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兩敗俱傷(3)
  得令之後,趙盾告辭。走出宮門,抬頭看,天空一片蔚藍。風輕吹,樹葉擺動。花朵左右搖頭,錯落有致。

  還沒進入宮門之前,他曾反複提醒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在君主麵前據理力爭,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他已經預料到,一定有人反對。君主也會受此影響,對他的請求表示質疑。畢竟,“五君子”不是尋常官吏。他們出身顯貴,權勢壓人。

  此刻,已然達到了目的,勝利的喜悅卻沒有抵達他的內心。沒有興奮雀躍,反而,有股莫名的失落蔓延開來。不是勝利來太容易,懶得珍惜。他忽然發現,在他心目中,五人從來都不是問題。除了他們曾經差點要了他的命之外,他倒是挺想念和他們鬥智鬥勇的種種經曆。

  爭奪六卿席位時,他們彼此還不熟悉。那時的趙盾,還不足以成為五人的假想敵。他沉默得像個隱形人,在晉國的政壇,幾無蹤跡。是他的奮力一擊,令形勢逆轉。從那時起,他才漸漸為人熟知。

  “令狐之役”時,他們放下成見,並肩作戰,分工合作,將秦軍打得措手不及。那時候的他們,亦敵亦友。為了同一目的,暫時放低恩怨,攜手對外。

  新君之位既定,眼看晉國大事漸穩。外人看來,一片祥和安寧。趙盾執掌軍政,上任的第一把火即燒向內政積弊。從這時開始,雙方的矛盾開始顯露。

  接下來的半年多時間裏,你來我往,各出奇招。奇兵致勝,趙盾率先找到了突破口。幾個回合之後,對方漸顯頹勢。到最後,對方集結全部人力、物力、精力、智慧,正麵來犯。他們之間的爭鬥被推至高峰,直到勝負分明,落下帷幕。

  如果五人被處決,內政變革的舉措,將會如群臣大會通過的結果一樣,執行到底。弊端將被徹底清除,五人的黨羽也會被清算。這些人,有的會被邊緣化,有的甚至會被清除出晉國的官僚隊伍,從此等同庶人。

  趙盾大獲全勝。從此,晉國政壇沒有任何一股勢力能夠與他匹敵。他要做的事情,再無人阻攔。放眼望去,一馬平川。

  他為此大呼痛快的同時,又覺恍然若失。仿佛並肩作戰的戰友突然離去,隻剩下他孤獨的佇立在舞台。此時的趙盾,像是剛剛參加了一場一決高下的比賽。比賽結束,宣布他成為冠軍。他歡呼雀躍,手舞足蹈。與勝利隨之而來的是——對手消失。對,他是冠軍,隻是忽然沒了對手,有點孤單。

  孤獨感轉瞬即逝。突然,他仰天長笑,兩手擊掌。是的,他贏了,他贏了!清醒過後,贏的感覺真實而劇烈。比那晚他在趙府門口抓到箕鄭父時,還要強烈!那時,隻是劫後重生的輕鬆而已。

  這幾日,飽受各種不利的內外傳聞的折磨,他一直苦苦壓抑。忙碌的投入雜事之中,誓要把這些糾纏他的藤條斬斷。今天,就在剛剛,他已經被獲準,拿起刀將種種糾結剪除。想到這,他又興奮起來。

  那些陳舊的、阻礙他的,統統被拋棄。他想要的麵貌一新,就在眼前。那些遲遲不能下達的政令,擺在案頭已經蒙塵。那些守著陣地,等待最終決定是進或是退的軍士,馬上就要等來趙盾的最終決定。懸而未決的種種,從此刻起,銳利突出,突然鮮明生動起來。

  “五君子”即將全部被處決的消息,劇烈的衝擊晉國朝野。不光如此,甚至連酒肆茶坊、田間陌巷都炸開了鍋。從天上到地下,整個晉國空氣中都充滿著對此事的種種描述。

  有人稱君主當機立斷,決策英明;有人說大將軍趁機清除異己,大開殺戒;有人拍手稱快;有人充滿怨懟。街頭巷尾的種種情緒,各種說辭,被腹有點墨的人編成順口溜,四處傳唱。仿佛此事已成傳奇小說或是寓言故事,需要賣力傳承方顯誠意。

  地方官員聞之,失落者占據多數。這些人素來依附“五君子”一派。他們作惡多端,不想接受處罰,所以聯名上書。他們的主子落敗,他們就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

  絳城的官員聞之,反應大相迥異。

  “五君子”陣營的結局已是昭然若揭。自是沉重失意,等待裁決宣判而已;本就依靠趙盾的,不用說,自是額手相慶;“騎牆派”則是扼腕歎息,為自己錯失站隊良機後悔不迭。將來就算有機會,恐怕也再難得到趙盾的重用。

  那些自薦去往地方盡職勤勉的普通官員,本來懷揣夢想,期待回來之後重用。誰知政令遲遲沒有下達,他們已經失落到穀底。如今,曙光乍現,人人拍手叫好。

  不管是站在哪一邊,所有人的想象都隻停留在設想中。他們站在未來回望,為這一事件的結果,情緒高低起伏。

  “五君子”真正被押解到刑場時,不管站在哪個陣營的人,無不為之掬一把辛酸淚。

  夏日的天空,碧空萬裏,風輕雲淡。昔日身著華服,騎著駿馬的貴族子弟,如今判若兩人。他們頭發雜亂,衣服汙髒,臉上汙漬未擦。沒有軒車銀靴裝飾的他們,憔悴至極。更因身心飽受煎熬,有的已經瘦得兩頰深陷。

