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章 以前的家
  胡碩聽了也是一陣唏噓,“的確是如此,不過好在總算是一切都過去了。”

  簡單搖了搖頭,接著道,“哦,說到哪了?哦,我爺爺死了,我爸考上了高中沒讓去讀,之後我爸就撐起了整個家。

  我爸是家裏的老幺,他上麵還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那個時候他們都已經成了家。

  我爺死了之後,我大伯就慫恿我二伯分家,後來我爸和我奶奶就被分出來了單獨過,我大伯的大兒子隻比我爸小四歲,所以他們家現在就比我們家要多一輩人。

  原先我們的老房子是在那邊,”簡單指了指大伯母他們家的方向,“當時他們被分出來之後,我爸帶著我奶就在這邊搭起了一個簡單的茅草屋。

  後來隨著我爸漸漸的長大,他們手裏有了點積蓄,就蓋了我們家第一幢磚瓦房,一共三間,一間我奶住的正房,一間我爸住的環房,還有就是一間煮飯用的灶屋,然後在灶房的側後方,環房的正後麵蓋了兩間脊簷,用來養豬和栓牛。”

  簡單問胡碩,“能想象得出是什麽樣子的麽?”

  胡碩皺著眉頭仔細地在腦海裏勾勒,簡單也不為難他,而是直接指著他們家不遠處二伯二伯母家道,“呐,就是那樣的,以前我們農村的房子都是這樣的,隻是那個時候我們家還沒得二伯他們家的房子大,我們家是沒得堂屋的,二伯和二伯母家還有堂屋。”

  胡碩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過了一會兒,他道,“你繼續。”

  “好!”

  簡單繼續給他講,“其實那個時候的房子也不是全性質的磚瓦房,隻是在地基上麵的兩米多的高度是用的磚,再上麵的就是那種用篾條夾的牆體,最後再用麥子殼混合著泥巴敷在篾條上抹平,然後再在外麵塗了一層石灰漿,使整個外觀看起來更整潔一些而已。

  然後屋簷下的柱子,上麵的房梁,檁子,還有用於蓋瓦的閣子都是用我們坡上伐下來的柏樹鋸成的,最後屋頂上才是完完全全使用的瓦片。但是那些瓦片你知道是怎麽來的麽?”

  她也不需要胡碩回答,而是繼續道,“那都是我爸和我奶用腳和手一點一點的踩和摔打出來的。

  當時,不像現在還有什麽專門的磚廠窯廠,那個時候又加上農村都窮,所以誰家要是想要蓋房子,那都得靠自己去製磚做瓦。

  而製磚做瓦首先就是得要把泥巴弄好,那個泥巴可不是我們現在地上看到這樣的就能做的,你見過現在一些陶藝製作房裏的陶泥吧?”

  胡碩點了點頭,簡單道,“就得跟那個差不多,溜光滑不說,還得有一定的黏度,不然到時候製作出來的磚瓦不但容易壞爛不說,還不好燒製。

  所以得用人力不停地加水踩踏,在製作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摔打,不然那泥巴就不緊實,製作出來的磚瓦等陰幹的時候就容易碎爛,燒製的時候也容易開裂,驚爆。

  那時候燒窯可不是像現在這樣全是用的碳,那是都是用柴火,溫度不一致,所以,燒窯是個技術活兒。

  我奶奶那個時候都是六十多歲了,我爸也才十五六歲,兩個人因為這個房子可天天累得不輕。”

  “你大伯二伯他們都不幫忙麽?”

