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
  “孩兒明白了。”

  李善長怕他倆沒把自己話放在心上,於是再次強調道:“我們交好太子的路線不要改變,但同時燕王那邊也不要得罪了,公事公辦就可以,不要給自己憑生禍事。”

  “謹記兄長教誨。”

  “秉忠,等會你回去之後,以你的名義給範敏寫一封信,提醒他一下阮畯要針對他了。”

  李存義滿臉不解:“這又是為什麽?”

  “陛下要推動改革,那範敏就會是陛下手裏的劍,現在與他交好不會有半點壞處。雖然不能直接參與到他們的爭鬥中去,但站在一旁出言提醒一下還是可以做的。我老了,說的話越來越沒人聽了,你得為自己找好靠山啊。”李善長語重心長地說道。

  “兄長的話誰敢不聽?這也就是兄長無意爭權奪利,否則哪輪得到那些跳梁小醜登台。”李存義見李善長處處為自己考慮,心下也是頗為感激。不管李善長說的對不對,但至少他不會坑害自己。長兄如父,李善長當真是為這個家操碎了心。

  “行了,你們各忙各的去吧,別在老夫這裏杵著了。”

  “那還請父親(兄長)好好休息,我等告退。”

  李存義回到自己家裏後,依照李善長的意思給範敏寫了一封信,他還在信中自作主張地強調了一下這是李善長的意思。托自己的親信送過去以後,範敏當天傍晚就收到了這封信。

  “還真是有意思了,李中丞居然會主動提醒我,看來這是想想我示好啊。”

  不過這個情報他早就知道了,禮部尚書李冕在他們討論結束的時候就通知了範敏。

  李冕與範敏在暗中勾結這事很少有人知道,就連一路提拔李冕坐到尚書這個位置的阮畯也並不清楚。搞得阮畯到現在都還以為李冕是自己的心腹呢。

  戶部富,禮部窮。

  禮部想給皇上辦的宴席加兩道硬菜都得經過戶部點頭才行,自然也就受製於人了。因此範敏在上任的短短時間內,就快速地與李冕達成了政治默契。

  在政治上,人和人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是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範敏已經決心把取消丁稅這件事推動下去了,他倒不是為了減輕貧困百姓負擔這個理由,而是單純因為收歸專賣這事會增加戶部的收入。

  手裏錢越多,戶部就越硬氣。

  “阮畯雖然謀劃著要妨礙改革,但現在沒有能握在手裏確實的證據。如果自己想主動出擊的話,就隻有向陛下提出阮畯在結黨營私這件事,但這麽說的話就會把李冕陷進去...要不要和他說早點跟阮畯劃清關係呢?不如還是和阮畯坐下來好好談談吧,看他願不願意退一步。”

  範敏當機立斷,立馬讓人備轎前往阮畯的府上。

  “老爺,戶部範大人求見。”

  “他怎麽來了?”阮畯略一沉吟,隨後開口道:“把他請到偏殿。”

  自己則換了身常服,閉目思考了一會之後才去到了偏殿。

  “範大人,今日怎麽有空來我這裏做客啊?”

  “閑來無事,就想出門轉轉,誰想正好轉到了阮大人這裏。在下冒昧前來,沒打擾到阮大人吧?”

  “沒有沒有,隨時歡迎範大人光臨寒舍。”

  “聽聞前幾日阮大人叫了趙大人、李大人、薛大人一塊來府上喝茶,不知道為何沒有叫上在下呢?莫非是覺得我範敏不懂茶道?”

  “範大人這麽說可就冤枉了老夫了,當天他們幾個隻是湊巧一塊來的,並非是老夫邀請。”

  “原來如此,不過在下還聽說,阮大人對取消丁稅這件事頗有異議啊。”

  “哈哈哈哈,老夫確實對此有點不同的意見,範大人有何見教?”

  阮畯覺得這事多半是趙本去捅出去的,因此也沒打算遮掩,直接把話給挑明了。

  “在下有些不解,取消丁稅乃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為何在阮大人這兒並不願支持呢?況且聖上都發話了,太子殿下親自領命,相當於此事已成定局,這又豈是阮大人你能動搖的了的?若是被陛下知道了阮大人心中所想,恐怕你不會落得什麽好下場吧?”

  “哦?範大人這是在威脅老夫?”

  “非也,隻是實話實話罷了。況且收歸專賣一事還需要阮大人的吏部相助啊。”

  “範大人啊,老夫並非是非要針對你們戶部,也不是定要妨礙任何人的工作。實在是這個政策本身就有問題啊,你有沒有想過陛下為何非要把這件事推行下去?”

