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chapter 35
  此為防盜章。V章購買比例不足的讀者, 請隔日再看替換章節。  那個叫azan的男人, 她不知道他的名字, 不清楚他的長相, 隻見過黑色麵罩上他一雙眉眼。

  僅此而已。

  如此淺薄的緣分,恐怕哪天他在街上迎麵而過, 她也認不出。

  她藏好失望的情緒,拿出之前編好的一套說辭對羅戰進行采訪。她對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不至於露陷。

  起初她心裏猶疑或許azan就是羅戰。可聽到他的聲音,她很確定, 不是。

  羅戰將她的不專心誤解為緊張,笑道:“你是新記者吧?”

  “不是。”宋冉掩飾住慌亂,說, “……以前沒采訪過軍人。”

  “別緊張,我也不是可怕的人。”

  宋冉赧然一笑, 問道:“我看沈蓓的采訪裏說,你們撤僑的時候遇到過一起爆炸事件,救了一個女同胞?”

  “嗯。她誤上了一輛放有炸.彈的車……”

  宋冉還不死心,又問他們隊中還有沒有類似的驚險事件,和爆炸相關的。

  羅戰說沒有了。

  azan不是他們隊的。

  回梁城的車程四個多小時。

  上午, 高速路上車來車往,宋冉安靜地開著車,偶爾讓道, 超車, 有條不紊。

  路兩旁, 綠油油的稻田和青藍色的江水一字鋪開,夏天的陽光鋪天蓋地。

  她覺得,她應該再也遇不到他了。

  回到梁城是中午十二點,宋冉又餓又累,太陽曬得她幾乎虛脫。難得一個周末可以好好休息,她卻開了八個多小時的車。

  她靠在椅背裏發呆,想著自己這一晚的所作所為,荒謬又徒勞。

  她是腦子搭錯線了。

  正要下車,繼母楊慧倫打電話來,叫她回家吃中飯。

  驅車繞進市檔案局家屬院,梧桐樹遮天蔽日。中間夾雜一株橄欖,宋冉回頭多看了眼。最近雨水充足,那橄欖樹長得枝繁葉茂,光亮水滑。不像東國的橄欖樹林,塵土撲撲,無精打采。

  她把車停在筒子樓前的大空地上,才上三樓走廊就聽見楊慧倫數落宋央:

  “都什麽時候了,六月底了。畢業證書都發了,你還沒找到工作。之前就叫你多上點心,隻曉得談戀愛。”

  宋央頂嘴:“我哪兒沒找啊,沒找著好的嘛。”

  “李阿姨給你介紹的那單位不就蠻好?”

  宋央嘟噥:“好什麽呀?累死累活,一個月就兩千五。我才不幹。”

  “我看你是眼高手低,讀個三本出來還想清閑?你姐名牌大學的,剛畢業那時候不也就三千,天天加班出差也沒見她跟你這麽嬌氣。一個爸生的,你怎麽就不學著點兒好?”

  宋央說:“我看是媽這邊的基因出了問題。”

  啪。

  楊慧倫一掃帚打在宋央屁股上。

  宋冉走進屋,宋央跑上來躲她身後:“姐!她又虐待兒童!”

  “冉冉回來了?”楊慧倫臉上堆笑,看向宋央目光驟然變凶,“你趕緊給我找工作了搬出去,一天到黑地逗我發火,我看著就煩。”

  宋央說:“我搬哪兒去?姐姐的媽有房子給她,我媽又沒有。”

  宋冉回頭輕瞪她一眼。坐在小沙發上看報紙的爸爸宋致誠也看過來。

  宋央知道玩笑開過了,趕緊上去抱住楊慧倫的手臂搖晃。楊慧倫不搭理她,去廚房端菜,宋央黏著跟進去討饒。

  狹小的客廳裏隻剩下父女倆。

  宋致誠招呼大女兒坐下,說他最近關注了《戰前•東國記》,很喜歡。對宋冉來說,這是很高的評價。父親一向愛搜集報紙雜誌,專挑宋冉編寫的報道,一句一句地找毛病,研究文法,補充資料佐證。

  但這次他沒給女兒揪毛病,隻是就其中幾個小故事講了東國的一些文化背景和曆史問題。

  楊慧倫正布置餐桌,父女倆的談話她聽不懂,但想叫宋央跟著學點兒,轉頭一看,宋央在灶台前偷吃雞胗。楊慧倫歎了口氣,進了廚房。

  宋致誠瞟了眼現任老婆離開的方向,低聲問:“你媽怎麽說?”

