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文武狀元郎
  趙邕纏著給崔筠道歉了許多次,才得以緩解二人的誤會程度。論可憐,論倒黴,還是美男方五穀居第一。他呀,好巧不巧,被采草大盜帶走了,一夜傳遍嵐寧城。

  “好了好了,本王都答應帶你來觀看武科比試了,就別板著一張臉了。”

  崔筠也深知自己矯情得可怕,雖是不可理喻卻也無法遏製。

  “要是文科也和武科一樣,免除殿試,搬到露天場所與黎民百姓們一同見證人才的選拔……”說到一半,崔筠不說了。

  “文科狀元必須進行殿試,這是祖宗定的規矩。”

  “也是,市井之人畢竟讀書少,也聽不懂那些高談闊論。”崔筠聯想起國學堂,現實證明,隻能有少部分能接受最優質的教育。

  身於麒國,趙邕是知道文科比試是何等不公平不公正的。那些官宦人家暗地裏做手腳,把自家子弟塞進文科榜,古往今來有之。除了最優質的人才能被送上殿試,其他都是被頂替了的泛泛之輩和庸才。

  說來諷刺,隻有狀元才是實至名歸的,可也不過是用來取悅皇帝,要不是那些人高抬貴手,恐怕連狀元之名也是假的了。

  被圍得水泄不通的皇家麥場到處都是人頭,微服的崔筠和趙邕好不容易才擠進了皇家麥場。

  四年一度的武科舉才在皇家麥場舉行,能進麥場比試的人實則已經是通過層層選拔的了。

  可就算擠進了麥場,也到不了內場,隻能在擁擠的外場和其他人體前胸貼後背。

  “哎喲,”一個七旬的老婆婆忽然倒進趙邕懷中,用那中氣不足的羸弱之音道,“哎喲,不好意思啊,實在太擠了!”

  “婆婆,您對武科比試也這麽感興趣呢?”崔筠見著老婆婆激動地伸長脖子,忍不住問了一句。

  趙邕大膽猜測“莫不是您的兒子入圍了比試……”見婆婆臉色毫無變化,又試探著“那就是孫子……”

  周圍的人群將目光鎖定在了婆婆的身上,又欽佩有羨慕。

  “不是不是,”婆婆站定後,連忙揮手,“我是來看那文科狀元尹懷溫的!”

  “我也是來看懷溫哥哥的!”一個三歲小女孩騎坐在中年男子的肩頭,手裏捂著一根沒吃完糖葫蘆。

  讓崔筠難以置信的是,在一向重文輕武的麒國,一向武力羸弱的麒國,黎民百姓們卻是對武科抱有著這麽大期望。

  仿佛是一個閉環。麒國官宦子弟插足文科舉才,眾多有才有能之士壯誌難酬,於是人們祈盼能通過武科取仕。為了平衡文武科舉的比例,麒國更加力度的執行重文政策,文科舉才兩年一期,武科舉才四年一度……在天子腳下的嵐寧城的百姓還好,至於那些偏遠地方的子弟們,還是趨之若鶩的湧向文科舉才之路。

  又巧了,崔筠抬頭望著白嫩小丫頭“我也是來看尹狀元比武的。”

  “我也是。”趙邕附議!

  皇家麥場四麵是五人高的土牆,每年的武科比試,主考官和監考官都會坐在上麵觀望。

  “怎麽會有這麽多的禁軍!”崔筠發現了牆上牆下圍了不少的兵卒。

  “有可能!”趙邕也不敢相信皇帝今年會親臨皇家麥場。

  鼓聲起,對麵的高牆的樓亭裏走出一個穿龍袍的俊男子。

  千人下跪,高呼萬歲。

  趙宥的出現讓崔筠和趙邕都有些吃驚和訝異,他們都不曾聽說這個消息。

  要看著尹懷溫拿下武狀元之名,是趙宥承諾給他的。趙宥曾經和尹懷溫是最好的密友,如今便是最親的君臣。

  他沒有食言。

  崔筠覺得趙宥右邊蒙著麵紗的身形有些熟悉。

  在皇帝麵前還蒙著麵,到底會是什麽人呢?那女人身量好看,氣質十足,隻是穿著樸素,

  不像是宮裏的人。

  趙邕見趙宥與那女人有說有笑……心中更加迷惑。那是……那是尹夫人啊。

  “怎麽,你認識?”

