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
  總局領導交代的東西固然重要,但長久的交換機項目也到了關鍵時刻,脫身不得。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久攻不下的難關使得曹長久開始對階段性成果這個詞感起了興趣,正如40歲的人會把大器晚成這詞當成寶貝一樣。

  這段時間的拚命也讓長久感覺到了一點點疲憊,原來開自己的公司和在公家上班是兩回事啊。

  一貫的懶散觀念差點占了上風,要說長久現在錢也賺得差不多了,舒舒服服的過完下半輩子也不是問題,長久也曾在疲憊枯燥的研發間隙閃過這個念頭。

  如果還是夢中的長久,估計這時早已得過且過,移居海外逍遙去也。隻是再世為人,有些東西長久看的淡了,心中卻有一股怒火不可遏製,看過太多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奴顏屈膝之輩,再和這個時代的默默奉獻的科技人員一對比,長久忽然覺得再苦再累也算不了什麽,倒是技術上不去,被列強當猴耍的感覺很不好。

  隻是現在長久似乎連得空思考都屬於奢侈行為,每天的時間都被解決研發問題占用的一幹二淨,大型交換機不是那麽好做的。

  長久的目標比較超前,遙想前輩風采,他也要一步到位,直接搞出萬門局用程控機。那些過渡產品長久都看不上眼,直接就衝著時分數字電路而去。

  交換機有大有小,小的用空分比較多,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一般賓館的內部電話就是用的這種。

  隻是這是模擬的東西,從技術上來講不太先進。想要充分利用帶寬,讓一條電纜容納更多的電話通路就必須研製時分係統。

  時分係統簡單的說就是壓縮,同一時間裏努力地容納更多的通路,將聲音信號用數字編碼發射,這樣才是正統的做法。

  隻是國內還沒有任何純數字程控交換機實物,幾乎就是一個空白,這讓長久他們怎麽做?

  不過長久想起了雷達所的老所長,一言一行都在腦海中清清楚楚。空白才好做,大家反正都不是做交換機出身的,幾乎都是做計算機的,不懂就學,反正再難還能有電子計算機難嗎?

  正是如此,長久的團隊卻是突飛猛進,完全不受傳統交換機係統的影響,幾乎是獨立設計了一套係統,那是他們自己的王國。

  程控交換機其實就是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下成長起來的產物,引進了大量的計算機理念,這樣才能做到高效。

  而長久他們更是劍走偏鋒,除了外圍傳輸、呼叫係統,其它幾乎全是使用計算機組成。

  傳統交換機幾乎就是一個整機,如果是大型的係統就必須做的龐大無比。長久他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絞盡腦汁,引入了分布式計算係統。

  這種係統設立一部主處理機,用以控製整個係統的數據處理,視處理能力帶動16~32部輔助處理單板設備。輔助處理機則用來控製數字交換係統的動作,相當於工控機。

  由於是開放式分布設計,因此長久研發的係統可以同步擴充交換網絡、內部信令網絡和數據處理能力,這些隻要增加處理係統就可以了,有些類似於後來的計算機機群係統,可以滿足通話線路容量不斷擴展的需要。

  這種結構硬件結構簡練,可維護性及擴展性極強,哪怕有一部分出現故障,完全可以做到實時更換而不影響整套係統的運作。

  最有利的是,由於是完全自主設計,長久他們天馬行空,所有硬件底層協議和內部高速信令網絡都遵從一個標準,無論是係統管理、交換網絡、網絡傳輸、數字接口、模擬接口的各個層次,都可以實現無縫接入,無需進行協議的轉換。新穎的軟件控製方法可以簡單的擴充新業務——隻需要修改程序就行了。

  真是所謂解放思想,無所不能,長久他們一旦從傳統交換機思路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其研發進度是一日千裏。

  這當然可以理解,一幫做計算機的人居然開始搞交換機那是什麽景象,能做出什麽東西出來。

  把計算機網絡和集成概念一加入交換機的研發中,似乎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交換機不懂的問題長久他們就繞過,在計算機技術中尋求突破,簡單而廉價。

  800門規模的樣機成功之後,長久他們本來是想現做2000門的,後來遇到瓶頸,無奈之下才引入分布式處理係統的概念,誰知誤打誤撞,長久發現按分布式的原理,萬門交換機也不在話下,隻要多加模塊就行了,索性放棄了2000門交換機的開發,直接上了萬門大型機。