  他們企圖製造流血事件,未及大動幹戈便被抓捕。從結果來看,他們沒有危及尋常百姓的生活。所以,從平民百姓的角度看,他們之所以被處死,乃是因為得罪了大將軍趙盾。

  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對他們的死,並沒有像對江洋大盜、殺人滅門的大奸大惡般痛恨。相反,出於對他們尊貴身份的豔羨和婉惜,多是同情憐憫。

  想到這些人祖上,包括他們在內,曾經顯赫一時。如今卻身坐囚車,馬上就要失去性命。無知百姓立刻感慨,幸好自己出身平凡,才能苟活至今。雖未曾享受生活,卻也一家平安。有人甚至發誓,從此要感激生命,惜福知福。

  “五君子”已是形象殘破,失去往日風采。身在囚車,行過大街小巷之時,卻是統一的神情漠然。看著熟悉的街道,明明不久前還自在穿梭,此時一見,卻恍如前世。

  他們曾經喝酒吃茶閑聊的酒樓茶肆,他們想去便去。輕輕一步,即可登堂入室,靜坐品茗或是喧鬧六博,任君選擇。凡此種種,今日過後,皆成幻象,虛無縹緲。他們的生命在此劃上句號,前塵往事,陰陽阻隔。

  想到這,之前賭上身家性命義無反顧的豪情萬丈,突然消失殆盡。對生命的眷戀,對親人的不舍,對過去種種自由閑適的追憶,緊緊攫住他們。今日過後,一切將煙消雲散。他們美麗可愛的妻兒,年邁的母親,他們出生開始就一直嬉戲玩耍的院子廂房,一切的一切,都將消逝。

  如果可以,他們願意放棄富貴繁華,留下性命。隻作一介布衣,三餐無虞,一家平安即可。

  可是,事到如今,已經沒有如果。一切已經不可逆轉,像離弦之箭,靶心處就是箭的宿命,此刻,死亡就是他們即將奔赴的靶心。

  先都最先流淚。先是無聲無息,直至忍耐不住,放聲大慟。待他被從囚車帶下來時,已是泣不成聲。先軫一宗,先克被殺。他們這一宗,繼承人就是他。想到馬上要和先克黃泉相見,悔恨瞬時衝刷他的全身。

  想起祖奶奶的音容笑貌,更是後悔不已。她曾說,看著先克和他玩耍打鬧,便是打心眼的滿足。如今……下到黃泉,祖奶奶一定不會原諒他,一定不會的。

  他和先克都好勇鬥狠,結果兩敗俱傷。整個家族為此損失慘重,先氏元氣大傷。可以說,整個先氏,祖宗世代奮進所得榮耀,已被他們兩人幾乎敗盡。說他倆是宗族罪人,一點不過分。

  深負深重罪孽,他怎能不追悔落淚?他死有餘辜,卻苦了還活著的家人。他們將來依靠誰?如何度過餘生?

  蒯得看著先都,他好想伸手擁抱這個好友。可是,手被緊緊綁縛在背後,隻能與他視線緊緊相連。他的眼裏也飽含淚水。他沒有了解實情,被惡奴蒙蔽衝昏了頭腦,還連累兄弟。他內疚懊悔,他對不起自己的好兄弟。

  這位好兄弟——他們原是吃喝享樂,共謀政事的好兄弟。如今卻白首同所歸,怎不令人唏噓感慨?他又想起母親。當初痛失祖產,他深覺對不住年邁的母親。可是現在,他卻親手導演了這出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劇幕,這才是更大的不孝。母親如何熬過失去他的漫漫長夜?想到此,他掩麵痛哭,悲不自勝。

  箕鄭父、士榖、梁益耳三人,雖也神情悲戚,卻隻冷著臉看向遠方,不與任何人對視。他們一會望望天,一會看看趕來看熱鬧的平民。當他們決定與趙盾兵戎相對時,便已作好了犧牲全部的準備。

  可是,被投入大牢之後,判決未定之時,他們想了很多。把這一生整理回顧之時,才發現,原來,他們曾如此得意!

  就算趙盾把人事權奪走,那又怎樣?他們襲父輩爵位,仍然錦衣玉食。人前人後,前呼後擁。享受卿大夫的待遇,封妻蔭子。這是多少平民百姓夢寐以求卻三世難以企及的生活?

  可是,他們不滿足。他們要與趙盾一決高下,要做那個獨一無二坐在雲端的寵兒。他們攪盡腦汁,機關算盡,性命被算計進去。如今大限將至,後悔、遺憾排山倒海又有何用?

  他們已經提前預習過死亡。所以,當死亡真正到來的時候,他們的追悔,漸漸麻木。一切既成事實,又何必哭哭啼啼,讓勝利者又多一個機會鄙視嘲笑自己?

  雖然如此,身形彪悍的劊子手在側,與預想的仍然差距甚遠。他們強裝鎮定,努力不讓怯懦泄露。他們甚至都不敢正眼看一看端坐在台上親自監斬的趙盾。

  成者王,敗者寇,無所謂再顧影自憐。既然賭上了全部,今天的結局也是預料之中。雖然心如刀割,還可強裝仰天長笑,好歹挽回幾分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