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井鎮小先生
  鄂州,井鎮。

  這地方好久沒這麽熱鬧了,來來往往的人群把本就擁擠的街道堵得寸步不能行。

  鎮子不小,但是如此多的人還是讓它有些承受不了,畢竟成名二十載的劍客王乙仁回鄉探親,在百姓心中來說是了不得的大事,一個鎮出了一名江湖上的俠客,還是那風流瀟灑的劍客,這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不論平常愛不愛出來,也不管平常是個什麽頹廢樣子,大家都把自己收拾的衣冠楚楚,見英雄當然得體麵一些,萬一他看你順眼,傳授你幾招劍法,不說遠了,在井鎮誰會沒事招惹你?

  但是這樣熱鬧的景象卻讓寫字攤後的一位少年書生不喜了,微微皺著眉頭,嘴裏小聲念著:“也不知人家願不願見你,這些人,還真是一如既往。”

  少年不大,十五六歲的樣子,應該是在發育期,身上的衣服明顯小了些,不過整潔幹淨,雖然長得不那麽好看,但很那種安靜的氣質,讓人很是舒服。

  劉餘知道,今天的生意都算黃了,好巧不巧,王劍客大清早便進了城,如今日上三竿人群還沒有減少的跡象,眼看著太陽快掛到自己頭頂,他便準備收拾收拾回家了。

  恰恰在此時,劉餘頭頂升起了一片陰影,他抬起頭就見著一張臉俯視著自己,太陽晃著眼睛,有些看不清來人是誰。

  眯著眼仔細看了看,劉餘恍然,鄭人一,井鎮最出名的小混混,看他一臉的猶豫和歉意,劉餘自然明白了他是有求於自己,便開口道:“這不是鄭公子麽,來我這寒酸的小破攤有何貴幹,錢又不夠用了來我這拿麽?”

  鄭人一聽聞,臉上的歉意更加濃厚了,臉色微微一變,連忙開口:“當然不是啊,小餘先生,,小先生我知道以前做了一些讓你生氣的事,我今天就是來補償你的,你看這是以前欠的錢,都還給你。”說著拿出一個藍色的繡花錢袋放在劉餘的寫字攤上,劉餘拿起在手中掂量掂量,這怕是有二兩銀子了,他哪來的這些錢!

  鄭人一雖然經常來拿些錢,但是到如今也隻有一兩多錢,並且劉餘知道,他是為了自己母親,所以經常看著他來拿錢,強撐著表演一副狠惡的形象,劉餘心中也是說不出的感慨,並不生氣。

  而今日將自己近乎所有的積蓄拿來,或許是真有要事求自己,這樣想著,劉餘開口:“行了,鄭公子大氣,我也就不計較了,直說吧,有什麽事。”

  聽得劉餘這樣說,鄭人一臉色放鬆一些,心裏踏實幾分,又撐著笑對著劉餘說道:“小先生,大家去拜訪王大俠,都帶著禮物,可王大劍客又執意不收那些貴重的東西,我聽說王大俠除了劍法通神,還喜好吟詩作對,我就想到了小先生你,整個鎮子都知道你天資聰穎,一手詩詞更是冠絕年青一代,不知道,您能不能幫我寫幾首詩,我好送給王大俠,我知道你本性清高,但不管怎樣,到時候我要是得了什麽賞賜,一定分給您一半,以後我一定會將你當恩人對待。”

  劉餘聽了心中覺得好笑又有些難過,苦難人家的孩子總會比別人多想幾分,劉餘麵帶微笑,對著鄭人一說:“行,我就幫一幫你,但我也隻能寫出一首詩,一首就夠了,再多也想不出來了。”

  鄭人一聽完欣喜若

  狂,口中連道多謝,本以為之前對劉餘那般會被拒絕,卻不料劉餘心地如此之好,弄得這個混混心中很不是滋味。

  劉餘閉目沉思,鄭人一說到底也是個可憐人,但也是個講道理的,每次從自己這拿些錢卻也會幫自己平些事,自己攤上除了他沒有別人打擾,若不是鄭人一,自己一個孩子如何能夠安穩擺攤,那些錢劉餘覺得是應該給的。

  更何況鄭人一母親三個月前去世,鄭人一就再也沒來過,劉餘看他這樣子,應該是拿了所有的東西想要翻身,心中歎了口氣,開始細細構思。

  沉思半晌,劉餘動筆了,的確是有童子功的人,手下的字,堂堂正正,神韻連綿,鄭人一看著很是欣賞,隻是總覺得有些淒然意味。

  構思了很久,寫下來卻極快,劉餘對鄭人一說道:“這首詩你放在盒子裏或裝在信封裏,直接交由王家管家便好,說清楚這是一首詩,一定要叮囑管家你對王劍客的仰慕,但想到今日他趕路疲倦不便打擾,要求管家把這首詩給王劍客看了就好。”

  鄭人一聽完急了:“這怎麽可以,我連王劍客麵都見不到,那還搞什麽啊。”

  劉餘一臉無語:“我都說了,王劍客舟車勞頓,今天接待這麽多人肯定累死了,你就算去了他也隨便應付你一下,還不一定見得到,但是不見麵就不一樣了,他一定以為你和那些普通人不一樣,對你多幾分欣賞,之後甚至可能單獨見你,你想想哪個更好。”