  “為什麽?”

  “清賬土地、取消丁稅僅是陛下改革的第一步罷了,這是在為後麵的事打基礎呢。改革的目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防止出現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嗎,一旦這件事做成了,下一步就一定會把刀伸到富者頭上了。”

  “那恐怕這刀也砍不到阮大人頭上吧?你又何苦衝鋒在前呢?”

  “這天下平定未久,中原大地上才剛剛經曆了生民百遺一的慘劇,此時正是該休養生息的時候,曆朝曆代皆是如此,老夫從未聽聞在建朝之初就大興改革之事。在江南的很多地方,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三,無田者十七。若是妄動改革,則有可能引起那些有田者集體叛亂啊。老夫這是在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考慮。”

  “那阮大人何不直接麵見聖上,去把這件事分說清楚。”

  “這個時候誰敢去觸動陛下的鋒芒?況且君無戲言,這事既然已經定下來了,就算是陛下,也不好把話收回來啊。”

  範敏並沒有相信阮畯的鬼話,因為他說的在邏輯上根本講不通。不敢當麵說是因為怕觸怒朱元璋,所以選擇在私底下搞破壞?這要是被發現了你不是死的更慘嗎?

  “阮大人所說之事恕在下不能苟同,若是阮大人一意孤行的話,在下恐怕就要找李中丞把這件事說道說道了。”

  範敏把炮架在了最中間,將了阮畯一手。

  “範大人先別著急,聽老夫一言。其實你的目的就是為了酒類收歸專賣之後獲得的利益對不對?若是如此的話,你我之間並不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

  “此話怎講?”

  “你看,陛下親口說了,先把收歸專賣一事提上日程,至於取消丁稅要等到試點成功之後再進行。”

  “你的意思是,把收歸專賣和取消丁稅這兩件事分開來看?”

  “正是,範大人你隻需要盡早把收歸專賣這件事情做好,就不需要在意取消丁稅成功與否了。”

  範敏仔細一思考,還真是這樣,試點要是失敗的話那是太子的問題與自己無關。

  “阮大人這麽說的話,倒不是不可以考慮。如果你願意在收歸專賣一事上給予我足夠的支持的話,我就不會把阮大人的意圖對外說出去。”

  “老夫正是這個意思。”

  兩個人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範敏好像是想起了什麽,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需不需要在下把派去協助太子殿下的郭桓給換一下,方便阮大人更好行事?”

  “這就不必了,不過老夫多問一句,這個郭桓不是範大人的人吧?”

  範敏搖了搖頭:“並不是,難道你是想從他那裏下手?”

  阮畯對此笑而不語。

  範敏成功把李冕跟自己的關係隱藏了起來,此時阮畯還以為消息隻是從趙本去那裏傳出去的,因為範敏並不知道自己要拿郭桓開刀這件事。

  順利地達成了自己地目標之後,範敏怕多事之人議論所以就沒有多呆,趕緊回到了自己家裏。

  朝堂上政局變化詭譎難測,人人都想當棋手而不想成為別人的棋子,但執子之人始終就那麽幾個,其他人難免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

  朱元璋就是最厲害的棋手,隻不過最近他一直按兵不動,冷眼旁觀著南京城裏發生的一切。如今已經很少有事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而不被他知道了。

  無論是阮畯叫那麽多官員去他那裏開會,還是趙本去找李善長,這些事都逃不出他朱元璋的眼線。甚至在範敏找阮畯的當晚,親軍都尉府就把消息送到朱元璋那裏了。

  他之所以沒有立刻發難,是因為他還不知道這些人到底在私底下都討論了什麽。同時他也在等,他想看看那麽多個知情人,到底有沒有人願意把這件事讓他這個天子也知道知道。

  這還像個什麽話?

  要不你們自己開個朝堂得了,還用上朝嗎?

  還把我的威嚴放在眼裏嗎?

  想到這些事,朱元璋的怒火就控製不住地燃燒。要不是因為他一個人實在治理不了這麽大個國家,他恐怕就不是簡簡單單把丞相廢了就完事那麽簡單了。

  為什麽這些人就不能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呢?總是要爭權奪利,完全忘了當年他們自己的策論是如何寫的。

  這個時候朱元璋想起了朱棣在信裏寫的一句話,“地主豪強、士紳貴族他們自身的利益是與整個國家的利益相違背的”。

  朱元璋不知道為什麽朱棣能在二十出頭的年紀說出這樣一句話,但這些年發生的這些事無不印證著這個道理。

  “朕應該怎麽辦才好呢?”