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 都是成年人了能利誘就利誘(求訂閱)
  周六,模擬實驗室給出了基於“三種傳輸層優化方法”的摸索結果。

  第一種方法,也就是采用幾種新的不需要高溫退火的傳輸層材料進行旋塗。

  這種方法製備得到的器件性能,總體上比之前高溫氧化鋅方法得到的器件性能略低,器件效率散布在標樣效率的80-95之間。

  性能下降倒不一定是材料本身的問題,還可能是加工工藝摸索的不夠充分。

  不僅如此,這些傳輸層材料大多都是基於正結構器件,也就是pedot體係的,許秋現在不太想貿然更換器件結構。

  畢竟,從陳婉清進組那會兒到現在,三年來一直用的都是基於氧化鋅的倒結構體係,如果要切換體係的話,重新適應新條件需要的時間成本非常高。

  這也是大多數課題組的選擇——通常不會輕易的更換已經成熟的實驗條件,除非這個新的條件能夠極大的提高性能,或者在其他方麵有不可替代的優點。

  其實,許秋也曾有想過要不要在課題組裏找一個人專門開展正結構器件的研發。

  但現在組裏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研究領域要負責,實在是缺人手。

  而且,要是強行把這工作分配出去,也不太好,因為這和之前許秋找別人幫他做實驗的性質不一樣。

  之前幫他做實驗,不論是學姐、學妹、博後學姐,還是莫文琳、田晴,她們最後都是有好處拿的,至少可以當個文章二作,有的貢獻很大的甚至還能當上共一。

  而“開發正結構器件”,這種屬於“長期投資性”的實驗。

  這種實驗短時間內對個體來說,是看不到什麽好處的,隻是對課題組的長遠發展有利。

  比如某一天當倒結構出現問題的時候,如果組裏有開發正結構器件的基礎,就多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

  如果站在魏興思的角度,去要求某個學生去做這件事,那很合理,而且學生也沒什麽選擇的餘地。

  可許秋畢竟還是學生,從立場還是更加偏向於學生群體的。

  最主要的是,他也不願意當這個惡人。

  在許秋看來,要讓別人幹活,總得讓人家看到回報吧。

  都是成年人了,能利誘就利誘。

  畫餅什麽的,別人可能第一次誠心幫你,第二次不情不願的幫你,之後第三、第四次可就不一定了。

  於是,許秋最終決定把這種方法暫時歸入備選,也就是pn b。

  第二種方法,也就是采用原先的溶膠凝膠法製備氧化鋅薄膜,同時降低退火溫度。

  結果表明,150攝氏度的退火溫度剛好是一個臨界點,此時可以達到95-100的標樣器件效率,也就是200攝氏度的退火溫度下的器件,性能下降幅度不大。

  當氧化鋅傳輸層的退火溫度降低到120攝氏度的時候,器件性能出現明顯的下滑,隻有標樣條件的75-85。

  也就是說,如果選擇第二種方法,至少也要150攝氏度的退火條件。

  而這樣的溫度退火對疊層器件有無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的考證。

  第三種方法,也就是yang yang課題組的方法,他們把“低溫法”得到的氧化鋅稱為α-zno,也就是阿爾法-氧化鋅。

  用α-zno作為傳輸層的器件性能,可以達到85-100的標樣器件效率,可能還需要再進行一些優化,不過總體上還可以接受。

  因為剛好也是倒結構的,不與現在的加工工藝相衝突,就算需要優化,難度也不會太大。

  許秋最終決定同時拿第二和第三種方法進行試水,第一種方法大概率是用不到了,除非再次出現新的狀況。

  此時,寢室中,孫一凡正在做著直播。

  今天是周六,孫一凡一般都是直播一整天的,像平常周日到周五的話,他一般播三個小時,因此平常他在許秋從實驗室回來前就已經下播了。

  見許秋朝他走了過來,孫一凡關閉直播的麥克風,主動問道:“對了,班級群裏說要組織秋遊,時間定在下周六,你要去嗎?”

  “我不去,沒時間。”許秋言簡意賅,之前博士班班長穆雪還私聊問他要不要去,他直接回絕了,一入科研深似海,從此班級活動是路人。

  頓了頓,許秋反問道:“你要去嗎?”