  他問的是她親媽。

  宋冉:“說以後別去東國了。”

  宋致誠沒說話了。

  宋冉知道他把她視作驕傲,多少也想向他那高高在上的前妻證明,他一手養大的女兒很優秀。但宋冉覺得,在母親那種見慣了大世麵的人眼裏,她這種小城水平算不得什麽。

  “今年暑假還去不去帝城?”

  “去的。請好假了。”讀書那會兒,宋冉每年寒暑假都去帝城陪媽媽。工作後也照常請年假。不過這次還有別的事,她要去見一個暢銷書策劃人。

  楊慧倫做了一桌子菜,都是宋冉愛吃的。但她熬夜累著了,胃口不太好,又不忍浪費她好意,強撐著吃了些。

  一頓飯吃得昏昏欲睡時,楊慧倫一句話叫她清醒了個激靈:

  “冉冉是不是該談男朋友了?”

  宋冉還沒說話,宋央替她擋了:“媽呀,姐才多大你就催?”

  “你這丫頭初中就談戀愛還好意思開口!”楊慧倫瞪她一眼,又緩和語氣,“再說我就提醒一下,怕冉冉隻顧工作,一年一年就忘了這事兒。對了冉冉,你喜歡什麽樣兒的?”

  宋冉被問住了,她答不上來。

  長這麽大,她一次戀愛也沒談過。情感經曆是一張蒼白的紙。

  她長得不醜,還相當清麗秀氣,自帶書卷氣質。讀書時就喜歡寫文章。校報、廣播站都有她的署名。尤其寫得一手好字,班上的黑板報,學校的公告牆,給她寫得賞心悅目。讀書時有男生暗戀過她,但她無知無覺,平日也比較安靜沉默,大概給人一種疏離清冷的氣質。

  有次同學聚會,大家說她是冰山才女。宋冉驚訝極了,她一來不覺自己冰冷,二來不覺自己才女。她不過是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

  至於那遲遲不來的愛情……

  她驀地想起那個人,心中不免一刺:她甚至不知道他長什麽樣子。

  楊慧倫感歎:“你們倆啊,一個太清淨,一個太折騰,都不省心。”她就希望央央能跟她那不成器的男友分手才好。

  宋冉吃完飯後在宋央房裏午睡,家人都知道她累,輕手輕腳沒打擾她。隻有窗外的知了鳴叫,和附近孩子們打彈珠玩鬧的聲響。

  她一覺睡到晚上八點,爸媽出去納涼了。飯菜拿網罩罩著。宋央出去約會了,吃剩的碗筷扔在桌上。

  宋冉獨自吃完飯,把宋央留下的碗筷一道收拾幹淨後,給她親媽冉雨微發了條短信,說月底出發。

  六月三十號那天,宋冉動身去帝城。

  梁城再降暴雨,城外長江水位不斷上漲,城內多處出現內澇,交通幾乎癱瘓。她趕到機場時一身的雨水,遲到了一個小時。但她沒錯過飛機,航班延誤了。

  機場裏擠滿滯留的旅客,地板上水漬到處淌。椅子供不應求,大批旅客拖著行李坐在地上,混亂程度跟春節時期的火車站有一拚。

  穹頂玻璃窗外暴雨如注。

  有的人咒罵著離開,大部分人仍在等待奇跡。直到某一刻,機場上空電閃雷鳴,航班信息牌上的航班狀態一個接一個變紅,從“航班延誤”變成“航班取消”。

  偌大的機場內頓時人聲鼎沸,怨氣衝天。

  宋冉站在外圈,職業病地拿手機拍攝,匆匆記錄後,她歎了口氣。現在回去肯定打不到車了,不知地鐵是否還運行。

  她拖著小登機箱,想穿過擁擠的人群。突然間一片嘈雜,有旅客跟地服人員起了衝突,小範圍地廝打起來。一時間,所有的憤怒被點燃,旅客們擠成一團,推搡,叫嚷,咒罵,跟地服、機組、安保人員對抗。

  宋冉努力舉起手機拍攝,可她被夾在人群裏,隨波逐流,無法找回重心。

  雙方都憤怒到極點,參與打架鬧事的人愈來愈多。宋冉被裹在人群裏站不住腳,攥緊的登機箱被踢來擠去,她手都快扯斷了,身體根本無法維持平衡。

  局勢惡化之時,突然不知從哪兒傳來一聲叫喊:“警察來了!警察來了!”

