,竟至無人說話,各人靜靜吃飯收尾。

  回想起來,假若當初真的由公子雍執掌國政,說不定晉國霸業會持續,甚至越走越遠。可是偏偏……天不遂人願。

  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促成某個結果,這樣的例子無處不在。

  剛開始,一個橫生的小小枝節出現,隻是稍微帶離了樹枝的方向。日積月累,待到枝葉茁壯,漸漸形成慣性,慢慢拖累樹幹傾斜。再不及時修剪,整棵樹就會被拖垮,直至轟然倒下。

  起初,偶然是弱小的,突發的,必然是強大的、漸進的。當偶然異軍突起,它便超越必然,喧賓奪主,左右事件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