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效率14%!Y係列材料未來可期(求訂閱)
   周一,簡短的組會。

   吳菲菲“基於ITIC傳輸層的二維鈣鈦礦器件”的文章已經撰寫完畢,並在上周日投出,目標期刊CM。

   接下來,她準備進行另外一個工作,也就是“在二維鈣鈦礦中引入ITIC非富勒烯體係的類疊層器件”,現在這個工作的實驗核心數據基本都已經到手,可以一邊帶著兩個本科生做實驗,一邊撰寫文章,目標期刊JMCA。

   段雲組會繼續劃水,他上周接到了埃克森美孚的通知,說第一輪麵試沒過,當時他鬱悶了半天。

   不過他很快又收到兩家公司的第二輪麵試通知,一家是大廠華威,另外一家是魔都做半導體封裝的小廠。

   另外,老家台城職業技術學院那邊,段雲上周末專門回去洽談了一次,雙方達成了初步的意向,不過他目前還在考慮中,因為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他認為魔都相對更好一些。

   因此,雖然現在段雲手裏沒有一個正式的offer,但心情沒有前段時間那麽焦慮了,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並不難。

   孫沃繼續撰寫他的ACSAMI文章,目前進度八成左右,正在進行文章最後的收尾。

   魏興思冷不丁的問了他一句:“這篇文章投出去後,接下來打算做什麽,有沒有想好?”

   孫沃弱弱的搖頭,回了一句:“沒有。”

   ‘難搞哦。’魏興思沉默半晌,說道:“你和吳菲菲討論一下吧,盡快確定下來。”

   田晴開始進行“三個HOMO能級差線性變化的非富勒烯體係”的電荷輸運機製研究,她測試得到了一些初步的CELIV和TOF數據,同時還送了一些樣品到瑞典馮盛東那邊。

   陳婉清在藍河那邊對“全溶液、多彩、半透明器件”的加工工藝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目前器件效率最高從7.62%達到8.10%,已經達到了許秋想要的標準,接下來打算進行重複性實驗,以及一些其他的基礎表征。

   這其實也不是學姐一個人的功勞,因為藍河專門給她手下劃了一個新招到的碩士和一個新招到的本科生。

   陳婉清現在是準博士,而藍河的團隊除了楊欽外,其他人都是碩士,她之後如果正式入職了,就是唯二的博士,地位天生就高一些。

   現在很多廠裏的模式就是碩士、本科生在幹活,博士作為一個小組的組長,在旁邊看著其他人幹活。

   當然,有個前提條件就是這個小組可以正常運轉,能夠處理各種突發情況,還能滿足公司提出的各項要求。

   換言之,這個組長的經驗必須要豐富,也就是前期的積累要足,擔得起組長這個名頭。

   不然如果是混子博士,光有學位,沒什麽技術的話,很容易被發現。

   這也和現在高校的科研體係類似,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導學生做科研,導師基本上不會自己做科研,隻要有科研產出就可以。

   許秋匯報了接下來基於疊層器件、PTQ係列給體和Y係列受體的具體合成路線和展望。

   模擬實驗室中,Y係列受體已經迭代了三次,根據今天的最新結果,新開發出來的Y3受體,器件性能可以穩定達到14%以上,最高值為超過了當下有機光伏領域的效率世界紀錄,再次大大的向前邁了的一步。

   不僅如此,Y係列受體的優化空間還非常充足。

   總結下來,就是Y係列材料未來可期。

   可惜,許秋暫時還不能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其他人。

   韓嘉瑩H5、J4給體材料的表征數據已經達到八成,開始準備撰寫文章,學妹優先撰寫質量更高的J4工作,目標期刊AM,另外一個H5的工作,她暫時隻打算發一篇JMCA之類的小文章。

   鄔勝男上周主要在撰寫文章,IHIC和4TIC兩種材料,目標期刊分別是JMCA和CM。

   因為是小文章,所以她的撰寫速度非常快,IHIC的JMCA文章隻用了一周的時間,進度已經達到八成,目前正在收尾中。

   莫文琳繼續做三元體係,同時也講了講她上周幫許秋做的“四終端法”疊層器件結果。

   雖然這個實驗室失敗了,但還是比較有意義的,從中得到的一些結論對接下來的實驗工作非常有啟發作用。

   許秋也補充說明了幾點關於製備疊層器件的看法。

   最後,本科生四小隻匯報,他們的內容相對都比較簡短。

   這個說“她上周學會了如何用IN繪圖啦”,那個說“他上周跟著學姐一起學會了EQE的測試啦”……

   都是一些相對比較瑣碎的收獲,畢竟是初學者嘛。

   總體來說,他們都還是比較幸運的,剛好趕上了課題組發展最快的時候,在科研起步階段,可以超過99%的本科生。

   下午,許秋把疊層器件傳輸層製備技術傳授給莫文琳後,和韓嘉瑩、鄔勝男一起前往江彎校區,準備進行PTQ係列給體以及Y係列受體的合成。

   三人下了校車後,看了看周邊。

   現在共享單車已經在全國鋪展開來,江彎校園裏麵也有不少的黃色、紅色的共享單車。

   可能是因為過了補貼紅利期,當下騎行一次單車都需要五毛半小時或者一塊一小時不等,月卡也從之前象征性的隻收1塊,提高到了現在的6塊、12塊一個月,而且還開始收押金了。