  鄭人一聽完連連點頭,劉餘就見狀便打發他走了,揉了揉太陽穴,摸摸懷裏的二兩銀子也收拾東西離開了。

  鄭人一來到王家門口見著一層層的人群,心裏不免生出了陣陣激動,聽著管家聲嘶力竭的叫聲,他心中喜意更濃了,扒著人群一步步向裏麵擠進去,好不容易擠到前麵,他正了正衣冠,走上前,管家正要對他說些什麽時鄭人一先開口了,對著管家說:“管家今日辛苦,在下一直仰慕王大俠武功品德,今日聽他回鄉還是忍不住來探望一二,但看此情形還是不給您添麻煩了,王大俠舟車勞頓,晚輩這裏有一首小詩贈與王大俠,托老管家轉贈,我便不多打擾了。”

  管家聽了這話,心中對著年輕人刮目相看,雙手接過信件對鄭人一說道:“小兄弟放心,我會轉交與老爺,小兄弟不如進來喝杯茶吧,相信由你將這首詩親自交給老爺他會更開心的。”

  鄭人一聽完心中喜不自勝,但還是牢記著劉餘的叮囑,搖了搖頭,說了句不多打擾便轉頭離開,這讓管家更加欣慰,連帶著都感覺天氣涼快了不少。

  鄭人一轉身轉的很瀟灑,甚至差點擰到脖子,但是,這麽多人圍著,要出去肯定瀟灑不了,但還是必須撐著這姿態。

  管家看著他的背影,表情一言難盡,這孩子人品是好,但是也太死板了,在人群中從左邊被擠到右邊,從右邊又被擠到前麵,正當管家忍不住把他叫回來時他總算被擠遠了,管家想了想,讀書人好像都這樣,便繼續應付著其他人了,畢竟不是誰都向剛剛那個少年如此明事的。

  ......

  現在已是初夏了,天氣漸漸熱了起來,大中午的,劉餘背著書箱,衣服已經快濕透了,看見一家陰涼處,也沒什麽人進出就走了

  過去,先歇歇再回去吧。

  走近了看著店門,門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江湖日報四個鎏金大字,嗬,這麽帥呢!原來那些報紙就是這裏印的啊。

  劉餘的大部分生意都出現在上午,今天雖然因為王乙仁歸鄉的事情少了許多零碎收入,但是直接給了他二兩銀子,如果節省一點夠用半年了,今年年底或許可以攢下不少錢了。

  劉餘雖然沒有考學,但是自身家事和名氣的名號都帶給了他不同於其他年輕人的身份,井鎮很小,所以身為縣丞父親的餘蔭讓劉餘能夠在這座鎮裏不被人為難,不過也僅僅是不被為難而已,畢竟,他家也隻是四街帶花園的一個小院子,比不上王劍客他家那麽大富大貴,家裏也隻有一個放心不下他的管家和他相依為命。

  歇息了會,劉餘便離開了,路上不免想到鄭人一的事,劉餘自己心中估計著應該十拿九穩了,這些英雄明明正值中年,風頭正盛卻又回鄉,旁人看不明白,劉餘是知道的。

  劉家院子大概也隻有三百平那麽大,是劉餘父母留下的,院子中間有一棵棠梨,醜的可以,也真是辛苦管家每天打理,後院就是花園,讀書消暑的好地方,尤其是這種時候。

  劉餘把背包遞給管家,帶本書去花園樹蔭下一坐,泡杯菊花,頓覺渾身舒適,再也不想站起來。

  劉餘掏出錢袋對著管家說道:“李叔,今天賣詩賺了些銀子,這裏一兩銀子給拿來添補家用吧。”

  李管家借過銀子,似乎對這種事習以為常,但是臉上仍舊有一絲猶豫,畢竟老爺那種氣性高的人肯定不願意少爺把詩賣出去,好歹是書香門第,隻談贈詩,賣詩算怎麽回事,但管家也知道他們兩個生活不容易,也不好說什麽,畢竟劉餘他爹因為氣節而死,管家不可能看著劉餘和他爹一樣,隻得默默收下,又從口袋中掏出一封信遞給劉餘:“少爺,這是有人登門送與你的信,興許是老爺以前的同窗,您看看吧。”

  劉餘不以為然,接過信放在一旁,管家見了也暗自歎氣,的確,如果是老爺交好的人,該來早來了,這時候有什麽意義。

  劉餘接過信後,等自己涼快下來才拆信,畢竟沒必要火上澆油。

  信封沒有署名,打開信倒是瞧見了,江湖日報,劉餘心氣一泄差點罵出聲來,以為自己能夠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批判一句,結果等來條新聞。

  “劉餘公子親啟,識汝才華見識之高,家世門風之正,又仰人品正直不屈與君子浩然之風,江湖日報以誠摯之心邀您一見,若得公子之助,猶如焦尾於蔡邕焉。見事論事,述人遇人,皆世間快哉事也。有道‘三尺書生命,不顧九五顏’,江湖世之泥潭也,以蓮花之潔仍不絕塘泥之汙...”

  劉餘看著信,亂七八糟講了一堆,無非是一個意思,希望他能夠去江湖日報工作,想了想,劉餘決定去看看,這麽重視他,開出的報酬也不低,值得去一趟了,那麽以後,自己是有穩定收入的人了,想著能夠漸漸穩定的日子,劉餘開心了起來,不過裏麵的主事人是父親的舊識怎麽辦,搖了搖頭,就算是也無所謂,這份心他就笑納了,不能讓別人傷了心不是,既然如此,明日收拾收拾便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