  狂躁的人群驟然冷靜了一瞬,但風暴中心的鬧事者還沒停手,拽著幾個空乘和空姐繼續毆打。

  就見一隊武警特戰隊員像利刃一樣刺開人群,幾秒間直抵中心,將打架鬧事的那群人製服了摁趴在地上。

  周圍一些躍躍欲試的人見狀也都不敢再上前,都是欺軟怕硬的。

  但外圍的人還在往裏頭擠攘。

  幾個黑衣特戰員攔成一道線,將人群分隔開。他們用身體抵擋著不斷擁擠的人潮,吼道:“後退!別擠!後退!”他們一邊抵著人潮,一邊留出一條通道依次疏散人群。

  “別擠!後退!”

  有人對人群中的幾個外國人吼了聲:“stay put!”

  宋冉一驚,立刻循聲望去,隔著重重紛雜的人影,她突然就看見了他。

  黑色麵罩之上,他眉心緊蹙,眼睛明亮,擋著擁擠的人群:“後退!”

  那段模糊的記憶在一瞬之間清晰。

  宋冉突然就奮力朝他擠過去,不由自主地,用盡全力地撥開擁擠的人群。她看見他打算將他的位置讓給他的同伴,他離開了那道人牆分割線,要把人牆後頭那幾個鬧事的人先帶走。

  宋冉心髒狂跳不停,急得連那礙手礙腳的登機箱都不顧了,她鬆了箱子,拚命朝他擠過去。

  人太多了,她用盡全力擠到邊緣,隔著兩三個人的距離伸手要抓他,他卻剛好轉身離開。

  宋冉手裏抓了個空,她一時急懵了,渾身的血液都往頭上湧,她突然就喊了一聲:“阿瓚!”

  四周人聲吵嚷,沸反盈天。

  “阿瓚!!!”

  他停了一下,回過頭來;眉心皺起,眼神疑惑。

  她猛地往前一擠,幾乎是撲上去,手越過武警們圍成的人牆,一下子將他的麵罩扯了下來。

  麵對麵的,是一張英俊而年輕的麵孔。

  雨勢果然是大了。

  空地上的積水漫過了宋冉的鞋。李瓚撐著那把大黑傘,風很大,他的手卻將傘握得很穩。

  她和他隔著一段禮貌的距離。傘麵寬闊,雨卻還是砸在了宋冉的半邊肩膀上。她並不介意。

  他送她到了一輛軍用越野車副駕駛旁,她上了車。

  他繞到駕駛座上車,收了那把大黑傘,放到後排座位上。

  傘尖兒淌下一串水漬。

  宋冉這才發現他的左半邊肩頭也全淋濕了。藏藍色的警服這下真成了黑色。

  李瓚發動汽車,提醒:“安全帶係上。”

  “嗯。”宋冉乖乖照做。

  擋風玻璃上全是雨水,跟開了一排水龍頭似的。雨刷拚命擺動。側窗玻璃掛著厚厚的雨簾,看不清外頭景象。

  宋冉覺得他倆像坐在水下的玻璃盒子裏,安安靜靜,隻有盒子外無盡的風雨聲。

  開出大院了,他才想起來問:“北門街哪兒?”

  宋冉答:“青之巷。”

  “嗯。”他食指輕敲一下方向盤,沒有別的話了。

  畢竟是盛夏,關著窗走了一段距離,車內便有一絲絲悶熱而回暖的熱意。宋冉摸了摸嘴唇上的細汗,李瓚透過車內鏡看她:

  “要開空調嗎?”

  “不用。”她擺手,“我坐空調車會暈。”

  “暈車?”他淡笑,“記者要經常出勤吧,那怎麽辦?”

  “我都是想辦法睡過去。”她一時嘴快。

  “那你閉眼休息,到了我叫你。”

  宋冉:“……”

  她才不想睡覺呢。可下一句該說什麽,她琢磨不出來。

  車廂內又陷入靜謐。

  她望著窗外咬嘴唇,淡淡的懊喪。

  李瓚料想得沒錯。她那輛小車開回去,絕對半路飄進水裏。

  警備區在梁城東南部的落雨山上,起初走著還很順利,地勢稍微落下後,就見街上全是積水,下水道都滿了,水流無處可淌,浩浩湯湯跟獸一樣在城區各處肆掠。上午還有人在水裏推車,此刻都放任自流,連公交都不走了。

  城區空空蕩蕩荒無人煙,隻有水。

  軍用車從積水的街道上駛過,濺起的水花跟輪船破浪似的掀得老高。好幾次甚至像要把整輛車都淹沒。

  宋冉原本想指路來著,但李瓚似乎很清楚地形,沒開導航,哪條大道哪條小巷他分得很清楚。

  走了一會兒,她發現他心裏貌似有一副梁城的地勢圖,他一路都避開了地勢低的地方,盡量往高處走。

  宋冉問:“你是梁城人麽?”

  “不是。江城的。”

  “噢。你開車都不用導航。”

  “在這邊待的時間也長。”

  “多久啦?”