   好在,魔都綜合大學學生免押金騎黃色共享單車的特權,依然保留。

   不過,保留的也隻是早期注冊的一批,現在新注冊的用戶,即使是魔都綜合大學的學生,黃色單車的押金也要收99塊了。

   許秋提議:“我們步行過去,鍛煉鍛煉身體?”

   兩個妹子紛紛附和:“好呀”、“可以。”

   三人決定步行前往先材樓,美其名曰鍛煉身體,其實就是在省錢。

   這也是國內人的習慣,白嫖久了,就覺得這東西比較賤,理應免費,日後一旦開啟收費了,就會跑路一大批人。

   當然,這道理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也都知道,但還是選擇花錢買用戶。

   原因也很簡單,雖然用戶流失的比例不低但隻要我們把用戶群體做的足夠大,覆蓋10億人,哪怕最後隻剩下1億人,也夠一個企業活的非常滋潤了。

   就像“全國14億人,每人給我1塊錢,我就是億萬富翁”一樣。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達到江彎先材後,三人的第一站是學生辦公室401S。

   之前,魏興思向院係申請,要把四樓學生辦公室裏麵的小辦公室401S房間分配給自己課題組,後來院係通過了這項訴求。

   現在的江彎辦公室401S房間的模樣,和許秋之前見到的模樣完全不同,被打理的非常幹淨,而且還簡單裝修了一番,比較有少女的氣息。

   一方麵,可能是因為韓嘉瑩和鄔勝男兩個妹子經常待在江彎;

   另一方麵,也可能是邯丹校區那邊比較擠,每個人的個人物品空間都非常的有限,隻能放一台筆記本電腦,於是她們來到江彎這邊就開始進行“報複性布置”。

   韓嘉瑩的桌位前,有她從網上、寢室搬運過來的一大堆裝備,包括可以直接趴桌子睡覺用的枕頭,可以放在椅子內的背靠,還有各種各樣的擺件等等……

   鄔勝男桌位那邊的布局相對簡單一些,不過也放了很多的個人物品,裏麵居然還有一個百變小櫻的手辦……許秋的第一想法是,這居然都有手辦,第二想法是,居然也會玩手辦。

   現在,博後學姐來江彎的頻次比較高,即使不做合成實驗的時候也喜歡往江彎跑,對外聲稱是邯丹那邊空間不夠。

   不過許秋估摸著她是在躲魏興思,畢竟在老板眼皮子底下,很容易被抓到,然後派去處理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是江彎這邊足夠清靜。

   另外的幾張桌子都比較空曠,應該是兩位偶爾過來的本科生會用到,說起來,今天上午組會時殷後浪和徐心潔都在,下午就全都跑沒影兒了。

   許秋選了一張靠著韓嘉瑩的桌子坐下,開始和學妹討論,進行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他打算先和學妹一起開發PTQ係列給體材料,等學妹熟練後把這個體係交給學妹。

   而Y係列受體材料,許秋打算之後自己親自負責,主要也是因為Y3是今天新出來的,還沒有購買相應的原材料,而PTQ材料合成的方案很早就已經有了,所以原材料已經買好,可以直接投反應進行合成。

   完成了準備工作後,許秋和韓嘉瑩拿好寫有具體投料量的“小抄”,前往五樓實驗室。

   今天的目標產物是PTQ1材料中的A單元,主要原材料隻有隻有一種,是六取代的苯,取代基分別為兩個氟原子,兩個溴原子,以及兩個氨基,取代基的位置分別在(4,5)、(3,6)和(1,2)位置上。

   名稱大致是:3,6-二溴-4,5-二氟苯-1,2-二胺。

   分子結構看起來挺複雜的,就像插秧一樣把苯環上的六個氫原子全部取代,六個反應位點全部被占據。

   其中,氟原子是為了提升最終材料的性能,溴原子用來發生之後的Stille偶合反應,氨基用來形成1,4-雜氮苯,在原先苯環的基礎上通過稠環的方式再接一個六元雜環,用來引入側鏈,提高材料的溶解性,調控材料的分子堆砌結構。

   盡管這種材料看起來很複雜,卻有商業化的資源,可以直接買的到,許秋也就不用勞心費力的自己進行合成。

   這就是科研圈的傳承,每一種新材料的合成意義都很重大,一些化學領域先行者做出來成果,在當時可能沒什麽用處,但保不齊什麽時候就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