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
  ps上一章是我沒說清楚,王安是乃自動化計算所員工,後來的四通創始人之一。至於王安公司,那是美國人,和咱沒關係,隻是在中國有一辦事處。為了不混淆,以後全部改為王安適。

  ~~~~~~~~~~~~

  長久無心插柳的產業聯盟時日尚淺,連鬆散都談不上,隻是大家喝多了酒腦袋發熱才燒了黃紙。大家的態度大多在觀望,這年頭誰跟誰有信心啊。

  四通的成立卻如同放了個禮花,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讓這幫看客們又有了一點點想法,紛紛送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禮單,名為祝賀,實則打探消息。

  實力大的公司不在乎這點錢,大路朝天各走一邊,隻要你不和我對著幹就成。至於其他小蝦米則對四通的王安適羨慕不已,懊惱這小子怎麽走了狗屎運,平白得了這麽一大筆錢。

  驢糞蛋子還有返燒的時候,何況人呢?脫了體製的外衣,四通的幾個創始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幹勁十足。

  王安適嘴皮子活,路子野,自然就任總經理,每天東奔西跑,拉客戶搞宣傳,拚酒席走後門,十八般武藝樣樣皆通,把個四通小公司搞得風生水起。

  而王輯質則一心一意的進行著第二代產品的開發,偶爾也客串一下客服,解決客戶們的難題。

  長久早就回香港了,不久就派了一個財務總監過來,負責公司所有的財務運行。長久的想法是通過這個職位來影響四通的進程,順便將其變為一個橋頭堡,自此來自香港的資金遠遠不覺的注入到了四通的血液裏。

  四通的最早的產品很簡單,除了很少的初代機之外,其它就是代理日本小公司brother的打印機,配上了自己開發的驅動程序,轉手就是一倍的利潤,因此生意做的很輕鬆。因此除了廣告宣傳之外,四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二代終端機開發上,順帶招收了大量的技術人才,而張振民就是在這個進入四通的。

  張振民28歲,湖北人,和王輯質同是自動化研究所的研究員。張振民年輕的心中曾經充滿了理想,隻是社會的激流無情的抹去了他個人的印記,參加工作8年就完全蛻變成了一個混日子的家夥。

  猶如平地一聲雷,那日研究所開會宣布開除了幾個人,張振民認真的聽完了這個公告,心中大惑不解。

  開除人並不是什麽振奮人心的消息,但是這份名單卻讓他非常震驚,裏麵全是他平日敬仰的技術骨幹,要說品德方麵那是沒說的,怎麽會被除名了?

  於是張振民開始四處打聽這些人的事情,有好事者自然添油加醋的講給他聽,張振民則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活一下。

  放棄人事關係,放棄工齡,放棄公費醫療,放棄……隻要放棄一切,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了一宿,張振民感覺心中似乎有一把火在燒,煩躁不安,年輕時的理想又如同野草一樣瘋狂的生長。

  張振民托關係打聽了一下四通公司的待遇及發展目標,得到的回答是驚人的好,雖說是民營的,但是無論是工資還是技術都很對胃口,剩下的問題其實就是萬一四通垮了怎麽辦?

  張振民也曾努力了十幾年,自認技術水平也算是個中上吧,怎麽著也不會餓死吧。他打定了主意,放棄了鐵飯碗進了四通,要是四通完了,自己就開個修理鋪,實在不行那就開飯店去。

  幾乎是懷著必死的心情,張振民找到了曾經的師兄王輯質,說了自己的想法。王輯質倒很高興,想都沒想就接受了他的加盟要求。

  就這樣,張振民向自動化所遞交了一份辭職報告,根本就不想什麽批不批準的事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張振民第一天上班接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協同王輯質開發第二代文字處理機,按王安適的說法咱們現在可都是在刀口上混飯吃,你怠工一天就是和自己過不去,盡快成熟起來吧,否則隻有死路一條。

  王輯質倒沒說什麽,隻是以身作則,一步一個腳印的做著實際工作。張振民隻是略微一愣,其後興奮起來,這才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生活啊,脫了外衣就開始幹了起來

  當時技術部共有七八個人,正在拆解著從日本進口的文字處理機,這是王輯質的想法。由於第一代的打字機幾乎是長久一夜成型,其本質隻是一個文字處理終端,必須外接打印機才成,十分的不方便。

  得到的市場反應也是同樣如此,因此在開發中,王安適提出了借鑒日本人的成熟產品,來個偷梁換柱。

  因為日本也是東亞國家,其文字同中國一樣也有漢字,隻要將其中的日文字庫換成中文字庫,日文輸入法換成中文輸入法,其他功能不變,這不輕輕鬆鬆一個新產品嘛。

  王安適這個想法一提出頓時獲得了全部開發人員的支持,這個方案簡直無懈可擊,他們確實也動手做了。

  選擇了幾款性價比較好的日本文字處理機就開幹,等到了打開之後王輯質卻是心中一涼,繼續把其他機器開膛,結果一樣,他知道沒啥指望了。

  原來日本的文字處理機內置的打印方式都是熱轉印式,雖說打印質量較好,但是需要極高的製作工藝和成本,以國內的開發手段遠不能及。

  而且就算開發出來了估計市場也不會好,因為這種熱轉印式打印需求的條件極為苛刻,不但要使用特製的打印紙,對環境溫度、濕度的要求還特別高,至於色帶那也是天價。

