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百家為師!(第三更)
  三日後。

  集市口很安靜。

  原本斬殺尉繚子的隊列沒有出現,反倒是城頭出現了一輛馬車,正慢騰騰的朝著城外駛去。

  因麗妃有喜,王上大赦天下,尉繚子得以免除死刑。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尉繚子被削去所有爵位,貶為庶民,剝奪一切戰功,同時被逐出鹹陽,永不錄用,在秦國顯赫一時的尉繚子徹底倒台。

  出城路漫長。

  在這一條出城的直道上,除了自己的學生王敖相送,再無任何一人相隨,異常的平靜,仿佛尉繚子隻是一個尋常的鄉村老人。

  尉繚子和王敖並行而立。

  馬車上載著的是尉繚子整理出來的兵書,足足有兩三輛車之多,雖談不上汗牛充棟,但也稱得上富有數車。

  王敖很開心。

  這三天,他日夜興歎,想要力勸王上饒恕尉繚子,但一直不可得。

  如今終於得願。

  自然心情舒暢,笑臉從容。

  然而。

  尉繚子卻神情複雜,他回過頭看著遠處諾大的宮殿群,心中隻有深深的忌憚和敬畏。

  伴君如伴虎,君威難測。

  時至今日,他才真正的體會到。

  城中因為王上宣布的消息,全城喜慶,但殊不知,王上隻是在用這未出生的小孩作為算計,等到趙國一戰結束,秦國落敗。

  萬戶縞素之時

  誰會料到,王上毫無征兆的拖延七天,竟是造成這次戰敗的主因?

  帝王無情啊!

  尉繚子望著繁華的鹹陽城,眼神蕭瑟。

  他回過頭。

  沒有什麽言語,邁步朝前走著。

  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夠狠心,但跟帝王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他們追求的是名與利,而帝王追求的是永恒的權利!

  那至高無上的尊榮!

  王敖也察覺到尉繚子情緒有些滴落。

  心中不解。

  問道:

  “如今王上寬仁,赦免了夫子在朝堂之上的亂語,雖然被削去了爵位,但能夠在帝王之怒下求生,已經實為不易了。”

  “夫子為何還悶悶不樂?”

  尉繚子看了王敖一眼,搖了搖頭。

  “樂?”

  “何樂之有?”

  “那天在朝堂之上,我是一心求死,但王上奸險,看穿了我的意圖,而且重新布局,我將要成為天下的罪人!”

  “你不懂!”

  尉繚子滿眼愧疚。

  若是時光可以倒流,他絕不會再行當日之事,而今王上計謀已定,想要變更談何容易,天下必定還會維持一年半載的戰亂。

  王敖微微一笑。

  倒也不是很在意,他本就是一個愚鈍之人,幸得良師,才能在這亂世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自然不會自視甚高。

  不過。

  他心中同樣好奇。

  “學生的確不懂夫子所言,夫子可否明言?”

  尉繚子搖了搖頭。

  說道:

  “有的事還是不知道為好。”

  “你如今在朝廷為官,自當格盡職守,忠於國家,天下必定歸秦,隻是還會有一些磨難,謹言慎行。”

  “二世皇帝算計極深,勿要再學為師。”

  “不然,必有災禍!”

  “王上在得知麗妃懷孕之後,對我就沒有了殺心,所以這次離開鹹陽,我不會有事,不過,近來秦國會不安定。”

  尉繚子虛眯著眼。

  王敖一愣。

  更加不明白這話的含義。

  “夫子可是看錯了形勢?”

  “如今大秦內部團結,王上勵精圖治,整個朝堂欣欣向榮。”

  “外部章邯上將軍與六國餘孽戰於趙國,兵強馬壯,又有十萬精銳作為後援,不日東出,掃平天下,就在數月之間,何來不安定一說?”

  “經此一難。”

  “王上定知曉了治國之難,定會小心謹慎,不會再重蹈覆轍,到時大秦一統,天下安定,隻需行仁政,廢苛法,息兵戈。”

  “休養生息數載,天下歸心!”

  王敖對胡亥充滿了信心。

  尤其是胡亥最近的所作所為,更是有明君之像,跟以往曆任秦國國君都不一樣,以往的秦國國君如虎似狼,充滿了攻擊**。

  而胡亥更加仁德。

  經過望夷宮之變,深諳治國艱難,每每頒布法令,都會與群臣協商數遍,事事躬親,從未有絲毫懈怠,萬事以民生為主,大行仁政。

  尉繚子苦笑一聲。

  狼帶上羊頭套就是羊了?

  秦國的國君從來都沒有變過,他們從始至終都充滿了攻擊性,隻不過,胡亥經過了一些事之後,更加內斂,隱藏的更加深刻。

  他不動則已,一動驚世!

  但最令尉繚子感到恐懼的是。

  胡亥行事,必定嚴絲合縫,無懈可擊,他做的事,哪怕是做錯了,也沒有人知道,若是秦國戰敗,誰之過?

  定是章邯!

  而胡亥領兵十萬,前去安撫軍心,一壓一拉,既收攏了軍心,同時也收獲了一大波民心。

  到時,才是真正的萬民向秦!

  尉繚子看穿了一切。

  但他老了。

  再也沒有當年那樣的意氣風發。

  他在秦國居住了數十載,也是難得享受了一段安寧的時光。

  他不想將這一切說出去。

  而且。

  也沒人會信!

  他隻是在心中驚疑,這個孩子胡亥是早就知曉,還是天意之選,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孩子出生在趙宮,而秦國正在趙地大戰!

  若是胡亥不知情。

  那這就是天命之所歸!

  嬴氏注定當興!

  遝遝遝

  馬蹄聲揚,尉繚子終於坐上了馬車,踏上了遠行的道路,而王敖恭敬的目送著夫子離開。

  臨別時,尉繚子還是叮囑了幾句。

  目送著馬車離去,王敖卻是眉頭一皺。

  “夫子臨行時的話是何意?”

  王敖暗自揣摩。

  “天下萬物,凡有所事,必有所學。”

  “自周氏東遷,王室衰弱而列國崛起,治國之學,便成為眾家爭勝之勢。”

  “而今天下動亂,但秦必定一統。”

  “那麽這一切爭奪皆將係於王朝繼承人身上,而夫子卻是勸我莫要摻和其中,這是為何?”

  “莫非王上已經有了定計?”

  王敖在腦海深思。

  他的確想與百官爭一爭治國之道,不然也不會繼續逗留在鹹陽,初扶蘇學儒家之術,素有仁德,隻是世事無常,未及帝位。

  而今王上親自下令,欲用百家為公子師。

  正是百家展一技之長,教導公子各家之道,改革秦製,從而推行各家之學說最好之時,為何還要勸止?

  他心中不解。

  不過,尉繚子已經遠去,短時間也不能去追問,隻得將心中疑惑埋下,等以後若是得空再去詢問夫子。

  風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