  附在崔筠耳邊,趙邕如實相告。

  “尹,溫,尹懷溫……”崔筠碎碎念,沒想到尹夫人的兒子正是文狀元尹懷溫。

  那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麽當日之後,等崔筠和趙邕派人再到桃山的時候,尹夫人卻失蹤了。

  崔筠和趙邕回來的時候,路過了漳沂茶樓,那是尹狀元每日昏時必去的飲茶之地。必是他看見了趙邕和崔筠穿著自己的衣裳,這才趕著回去轉移了尹夫人。

  由於那日告別得匆忙,崔筠和趙邕並未把衣服換回來。

  趙邕有些擔心尹夫人的安微,趙宥找到了尹夫人,到底是……想做什麽呢?尹懷溫在朝中又是出了名的擁護趙宥……

  趙邕下意識牽著崔筠的手,與她共同觀看比試。

  賽製是很殘忍的,進入比試的共有十二人,每四人一組,每組內的每個人都必須遭受三人車輪,最終勝出的四人要在體力不支的最後關頭通過混戰排出名次。

  這還沒完。第一名的獲得者還必須與四年前且有過作戰經驗的武科狀元進行沙盤博弈,這是今年剛加的比賽內容,輸贏不計,狀元的名頭總是有的。

  尹懷溫一路過關斬將,以車輪第一,混戰第一,獲得武狀元之名,最後還在決勝沙盤中勝出。。麥場從靜得連鞋子摩擦地麵的聲音都聽得見的地方變得人聲鼎沸,歡呼雀躍。

  鼓台上鼓聲躁動,趙宥命尹懷溫上樓受禮。

  在萬眾矚目之下,尹懷溫的雙鬢都簪上了象征著榮譽的紅色牡丹。

  “文武狀元郎,古今第一人啊!”先前的那個婆婆噙著眼淚。

  “我長大了要嫁給懷溫哥哥!”小女孩手中的糖葫蘆隻剩下一根木簽子了。

  中年男子的爸爸緊緊抓住女兒的雙腿“好好好,我女兒出息了!”

  “尹懷溫,”崔筠朝著那頭上簪花的少年看了良久,“我記住你了。”

  “走走走,散場了!”趙邕推著崔筠往外走,不願在麥場多留。

  那蒙紗的女子確實是尹懷溫的娘,她半喜半憂。喜的是自己兒時未完成的夢想,懷溫完成了。

  不過,尹夫人自出了桃山後無一日不自責,自責自己對兒子做了什麽,幹了什麽,居然一無所知。尹懷溫文武狀元郎的名號,她也是感到震驚的。

  憂的是,二十好兒郎,竟然沒有媳婦兒!

  趙宥是尊敬尹夫人的,他知道夫人無心於外物,便賜了她一塊免死金牌。

  “您無論如何也要收下啊!”

  在趙宥小的時候,尹夫人在周皇後的宮裏見過他幾次,懂事,乖巧,特別愛護弟弟,尤其是八皇子。懷溫能為其鞠躬盡瘁,可知此乃明君。

  “皇恩浩蕩,民婦感激不盡。”

  隱世太久了,尹夫人早已不習慣與人接觸。

  “懷溫啊,娘不求別的,你就找個媳婦兒,結婚生子!”

  “娘,兒子三歲的時候您就讓我早點找個媳婦,”尹懷溫頭疼腦脹,“要不是您,我怎麽會……”

  怎麽會碰都不碰女人呢!

  “反正我不管,我這裏麵可還有件寶貝,”尹夫人腋下藏著一個長長圓筒,“等你找著媳婦了,我就送給她!”

  桃山那次大火,尹夫人拿走了兩樣東西,一樣是紅色嫁衣,一樣便是這個長筒。

  “行行行,”尹懷溫自己的這個娘,明明是個大家閨秀,有樣貌有氣質,琴棋書畫無一不通,可一提到這個兒媳婦,就跟市井上的大嬸沒兩樣,“娘,您可快點回到您的深山老林裏去吧。”

  尹夫人搬到了一座無名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