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可卻不能表現出來,隻能裝作她知曉一切,明白周生辰的背景,甚至在母親頻頻遞來質疑的目光時,都坦然笑著點點頭,暗示母親接受。

  這種非常脫俗的駭人禮物,讓所有的長輩說話,都開始文縐縐的。

  到最後,嬸嬸趁著倒水的機會,把她拉到廚房間裏,非常緊張兮兮地問她,到底午飯能到哪裏吃,才會不讓時宜太丟臉?時宜被問得哭笑不得,輕聲說:“不用吃午飯,他說,他媽媽想要請我吃午飯,所以我一會兒就會和他走。”

  “那就好,”嬸嬸呼出口氣,很快又覺得不好意思,“不是不想招待你男朋友的意思,我實在是沒招呼過這種人,真不知道,他平時吃什麽。”

  吃什麽?

  時宜想到自己和他在西安,也沒什麽特別,甚至還在米家泡饃吃過。

  不過現在說,顯然嬸嬸也不會信。

  周生辰為了不吃午飯,想要帶時宜先離開的事,反複說著抱歉,連父母都被說的不好意思,連連說是應該的,隻是沒有準備見麵禮,才真是抱歉。

  時宜聽著他們抱歉來,抱歉去的,最後實在繃不住了,輕輕扯了下周生辰的衣服:“好了,我們走吧?你等我幾分鍾,我去換身正式一點兒的衣服。”

  他微微頷首。

  時宜原本是準備了衣服,現在又開始忐忑,輕聲問他:“你媽媽,喜歡女孩子穿什麽?”

  “穿什麽都可以,”他說,“不用刻意。”

  “不可以啊,”時宜有些急,“這是尊重她,畢竟第一次見麵。”

  她說的急,就有些撒嬌的意思。

  母親聽著微笑,離開了她的臥房。

  可也因為母親的離開,反倒讓氣氛又緊張了。

  時宜發現,自己說話的語氣,非常依賴。

  “他們昨晚準備了一些中式的旗袍,我家裏人比較傳統,女孩子習慣穿這些,”他微笑,絲毫沒有勉強她的意思,“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讓她們拿進來。”

  當然不會介意。

  沒有什麽,她想要給他母親一個完美的印象。非常想。

  況且,經過那個夜晚的宵夜,還有今日的禮物,她大概猜到他家庭是什麽類型。非常傳統、甚至會有很多桎梏人的規矩,如同曆史中曾有的王公貴族。

  吃穿住用一概有著範本,不是講究,隻是傳承如此。

  時宜非常奇怪,在現在這個社會,怎麽還會有這樣的家庭。

  仿佛遺世獨立。

  或許這個答案,她很快就會知道。

  她欣然接受他的建議,跟隨周生辰來的兩個中年女人,開始有條不紊地,從隨身的手提箱裏拿出了旗袍,還有隨身攜帶的現代設備,時宜看著她們熨燙旗袍時,忍不住低聲對周生辰感歎:“好高的規格。”

  周生辰笑一笑,沒說什麽。

  他很快離開房間,給她留出換衣服的空間。

  其中一個女人替她換衣服時,忽然笑著說:“時宜小姐不要太介意,這次時間太倉促,在家裏時,若這麽草草熨燙,是要被管家扣工錢的。”她順著旗袍一側,開始檢查不合身的地方,尺寸和現場試穿終歸是有差別。

  時宜好奇:“那在家,是什麽樣子?”

  “老話常說,三分縫,七分燙,”她笑,“講究的很。”

  她不再說話,非常嫻熟地把有些鬆的腰線收緊。另外的一個人,則很小心打開另外的暗紅色的木匣,開始給她佩戴首飾。

  胸前是翡翠頸飾,腕子上扣著的金鑲玉鐲子,兩枚戒指,無一不古樸。時宜並不太喜歡首飾,隻在耳垂上有一對小鑽的耳釘,為她戴首飾的女人征詢性地問她,要不要換下來。她不太在意:“是不是他的父母,不喜歡這些東西?”

  兩個女人對視,笑一笑:“是不喜歡這種東西。”

  “那就換吧。”她自己摘下來閃著細碎光芒的耳釘,換上翠的仿佛能滴下水的耳墜。

  剛才周生辰在這間房間,都說絕不會勉強她,她們兩個還以為時宜是個十分難搞的女孩子,沒想到,這麽好說話,都有些意外。待到整套上了身,她看著鏡中自己。

  活脫脫倒退了百年。

  她離開臥房,走到客廳時,母親更是驚訝。但好在是通情達理,沒有追問。

  周生辰從沙發上站起身來,她剛才的舒適隨意都沒了,有些緊張地看著他,自信乏乏。倒是堂妹輕輕地,輕輕地,像是不敢大聲說話一樣地嘟囔著:“我要瘋了,真是傾國傾城。”

  時宜好笑地看了她一眼,堂妹這才目光閃爍,取笑她:“美人,不是說你,是說你身上的東西,價值半壁江山啊。”

  這句話,讓所有人都忍俊不禁。

  而她看到的,卻是周生辰毫不掩飾地,欣賞的目光。

  到了車上,周生辰又親手遞給她了一個純金的項圈,還掛著塊百歲鎖。看得出來,這個的價值比不上她身上的任何一個物事,可也能感覺到,這個東西很重要。時宜戴上,用手心顛著脖子上掛著的這個小金鎖,輕聲問他:“你家從政?”

  他搖頭:“周生家規,內姓不能從政。”

  “內姓?是直係的意思?”

  “範圍更窄一些,”他簡單解釋,“隻有每一輩直係的長子,才能姓周生。”

  “旁係呢?”

  “姓周。”

  “就是說,如果你父親有兩個兒子,你是長子,你就會姓周生?而你弟弟就會姓周?”他的神情,有一瞬的微妙,很快就笑了:“差不多。”

  她喔了聲:“那麽是從商?世代為商?”

  否則如何積攢這種深厚的家業?

  豈料,他再次搖頭:“老一輩人觀念老舊,不認同後輩從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