  他回想一下:“三四年了。”

  剛說完,前方出現紅燈。

  他停了車。

  一分三十秒。無限漫長的紅燈。

  路口沒有任何車輛經過。行人也沒有。

  車內靜悄悄的,他手指無聲輕叩著方向盤。

  宋冉撥著耳邊的頭發,轉過頭去看窗外,隻有玻璃上近在咫尺的雨幕。

  她看向前方,雨刮器掃過,紅色的倒計時在流淌。

  她驀地想起上一次的倒計時,扭頭看,他亦盯著紅燈的計數器。

  她忽然輕聲說:“你救過我。記得麽?”

  交通信號燈剛好轉綠,他打著方向盤,扭頭看她一眼,說:“記起來了。”

  宋冉說:“我當時忘記跟你說謝謝了。……所以一直想找你,跟你道謝。”

  李瓚道:“不客氣。應該的。”

  他語氣尋常隨意,不值一提,並未當作是什麽救命大恩。在他看來,那不過是他的職責使命,正如記者報道新聞,交警指揮交通一樣——應該的。

  宋冉原本還有些什麽要說,但又無從說起了。

  她微吸了口氣,整個城市都是潮濕的,她感覺呼吸進肺腔的全是雨水。

  走過一條街,李瓚又打了下方向盤,宋冉回神:“誒!……那兒不能走。”

  他刹了車,扭頭看她。

  宋冉迎著他納悶的眼神,忍著一絲笑意:“……那邊是單行道。”

  他換了個檔,把車倒回一兩米,再換擋,重新上路,奇怪道:“什麽時候改的?”

  “前幾周。”

  “謔。”他輕哼一聲。

  宋冉見狀,也笑著吐槽:“梁城這幾年到處修地鐵修路,好好的城市弄得跟大農村大工地似的。交通指示也隔三差五地換。”她說:“我們同事每月光吐槽這個,就能寫幾篇社會新聞。”

  李瓚起先用心避著路上的水坑,沒接話,幾秒的空白後或許是察覺到不妥,不緊不慢地撿起話題,問:“你做國際新聞的?”

  “嗯。分得沒那麽清,國內也做。”宋冉問,“你看梁城衛視麽?”

  “看。”他微低頭,食指撓了撓鬢角,說,“最近好像在播那什麽,《戰前•東國記》。”

  宋冉問:“好看麽?”

  李瓚反問:“你參與了?”

  “噢。……那個節目是我策劃的。……大部分資料也都是我記錄的。”

  李瓚這下看了她一眼,說:“挺不錯的。”

  “噢。”她唇角微彎,眼睛亮亮的好似在閃光。

  外頭那麽大的雨,她忽然發現,以前沒覺得,她還蠻喜歡梅雨季節的。喜歡死了。

  但窗外很快出現熟悉的街景,到北門街了。

  還沒走到青之巷,巷子口收窄,幾輛家用車停在巷子裏,堵了去路。

  李瓚試了幾下,開不過去。

  宋冉說:“就停這兒吧。”

  李瓚說:“走得回去嗎?”

  “走得回去的。”

  “好。”他側身從後座拿雨傘給她,人一下朝她靠近,伸手時牽動了墨色的衣領,露出一小節鎖骨。

  宋冉觸電般立馬別過頭去,那一瞬,她忽然想起他的紅繩還在她這裏。他好像忘了,沒記起來。

  她……也跟著忘了。

  “喏。”

  她回頭,接過傘:“我下次去開車的時候還給你。”

  “別客氣。留著也不要緊。”他因她的過分禮貌而莞爾一笑。

  她一顆心柔得像水,推開車門,用力撐開那把大傘。雨水砰砰砸在傘麵上,她聽見他說了句:“薄可塔在火災中損毀過,後期是重建的。”

  宋冉一愣。

  《戰前•東國記》裏有一集提到阿勒城的薄可塔,說那座塔有近3000年的曆史。

  那天進家門後,宋冉在潮濕的書桌上搜了一整晚的資料,可網上關於東國的曆史資料太少,提到這座塔也沒有說火災的。

  她在電視台內部的檔案庫裏也沒能找到足夠的資料。

  第三日上午天氣轉好,飛機通知可以起飛。宋冉去了帝城。

  到的第一天,她找了好幾個圖書館,最終在冉雨微單位資料館的一部泛黃的東國史書譯作裏找到一段文字:

  “薄可塔,現阿勒城西郊,建於公元前1世紀,公元1197年阿勒戰爭中被毀。後幾百年間,經數代曆史、考古學家重建而成。據稱與原跡相較,不足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