  有了分布式這個突破,萬門大型交換機樣機很快就成型了,81年的10月份,長久研究室正式開始進行試驗。

  實驗室的驗證很成功,基本上可以達到等效8000門規模的實用效果,這讓長久他們很自豪,畢竟這是國內完全自主研發的大型交換機,在國內傲視同群,想必日本也沒有這樣的東西——全數字的大型交換機全世界也沒有幾家能生產。

  主體結構定型了,下麵收尾的工作就不是長久他們的強項了,為了趕時間,長久找了廣東電話局合作,進行各種外圍電路、接口、過流保護等等裝置的研製。

  這些隻是末節了,一切都有專人主持,長久得以騰出手來考慮總局領導交代下來的任務。

  人口普查是大事,如果不用自己國家的計算機絕對是個恥辱。如果國內完全沒有能力倒也罷了,偏偏是在外部條件壓迫之下去買國外機器那就近似於漢奸行為了。

  隻是條件所限,最有可能使用的國產計算機用的核心部件是外國產品,使用起來諸多掣肘。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選型問題了,長久專程飛到北京和總局領導又深切交流過一次,兩人都同意這次選型關係到國家的臉麵。

  作為一個計算機研究人員,在感情上長久絕對不認為自己設計的計算機不如老外的,但是現在實際困難很複雜,哪怕一個螺絲釘是不是國產都牽扯到各派的觀點,讓長久很傷腦筋。

  至於總局領導關心的倒不是臉麵問題,他對長久能不能在年底之前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很有疑問,時間太短了。

  “重新設計肯定來不及,再說了,換處理器嗎?國內好像還沒有32位的cpu,連16位的也沒有,如果要運行這種大型的數據庫,16位的處理機是最低要求。”長久搖搖頭,不過卻很輕鬆。

  總局領導一聽這話臉色頓時有點不好看“你可是我們的唯一希望,你都說不行了,難道我們真要買老外的東西?”

  “那也不一定。”長久想了想,“得看進度,我有了個方案,但是沒有人來做。”

  “你要什麽樣的人,我們提供。”領導很著急,“隻要能在年底拿出方案來,一切都好說。”

  “我的交換機也快出來了,這入網許可……”長久故意吊領導的胃口。

  “哦!”總局領導很驚訝,“難道成了?你們做好了之後申請成果鑒定,我給你牽頭。”

  “那好,我的意思是這樣的……”長久開始訴說自己的設想。

  原來長久打的是機群的主意,隨著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越來越高,超級計算機的價格也越來越昂貴,因此集群係統就出現了。

  這也是分布式運算的一種應用,若幹台計算機用專用的網絡連接起來,通過操作係統分配任務,可以提供媲美大型計算機的運算能力。

  這確實是可行的,早在華夏當年第一次衛星發射的時候就曾經有過,不過沒人注意到這是絕無僅有的先進技術。

  當年衛星發射工程中,由於國產計算機性能低下,完全沒有處理那些飛行數據的能力,據說那些外國專家看了控製計算機之後下了斷言華夏不可能發射成功,因為這些計算機簡直就是垃圾。

  這個斷言激怒了專門航天所的某位大能,不爭饅頭爭口氣,怎麽也得弄出個成績來。大能突發奇想,一部計算機性能不夠,那麽幾台一起呢?

  這樣一來,經過不分晝夜的苦思冥想兼動手改製,終於使得衛星發射任務圓滿完成,經過實踐檢驗,幾部計算機合並在一起的性能完全能夠勝任大量數據密集運算。

  長久的算盤打的很響,摩托羅拉68000已不可恃,隻能運用021處理器,多021處理器工作站性能已經不同凡響,若幹部工作站再組成機群想必可以擊敗任何看得見的競爭對手,至少性能上不用考慮。

  ~~~~~~

  累了一個星期,今天睡了一天……天氣不好,還打雷,不敢開機。

  90節的內容考慮了一下,覺得還是有可能的,摩托68000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微處理器,製造工藝複雜,成品率很低,數量不會很多。且不用說那時,就算現在,ps2發布時還不允許出口中國,就怕技術外流。

  晚上看情況,如果不打雷下雨就還有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