  “我大伯家是我大伯母當家,他們家自己都三兒兩女五個孩子,又哪顧得上我爸跟我奶,要不然他們當初也不會慫恿我二伯鬧分家了,他們就怕我爸拖累他們唄。

  我二伯家倒是我二伯當家,但是我二伯那個人從小就性子淡漠,跟兄弟姐妹間都不怎麽親熱。

  就是我爺當初生病生得快死了的時候,他也隻是在門口張望一眼,然後問壹聲‘你不咋的了不?’之後也就沒有一句多餘的話了。

  你今天看到的他們那個樣子,純碎是因為我有一個好堂哥,我堂哥堂嫂兩個平時對我爸媽們還不錯,所以,我們一家也是看在他們的人情上來的。

  所以,哪有人幫啊,還不是得靠我爸奶他們娘倆。自己製作磚瓦,準備柴火,接連燒了兩三個窯,後又是準備木材什麽的,足足花了兩年的時間,我爸奶才把房子修起,之後我爸和奶家裏就沒錢了。

  你知道我爸為啥一直待我外公外婆如親父親母麽?因為我外公外婆當初不嫌棄我爸奶他們家窮,就說看中了我爸孝順聰明,把我媽嫁給了我爸,不然我爸說不曉得他什麽時候才會結婚。

  當時他和我媽結婚的時候大概十歲,那個時候十歲在農村結婚算是晚婚的了,很多十五六歲就結婚了。

  因為有的女方家窮,家裏孩子有多,就盡量少一張口就少一份負擔,而有的男方家則是能夠多一口人就能多一個人幹活,他們就能多開一分荒地,那個時候很多的坡地都直接拿來開成耕地了。

  我外公那個時候還是當的大隊會計,家庭條件要比我爸他們家好很多,我爸和我奶還在吃青菜拌著麥麩混合著點白麵的菜團子時,我外公們那時候盡管家裏有七八口人,但是他們還能吃到白米白麵。

  所以,我爸就一直是感念著這一點,才對我外婆外公那麽孝敬,而對他們其他的子女卻多一份照顧的原因。”

  胡碩點了點頭,老丈人很感恩!同時,他也覺得他很可敬!

  為他的聰明,同時也為他這一生的不容易。

  “後來我姐和我出生之後,我三姨不但沒嫌棄我們是女孩兒,反而對我們都很疼愛,她總是變著法的給我和我姐弄好吃的,上街趕場的時候,總會在街上給我們帶些吃的回來,還特意給我們送來。

  那個時候我們家很窮,我爸媽基本上不給我們買零食,可我三姨和三姨父總給我們買,有時候是幾個包子,有時候是幾顆糖,有時候又是饅頭。

  像小時候有些小朋友又頭花戴,還有氣球可以吹,我三姨他們見了也會給我們買。

  我記得我和我姐在鄉小讀書的時候,那個時候我還在讀小學,我姐在讀初中了,我們那個時候就開始在學校蒸飯吃了,那個時候大多數孩子吃的都是,紅薯蒸飯,然後再拌著家裏炒的酸菜,或者自製的豆瓣醬,辣椒油就是一頓飯。

  可我三姨和三姨父隻要上街來,就準會來看我跟我姐,每次都會給我們帶炒菜,有時候是青椒肉絲,有時候是回鍋肉,也有時候是蒸肉,所以,我們和別的孩子比起來我們要幸福的多。”

  “那個時候,三姨三姨父他們家裏的條件很好?”

  “嗯,三姨父是從另外一個鄉抱過來的,他的養父養母當時是工人階級,在城裏,家裏隻有一對年邁的父母,抱他過來的目的就是給他們的父母養老送終,而他們自己和自己的兩個孩子則是都生活在城裏,到時候準備等他們倆都退休之後就抵他們的班。

  雖說他的養父母目的不純,但是倒也沒虧待他,每月按時按量的就把錢郵寄回來了,而且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襪也是另外置辦的,所以,他們那個時候的生活條件還是很不錯的,可以經常吃到肉,家裏的白糖就從來沒有斷過。

  所以,我為什麽要給我三姨買衣服,就是因為我三姨他們待我和我姐好。凡是待我和我家裏人好的人,我也會待他們好。”

  “嗯,說的不錯,知恩圖報,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和準則,”胡碩伸手輕拍了拍她的頭,一臉讚同的寵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