  “我也不去,”孫一凡搖搖頭,說道:“聽說響應這次秋遊號召的人也不多,博士生、科碩、專碩加起來一共不到30個人,其中的主力軍還是專碩,畢竟他們沒有科研壓力。”

  說罷,孫一凡指了指麵前的電腦,繼續道:“我本來有點想去的,可周六要直播補時長,實在是走不開。”

  許秋看了眼孫一凡的電腦屏幕,現在直播間的實時觀看人數是69個人,還有一個火苗狀的指數,應該是直播間人氣,有17,彈幕並不多,一分鍾隻有幾條。

  許秋好奇問道:“現在你直播的情況怎麽樣?做直播收入高嘛。”

  “就那樣吧,開播一周多,差不多賺了一百塊,就當業餘愛好了。”孫一凡隨意說道。

  “應該需要積累粉絲吧。”許秋想了想說道:“大概是個長期工程?”

  “嗯,你說的沒錯,人都是有慣性的,他們看習慣一個主播,就會一直去看。”孫一凡話鋒一轉:

  “不過,這隻是理論上的,現在直播行業各大資本爭相湧入進來,最終會演變成什麽模樣,也很難說的清楚,鬥鯊平台能不能在這場爭鋒中活下去都是未知數。”

  “這倒是。”許秋點點頭,隨即問道:“看你這麽辛苦,每個月有沒有什麽保底收入?”

  “唔……有的,剛剛簽約,下個月隻要播夠時長,保底可以拿到2000多塊錢。”孫一凡頓了頓,說道:“現在平台有拉人頭的活動,拉到新人,新人簽約後就有傭金可以拿,許秋你來試試噻,拿到傭金我們七三開。”

  “你七我七?”許秋笑著問道。

  “這還用問,當然是你七了。”孫一凡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那具體多少傭金?”許秋追問。

  “簽約後的一個月工資。”孫一凡答複。

  “兩千塊?那還是打擾了。”許秋攤了攤手。

  “我就知道你大忙人肯定不會來的。”孫一凡哈哈一笑。

  許秋感覺這種拉人頭的套路有些似曾相識,之前外賣軟件初期就是平台各種補貼,吃一頓飯經常隻要一分錢,後來幾個外賣app巨頭把用戶習慣培養出來,又把一起參與競爭的幾家小公司都擠跨後,價格慢慢的就上來了。

  說白了,本質上就是簡簡單單的價格戰,雖然招式簡單,但是卻足夠好用。

  直播這行業,現在才剛剛起步,補貼的力度大是肯定的,但日後估計也免不了要割韭菜,畢竟資本投資直播行業,肯定不是為了充實種花家人民精神世界,也不是來做慈善的,而是為了資產增殖。

  主體肯定是割觀眾的韭菜,但反過來割主播也不一定,就像現在外賣平台對商家收的傭金也越來越高了,許秋可不會去趟這道渾水。

  周日下午,材一216。

  許秋開始撰寫學姐負責的“全溶液、多彩、半透明”工作的文章,同時籌劃下周關於ptq係列給體和y係列受體的合成路線。

  莫文琳則計劃蒸鍍兩批器件,一批正常的,一批半透明的,然後采用四終端法測試許秋給出的十多個體係的疊層器件效果。

  晚上,他們拿到了器件結果。

  最終的結果並不盡人意,經過四終端法疊層後,效率最高的疊層體係,性能也隻是保持了原樣,類似10+10=10,兩個效率可以做到10的體係,串聯疊層後的器件效率仍然隻有10。

  甚至不少的體係都出現了10+10aplt10的現象,也就是兩個10的器件疊起來,最終器件效率隻有9、8、7。

  此情此景,許秋不由的聯想到夢幻的寵物化生。

  初步嚐試算是失敗了,許秋開始基於實驗數據分析原因。

  首先,四終端法因為不存在器件加工工藝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電流的匹配問題。

  疊層體係對前後電池兩個體係的要求非常高,隻要偏差的稍微大一些,比如偏差值超過20,最終的器件性能就會大幅度的下滑。

  此外,許秋還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即便讓頂電池采用15納米的薄層金銀電極,這個半透明的頂電池造成的光吸收損失還是非常大。

  換言之,留給底電池的光非常少,從而使得底電池的電流密度很難做高。

  許秋之前特意測試過單獨金銀電極的可見光平均透過率(avt),隻有60-70,也就是說單單這個電極就會損失30-40的光。

  如果放在半透明器件中,那無所謂,因為損失的是二次反射的光,這部分占比很少,對效率的影響微乎其微。

  而現在做疊層器件,這一點就格外的關鍵了,相當於是奪了底電池的口糧(光)。

  想到這裏,許秋突然有所明悟。

  他果斷翻看了一下文獻中其他人的器件結構,發現其他人在二終端法中采用的薄層電極,銀會蒸鍍的非常薄,通常隻有2-5納米。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其他同行不會采用四終端法製備有機光伏的疊層器件了。

  無它,性能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