  技術部隨即得出了結論克隆鬼子的東西難度高,不太可行。四通公司所有成員立即開會討論,對下麵的方向進行討論。

  四通初創,地方還不大,十幾號人窩在一間比較大的屋子裏開會,絕大多數都在吞雲吐霧,空氣差的可以。

  大家各抒己見,大多數認為放棄日本貨,支持自己開發係統是明智的,但是風險大。寥寥幾個家夥沒信心,認為還是複製鬼子的東西比較穩妥,即使失敗了也沒啥責任。

  王安適聽著這幾個家夥的話怒從心頭起,拍了桌子“你們這還是人話嗎?你以為這是研究所,還在為領導負責?我們這是在為自己拚搏!什麽叫沒責任?失敗了大家都得喝西北風,複製鬼子的東西同樣是風險的,我認為還是讓技術部的同誌們決定比較好。”

  這一番話說下來人人無地自容,他們心中或多或少的都有這種國企思維,不作為是永遠不會犯錯誤的。

  雖說人人傾向於自己開發適合國情的機器,但是沒人表態,最後想了個辦法打國際長途請示領導。

  千裏之外的曹長久接到電話哭笑不得,聽了原委之後隻說了一句話“你們自己看著辦,我相信你們的眼光和能力,資金上有什麽困難就和財務說,技術上的困難可以向香港這裏求助,大家會幫你們的。”

  有了長久的指示,王安適信心大增,詢問了一下王輯質“你怎麽看,自己做有沒有把握。”

  王輯質想了一下“隻有六成把握,但是哪怕隻有半成也要自己做,依賴鬼子對長遠發展不利。”

  王安適聽了他的話,心中掂量了一下,一咬牙“就這麽定了,立足於國內市場,堅持自己的技術,開發自己的機器,樹立自己的牌子!”

  誰也沒想到,這逼出來的三個“自己”卻成了日後四通的企業文化,曆盡坎坷終成正果。

  定下了目標,事情就幹的順,技術部分析了開發難度之後決定以針式打印機為藍本,機芯和液晶屏由香港本部采購,bios則由他們自己開發,不借助外力。

  仔細調查了市場,王安適他們得知國內也有幾個頗有實力的廠家在做同樣的事情,有合資的也有國企,情況不是太妙。

  而且還有一大幫人在冷眼旁觀,就等著四通出醜,若不是四通有著外資的背景,早就有人暗中下絆子了。

  險惡的生存環境不能磨滅英雄的成長,隻是必要的養分而已。四通的天才們仿如一夜之間變了一個性格,開發熱情似火,那些譏諷嘲笑充耳不聞,宛如一個獨立王國,一步一步腳印的進行著心中的夢想。

  打印機芯國內還沒有人做,因此大家都是進口國外的,處於同一個水平,這裏麵沒什麽文章可做,突破口隻能是軟件的功能了。

  王輯質深知其中的要領,接觸過中文電腦和ordstar的他絞盡腦汁的擴充文字編輯功能,把能想得到的中文編輯方法都塞進了小小的機身。

  若論文字編輯軟件的老大當推ordstar,長久美國公司的vs-office還數不上第一,因為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英文處理機都使用ordstar,他本人深受其風格的影響,因此功能的設計上就很相像。

  比如ordstar裏麵有“block ove”功能,王輯質就自己翻譯成了“塊移動”加入其中,效果似乎不錯。

  王安適也不是光拍了板就完事的,他對這部機器也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分析了市場之後,他將文字處理機的使用者定位在了初中文化水平,因此要求技術部門開發操作方式和編寫命令的時候絕不要使用計算機術語,那些屏幕提示、編輯和打印命令上的說明文字以及使用說明書一定要通俗易懂,保證每個人一看就能明白。

  雖說這樣帶來了不少麻煩,但是實際證明這是極其英明的決定,後來的市場反饋極其強烈,四通也就登上了國產品牌的王座。

  張振民在開發小組中負責顯示驅動和打印驅動,這是一項挑戰,為了搞懂每一行代碼的作用,他廢寢忘食,一個字節一個字節的調試,終於按時完成任務。

  至於總體設計與操作軟件開發則是王輯質親自掛帥,為了增加保險係數,他還請了外援,讓長久給配了幾名程序員。

  長久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將手下參加過office軟件開發的幹將臨時調到了北京協助開發。相對工程來講,這幾個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解決了許多程序優化難題,還提了不少操作上的建議,最最寶貴的是他們還提供了拚音輸入法的支持。

  那時候的輸入法是一大難關,中文輸入速度提升不了導致了大多數人認為中文該淘汰了。王輯質不信這個邪,堅持自己開發一款高效的拚音輸入法。

  隻是當時的技術所限,拚音需要選字十分麻煩。而香港援軍則在長久手下熏陶多年,提出了詞組聯想和雙拚的概念,試驗下來之後效果出奇的好,一舉解決了速度慢的難題,讓王輯質佩服不已。

  光有拚音不夠,畢竟不是太高速的輸入方式,王輯質還是考慮要加入形碼。考察了好多方案,不是做的垃圾就是要加太高,不符合他的要求。

  經人推薦,最後他還是找到了傳奇人物王永明,慕五筆字型之名而拜見。

  當時王大神仙混的淒慘無比,連個家都沒有,屈七尺之軀縮在中央統戰部招待所——的地下室中,差點連租金都付不起,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惡意暴住”,應該被嚴打的。

  而王輯質的拜訪無疑對其、對國家、對漢字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機會,曆史在此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