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河曲之役(1)
  趙盾的舒心日子,比想象中開心,卻沒有想象中長久。

  經曆兩次與晉國交手,卻沒討到大的便宜。這一年,秦國決定再次向這位中原霸主發動攻擊。

  秦軍剛剛集結軍隊,便被晉軍知悉。趙盾迅速召集內閣會議,研商對策。

  “秦軍此番前來,聲勢超過前兩次。秦國君主親自領兵,看來是誌存高遠。”從間諜的來報中得知,此次秦軍出兵的人數和裝備均超過前兩次。所以,荀林父有此一說。

  “這樣一來,我們勢必要嚴陣以待,多多調集良馬利器才行。”趙盾神情嚴肅,愁眉緊鎖。自從“令狐之役”後,秦國大小騷擾不斷,始終未能罷手。好容易消停了兩年,現在又來。聽了荀林父所說,更是憂慮重重。

  “這幾年,我國大力整治內政,百姓安樂,府庫充盈,兵強馬壯。要說調兵遣將,可說是人才濟濟,不足為慮。”實踐證明,趙盾著力推行的新政,收效顯著。晉國的國力,可說是強於前朝。所以,郤缺認為,秦軍不足為懼。

  “我已查過地形圖,秦軍最有可能在河東集結。之後,必是要渡河侵犯我國。兩軍很可能在河曲一帶相遇。”臾駢環顧一周之後,看向趙盾。“河曲地處黃河東轉拐角,咽喉要塞之地。東南有座山峰,險峻異常。如果我軍搶先占據製高點,就將占據製勝主動權。”

  “守住高點,據有水源,飲馬補給就有了保障。隻需高築營壘,堅壁不出即可。秦軍遠道而來,時間一長,勢必補給不足,自然撤軍。” 此時,臾駢是郤缺的助手。任職上軍佐,位列六卿第四位。

  “照臾將軍所說,我軍如能先發製人,占據有利地形,則勝算多在我方?”臾駢功課做得非常仔細,顯然是成竹在胸。趙盾的擔憂逐漸減少。

  “正是。”臾駢將自己所想再仔細展開,“秦軍東入我國,應該會經過羈馬,然後再渡河。如果我軍放棄羈馬,直奔河曲,肯定會趕在秦軍之前。一旦占據高地,一來,兵馬有足夠時間休整;二來,安頓好物資,居高臨下,正可以逸待勞,伺機而動。”

  “言之有理。”趙盾頻頻點頭。“如果秦軍果如臾將軍預料行進的話,用此計,我軍勝算最大。”

  “荀將軍——”趙盾轉身麵向荀林父,說道:“接到秦軍情報之時,可有派人密切跟蹤?現秦軍往何方移動,可有知悉?”

  “回大將軍,”荀林父恭敬的回道:“邊關將士一直密切關注。昨日來報,對方已經往我國西麵越山而行,相信就是要趕往河曲附近。”

  “我軍趕往河曲,所需幾日?”趙盾急切追問道。

  “離河曲最近的駐軍在霍縣,不需一日即到。”荀林父說道:“我們從絳城出發的話,最快三日,最遲五日也可到達。”

  “對方過去要多少日?”趙盾接過臾駢遞過來的地形圖,看了看,對方距離似乎也不遠。

  “對方出境隻能走陸路,入境渡河也需要時間。如果順利的話,也要五到七日才可到達。”荀林父說道。

  “如果這樣,霍縣的駐軍暫時不要調動,隻要他們密切保持關注即可。”趙盾想,既然時間比較充裕,那就不要輕易調動周邊的軍隊。“我們由絳城、依縣、雲縣三地調兵即可。”

  “霍縣軍隊人數不多,負責周圍三地治安防衛。除非緊急馳援,實在不得已再調遣。”臾駢讚成趙盾的決定,“畢竟這是屏障。萬一秦軍突襲三地的任何一地,擾亂民生,引起恐慌,我方就會陷入被動。”

  “正是。”趙盾點頭讚同,強調道:“所有駐守邊境、村鎮的軍隊,均原地加強警戒,不得擅離。另外,負責跟蹤秦軍動向的,仍以小支隊伍為主。”

  “已經交待下去,今日行文會再次強調。”荀林父應道。

  “秦軍既然誌在占更大的便宜,就不太可能在路上還有什麽小動作。”郤缺說道:“沿途駐軍,嚴守職責,做好應對的準備即可。沒有得到上官命令,不得撤自行動。”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趙盾看向新上任的下軍佐胥甲,“不知我軍何時能動身?”

  “回大將軍的話,”看到大將軍眼睛真勾勾的望向他,這位臨危受命的下軍佐,有點忐忑不安。“已經調集糧馬兵器若幹。明日一早,大軍就可出發。” 收到秦軍異動消息之時,後勤已經著手準備。內閣會議召開之時,已是萬事俱備,隻差戰略部署的東風而已。

  “好,那就這樣定了。今日各軍清點人馬、儀仗、鹵簿、兵甲,明日卯時,在東郊練兵場集合。”趙盾宣布集合時間地點,大軍明日出發。

  內閣會議結束之後,各軍首領回營點將,分配任務。交待注意事項,沿途行進、到達之後的各項事宜分配等等,之後,再統一匯總給荀林父,由他監督各軍完成戰前準備。

  第二天,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大軍出發。趙盾、荀林父率領中軍,郤缺、臾駢兩人帶領上軍,欒盾、胥甲引領下軍,直奔目的地而去。

  一路上,天公作美。雖有秋日豔陽烈烈,大軍休整啃幹糧之際,尋個樹陰,還有秋風送爽。第三天,走進一片樹林,天色變得陰沉,似乎要下雨。穿越之後,回到大道,又是風清雲開。由於氣候條件有利,人馬又休整規律,大軍很快到達目的地。

  前無阻截,後無追趕,按照既定的分工,眾軍有條不紊的著手各自的事項。有的登高搭建帳篷,有的到山頂就位,放哨打望。有的牽馬飲水,有的就地警戒,等待輪換。

  安營紮寨之後,趙盾召集五將,再次重申之前的部署。不經趙盾親自發令,各軍首領及其部屬,堅守不出。

  兩日後,秦軍到達。

  他們發現,有利地勢也為晉軍所掌握。方圓百米的觀察點,全是晉國軍士,自己的一舉一動完全暴露在晉軍的眼皮底下。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現在是對方如何,己方一無所知。自己卻被對方看得清清楚楚的,這仗如何能打?

  秦軍將領緊急商討對策。

  既然晉軍已占據先機,一定會采取守勢。以此消耗秦軍的實力和士氣,逼他們不戰而退。或是等他們疲憊之時可趁虛而入,打他們措手不及。無論如何,對方就是一個字——“拖”。

  對秦軍而言,隻有速戰速決,他們才有勝算。繼續拖延下去,晉軍的優勢會愈加明顯。相反,秦軍則會愈來愈被動。

  最後,秦軍定下計策——罵戰。

  不用說,罵的對象自然是晉軍元帥趙盾。想盡辦法激怒他,煽動他。隻要他動怒了,下了命令,整個晉軍都會啟動。到那時,秦軍就算目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